分卷阅读341


三--五规划中,上面就成做了明确的规划,指出要在2020年实现动力电池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同步,产能规模保持全球领先。而其中最核心的一道红线,便是要将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到300-350Wh/kg。

这是上面大方向的方针规划,吴桐和研究团队,都想要为这个规划,尽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

当然,不知他们团队,对这块大蛋糕诱惑的飞流直下三千尺,全国范围内,甚至全世界范围内,做锂电研究的,都不计其数。

在目前的实验室内,锂硫电池惯来是主流版块,但是经过他们不断的实验排除,再有请教吴总的指引,最终,他们的目光,还是放在了锂负极这个,曾经引起轩然大波,被多数放弃的领域,

这倒不是他们哗众取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而是,锂负极这个领域,实在是极具有价值!

但凡,锂枝晶的问题能够被他们成功干掉,那些炒得火热的概念全都得一边去,给他们的锂负极电池让路。

不为其他,只为锂金属负极具有最低的电化学势-3.04V,更不要说高达3861mAh/g的比容量。

用锂材料做负极,十倍石墨电池的理论储能效果,实在是太具有诱惑,可以说是全方位,碾压石墨负极材料的能量密度!

而且最诱人的地方就是,一旦解决了锂枝晶生长问题,甚至不需要对现有的电池进行很大的设计改动,可以直接将现有的普遍石墨负极材料替换掉,都能实现电池能量密度的飞跃提升!

若是他们能够在这个领域做出突破,未来他们可能很快能够用得上,能够待机一到两周的手机和电脑,能够轻松跨越目前闲置,可以以千公里起步的电动汽车,从而充分环节,国内进口石油的局面,这是上面,推广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布局之一。

吴总和他们,都想在这个领域,做出超越性的突破。

不谈功成名就的荣誉,就只单单这个研发专利,所带来的专利使用费分成,都能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很可能实现经济自由,不用再为金钱问题所犯愁,他们的自由经费,必然也能大幅度攀升,未来,做实验,很可能缩手缩脚。

虽然,现在他们在吴总的实验室内,吴总研究所内的设备,已经相对比很多实验室,足够的先进,但是,这不影响,他们想让实验室更好。

若是说普通人对车、房,金银珠宝有着巨大的追求,那么,他们就是对各种先进实验设备,梦寐

以求,那是比金钱美色,更让他们怦然心动的存在!

会议室内的气氛,随着阮成旭和陶然的解析发言,逐步走向高潮,每一个成员,可以说,都积极踊跃发表了他们的想法,以及这么长时间,学习研究下的感想。

吴总在做,他们当然要积极表现,若是能够得到吴总的一丝半点儿指导,未来他们的研发路径,能够顺利不知多少个层级!

w?a?n?g?址?f?a?b?u?y?e?ǐ????????ε?n??????2?5????????

生化环材,四大天坑,能主动踏入这些天坑,且还在不断进取中,他们就并不是单纯为了学历而学习,而是在真正的学习中,摸到了这些学业的神秘和乐趣所在,也是真真正正还算喜欢本专业,对自己的专业极具有兴趣,才是支持他们走到现在的动力源泉。

无人不想,更进一步!

第382章

从容

事实证明,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不仅他们现在福利待遇相较于其他毕业生半点儿不差,甚至可以说是优越,而他们从事的事业,一如他们在学校象牙塔的单纯,没有所谓的勾心斗角,有且只有不断的学习上进,还有明确的方向指引,他们很珍惜,目前的一切。

“无论是锂硫电池,还是处在科研概念阶段的锂空气电池,其实都绕不开锂枝晶这个致命问题。如果我们能把锂枝晶的问题,在负极材料上得到解决,很多实验,甚至不用对以往的设计做出太大的改动,直接更换负极材料就可以了,就可以继续进行,这个想法很漂亮!”

听到最后,吴桐总结发言,关于团队目前选定的方向,她是认可的,这是一个很有前瞻性的方向,当然,也是目前这个领域中,虽然曾经引发悲催实践,曾被人放弃淘汰,却依然有人在研究的原因所在。不过,团队里,独立成长做了这么多,从他们的讲述讨论,结合之前她看的数据,吴桐掌握团目前实验进展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团队成长欣慰。

说实在的,这一两年,虽然团队成立,但是大多数她都处于项目攻克中,所以整个团队依然从事的,多是给她打辅助,兼学习掌握成果进展的过程中,能够在这样堪称繁重的学习任务中,顶着压力上,主动能观的做出这些进展,吴桐对团队的氛围,还是很满意的!

她如今,放慢脚步,其实就是想要尽快,把整个团队培养起来,日后让他们能够做出有效突破,而不是只是她的辅助。

比其她一人独占高峰,一览众山小,吴桐更愿意,代领更多优秀的人,齐头并进,无论是材料,还是其他,一个人的力量,再厉害,再无敌,也会是有限的,科研的进步,是需要千千万万同道者的进步,推动前进的。

“考虑过以高分子聚合物来进行入手吗?我们需要的这种物质,需要极具有通透性,具有优秀的性能同时,还要对锂枝晶进行高效遏制!”

从实验数据阅览,和众人的研讨中,吴桐的推演,一直未曾停歇,并且,随着充足信息和数据的积累,以及她在这个版块储备知识的思维碰撞,还算清晰的版块出现在吴桐眼前。相较于之前的研发版块,这个课题,其实对于吴桐来说,并不算有太大的难度。

材料研发,本就是她的拿手板块。不过,她这次是尝试以带学生的状态,对团队的研究,进行启发。所以,吴桐虽然已经有了清晰的正确方向,但是,却没有直接托盘相告,而是给团队成员进行定向的指导提示,让他们继续补充实验研究。

吴桐的从容不迫,出于头脑风暴,开动大脑,奋力思考中的研究团队可能没太大感觉,或者说,吴桐就是他们心中的神,吴桐目前胸有成竹的状态,对他们来说,才是正常的。

但是,一旁以旁观角度的成老,却是看得很明,他含笑看着吴桐,在适应着为人师表和团队领导者的身份,以高屋建瓴的高度,去点拨着团队成员的研发。

“带团队和带学生的感觉怎么样?”成老轻声以耳语的声音,笑问吴桐。

“和自己做研究实验,是完全不同的感觉!”吴桐压低声音含笑回答,她自己做研究,只管大刀阔斧,直奔着正确方向,不断的推平前方的困难关隘,勇往直前直奔研发成功的结果去就是了。

但是,指点团队,就是带人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