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86
方位,但是吴总办公室的位置,是恒定的。
“吴总,真搞定了?优化方案在哪里?”怎么会那么快,吴总这也太神速了!虽然,他一直知道,吴总的效率堪称奇迹,但是真得是在他研发领域亲身感受,这感触,更加的让他震撼!
“万院士,您别着急,是有结果了,您们提供的数据参数足够的详细,我这
边的优化做的还算顺利!“吴桐笑言,起身伸手把一摞推衍资料递交给万院士,“推导过程都在这里,万院士您看看!”
这份优化推衍,并不比吴桐初次推衍WS-15S更难,吴桐完成的还算轻松。
万院士迫不及待地接过去翻阅,只是,那一连串复杂的推衍行式出现在他眼前,除了一些数据还算眼熟,那整个复杂的过程,简直让他眼花缭乱,让他这搞了一辈子工程的人去看这样复杂的数学模型推导,可真是难为他老人家了!
吴总的数学功底,别说一般人,就是把国内的数学大拿都拉过来,这份手稿,也要他们费不少劲儿,可能才能看懂!他们这不是纯粹数学专业的人,就别想从头理顺推导过程了。好在,他需要的不是过程,而是结果。
索性,万院士不为难自己,直接顺着吴桐手稿的顺序翻到最后,一般来说,最后一页,估计就会是最终结果证明。
事实证明,万院士的经验主义并没有错,最后一页,的确是吴桐优化过后的数据参数总结,再往前两页,则是制备工艺流程。当万院士的目光看到最后一页的数据映现时,不由得为之一凝,深深的不敢置信再次从他眼中划过,几乎倒抽一口凉气,“这个数据真的能达到这个数据?吴总!”
拉抗强度直接拉升双倍,耐热基数甚至近三倍,抗疲劳、以及超低的热膨胀系数这些数据,简直是他们梦寐以求,但是却不敢随意去做梦的数据。
“是不是真的,就有待万院士带队去实际操作,检测验证了,这是目前,基于计算材料的规律和我构造的数学模型基础上,推导出来的数据参数,方向应该是没问题的!”吴桐的话,相当谦虚,但也带着十足的自信。
如今,吴桐已经不是那个初出茅庐,对自己的能力,还不是很能掌握确信的小姑娘,三年时间,足够的历练机会,已经让她稳稳成长至,如今撑起数百亿大项目,依然可以稳如山岳的顶尖科研人员。她的自信,来自于她一次次实验,一次次项目历练出来的成功底气。
“好,好,吴总我这就带队,立即去执行实验制备,您等我结果!”万院士从后往前翻阅着手中的手稿,上面清晰材料优化的制备工艺、偏滤器设计优化都近乎让他移不开视线,当即信息异常的将资料完整珍惜的拢在文件夹中,近乎小跑的速度,往他的实验团队办公室奔赴。
“万院士,材料制备可以在四楼就做了,这边的仪器齐全!”吴桐失笑,扬声远远地提醒万院士一句。
虽然不是所有实验,都能在吴桐的交叉研究室展开,但是能用得着的实验,吴桐已经放开了实验室部分权限,让金乌工程将实验制备对接到交叉研究所这边,以这边的设备仪器,辅助金乌工程的进度,也是同步的,节省些另外制备实验仪器装备的经费。
毕竟,很多仪器装备并不是一直都能用得着,没必要为着一时之间的用处,就无止境的添置!作为一个成熟的团队负责人,哪怕手头经费还算富裕,但是也要花费在刀刃上,不能随意挥霍浪费不是?
上面筹集这批经费也不容易,国家还困难着呢,能省则省,以定额的钱,创造出更大的成果价值,才算不负所托!不负,她肩上承担的责任!
万院士最终还是听到了吴桐的提醒,当即带着团队,对接陶然阮成旭安排实验,吴桐整理下办公室,处理下审阅下目前提交到她这里的金乌工程金乌汇报,在材料制备实验准备好之后,紧跟着去了实验室,一起盯进材料制备。
等材料制备成果,一切材料测试性能,尽皆符合吴桐的预测参数,顿时间,欢喜洋溢在每一个参与实验的研发人员脸上,他们成功了,这样优越的材料性能,有这个基础,他们的偏滤器,能效那不是要翻倍,万院士带过来的研发人员,心里那憧憬,那美滋滋,简直不要太喜形于色!
原属于吴桐团队的成员,这会儿莫名觉得,他们比起来,那可真是算见多识广,可以给吴总长脸了,吴总的成果,哪一次不是这样的奇迹!
“吴总,还需要麻烦您这边重复制备一批储量!”偏滤器所需要的材料量不算太大,实验室加紧制备,应该是能够勉强得用的,他想赶紧进入下一项的整体设计优化验证,不想再等上报,安排量产后再进行,等待的时间,太过熬人!
第434章
超算
“好的,万院士,我们这就安排!”陶然看了吴桐一眼,得了她肯定地颔首,当即没有任何推脱,一口应了下来。都是为了金乌工程能够尽快落定,他们挤挤时间,还是能够给他们制备一批大的,按着实验室最大限度去制备,也不过是数天的积累。
“小陶啊,辛苦辛苦,等咱们金乌工程搞定,我老万好好请你们去搓一顿好的!”万院士红光满面的甩出豪气承诺,这样的进度,嘿嘿让他自掏腰包感谢吴总团队成员都没问题。当然,最大的功臣,非吴总莫属。
但是,一顿饭感谢吴总的功绩,太过浅薄,他会如实的将吴总的贡献提交到上面,由上面,最终汇总给吴总奖励,谁也不能,抹杀吴总的功劳。
偏滤器搞定,仿星器装置,其他部件,都在有条不紊的打造之中,吴桐跟进了下速度,预计主体应该能在两至三个月内,进行最后组装。这个速度,已经是在全体工程研发人员全力以赴之下的速度,虽然时间看似不短,但是仿星器装置,可控核聚变,从来不是小项目。
这个时候,更是急不来的。精益求精,才是他们最好的成果,届时,组装、检验,以及最终的点火,若是一切顺利,她们应该能够赶得上国庆献礼,今年祖国生日,可控核聚变,仿星器装置,成功点火,持续稳定运转,且能够进行建堆,应该算是一份不错的礼物!
心中大规划和时间线捋清楚,吴桐的状态,更加专注,也更加的游刃有余,几大重点难关都已经攻克,吴桐现在着手的就只有两件事情,线圈的布置研发设计,以及超算的添置。
这两项,超导线圈的布置,关乎着磁场的力量,这个基础,在和陆骁对碰等离子体约束方案的时候,吴桐就已经有了些初步想法,如今就是仔细梳理,深入挖掘,在各单位各小组完成他们所负责的任务之前,吴桐对自己搞定这个问题,并不是太担心!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