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21
:“姑母,有温泉啊,到时候可以去温泉庄子。”
温泉?锦娘没想到这茬。
姑侄二人说了几句,魏七郎又去找宁哥儿说话,宁哥儿此时正在写文章。
“怎么今日还在写啊?”魏七郎笑道。
宁哥儿道:“今日过节,写的还算是少的,只写一篇,平日我都是要写两篇的。若是一日不写,总觉得错过什么了。”
魏七郎有些汗颜,心道自己也不能输,说罢回去后,就钻进书房。
宁哥儿写完文章,就去后院射箭,射完后,再去藏书楼看书。他是无书不看的,书就是他的一方天地,就连一家人一起围炉,都是三催四请来的。
用完饭又钻到书楼去了,锦娘则让陈小郎去书肆买了不少新书送到藏书楼,她一直觉得看书是人生走捷径的一种方式,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可以通过书去了解,所以她从不阻拦,反而会买市面上的书给孩子看。
无论是程文、墨卷,还是山水游记,甚至是话本传奇都有。
锦娘则是吃完饭,又去库房拿布出来,她得帮女儿缝喜被,还有纱帐门帘这些。反正还有好几年的功夫,她能慢慢的做,这也算是自己的心意。
蒋羡吃完饭,在榻上小憩了一会儿,也去了书房。明年又勘磨,还不知道会不会升官,他也是心里着急。
W?a?n?g?址?发?B?u?y?e?í??????????n?2????????????????m
一家子从女儿定亲后,反而都沉静下来,连魏夫人都道:“蒋家还真是很能沉住气啊。”说完对这桩婚事就更期待了。
进了腊月,锦娘请了张夫人做全福人,张夫人是她们亲家,也是旧相识。魏家在那日一早就过来蒋家,送了珠翠、首饰、金器不提,还有销金裙褶,及缎匹茶饼,加以双羊牵送,金瓶酒八樽,装以大花银方胜,红绿销金酒衣簇盖酒上。
魏家送的金银玉头面一共四副,每一幅都是二十八件,每一副差不多五十两重,样式也好看,牡丹石榴,桃子百合,梅兰竹菊,凤凰步摇,寓意都是极好的。
锦娘这边回送的也是不少,还给了媒人金线纱四匹,媒人钱一百贯,茶果酒具,两幅首饰不提,再给全福人张夫人和媒人差不多的礼。
张家虽然不缺钱,但得了一份礼也是体面。
魏家那边在次年的二月底的吉日来送聘礼,这次送的除了三金礼外,还有珠翠特髻、珍珠翠花团冠、四时像生花冠子、珠翠排环等首饰,更别提上等彩缎布帛、茶饼果子。
女家这边回了官绿罗八匹、提花紫罗八匹,上等文房四宝两幅,男子束发的冠子两顶,一顶玉冠,一顶紫金冠,玉佩一对。又有给魏七郎的衣裳,直裰袍褂鞋袜一共六套,风帽两顶。
到了六月,男方又送来财礼,一共一千贯。
魏家来的人都穿的青褂子,系着红腰带,很是喜庆。
周四娘子正问周三娘子:“这是哪家做喜事啊?”
“这你还不知道,是你家官人的同年,也是我官人的弟弟蒋十六啊。他女儿和如今的大学士魏家结亲了啊,可不就这般热闹了么?那回定亲我还去了的呢。”周三娘子笑道。
周四娘子一时有些反应不过来:“该不会是和魏七郎吧?”
“是啊,你怎么知晓?”周三娘子好奇。
周四娘子往后一靠,还真是魏七郎,她记得书里不是娶了申家姑娘的。那书里还说申家姑娘都擅长诗词,还写诗传扬抱怨婆母,因此二人婚事不谐,魏家和申家最后还闹翻了。
? 如?您?访?问?的?网?阯?f?a?B?u?Y?e?不?是?í??????w?è?n????????????????????则?为?山?寨?站?点
因为那是快结尾部分,所以她还着重翻看过。
第131章
六月, 因为刘计相回京,蒋羡被差派出使辽国,这一去也要一年半载。锦娘帮他把衣裳收拾了两口大箱子, 这次跟着去的四位傔从, 长随刘豆儿,还有小厮虎头,她也都让厨房准备酒菜替他们践行。
蒋羡微微叹道:“宁哥儿考府学时, 我却不能在他身边提点了。”
“他还小呢, 便是考不中,也自当好生在家学。你还是办你的事情要紧, 不要牵挂家中。”锦娘笑道。
蒋羡哪里能不担心家中,他虽然多半时节只考虑自己的前程, 但儿女的前途他亦是十分在意的。再者家有娇妻, 总是有些不放心。
锦娘听他啰嗦半天, 听到“娇妻”二字,笑的浑身发抖:“你胡说什么,我刚过完三十五岁生辰, 女儿都快及笄了, 如何就娇妻,再过几年都能以老身自诩了。”
听了这话,蒋羡还有些生气:“娘子休要胡说,娘子对我而言就是最青春年少,最美的女子。”
“罢罢罢, 你别在外被女子缠上就好, 到时候我可是要扫你出门,不认你的。”锦娘刮了一下他的鼻子。
蒋羡搂着妻子:“我哪里敢啊,外头的女子就是再好, 那也与我蒋羡无关。”
锦娘自然是相信丈夫的,这点信任也没有,也是白做夫妻了。是夜,夫妇二人自然是说了许多情话。
次日等他一走,锦娘便让人闭门谢客,她则让阿盈带人把书楼收拾出来,还带了风炉在廊下,里面设了几案,烛台。她则亲自和儿子宁哥儿一起按照经史子集杂书游记等等分门别类做好,她还做了目录,如此日后拿出也方便。
宁哥儿笑道:“娘,您的这个办法好,日后儿子找书也便宜。”
“我是想咱们蒋家族中也有贫寒学子,等你爹回来后,若是那些人想读书,都可以来咱们书楼看书抄书。”锦娘知晓蒋家颇有藏书,这些年他们夫妇也会有各地的书籍都会购买,若是让贫寒学子亦能有书可读,也算是自己做一桩好事了。
宁哥儿赞许的看向锦娘:“娘说的太好了,我们用过的程文也能放在这里,若有些科举的士子,都能给他们看,这方是诗书传家。”
锦娘笑道:“是这个道理。”
她还有个想法是儿子一直读私塾,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若有贫寒上进的士子能让儿子更有毅力,那便是一件好事。
书楼布置好后,转眼就到了七月,锦娘现下已经是大多数功夫让自己或者筠姐儿带定哥儿,白养娘这里到了期,她之前已经给了月钱,但此时怜惜她照顾定哥儿不易,仍旧给了她一张五贯的交子,再有一袋白面,两斤猪肉,一斤羊肉,一袋黍米,六盒时兴糕点,两贴咳嗽药,一套锦娘没上过身的衣裳。
白养娘尽管有许多不舍,但她在蒋家平日逢年过节也有赏赐,什么汗巾子,铜钱,布匹,人家东家都许她带出去,便是这些钱,也够家里过好一阵子了,她也好想自己的孩子。
陈小郎打发人送了她回去,锦娘怕定哥儿不习惯,还亲自把儿子接过来睡。实际上孩子的适应能力比大人强,他没看到白养娘也没找,趴在锦娘怀里乖的很。
“等你爹爹回来,咱们就可以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