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9


的试题。

总之一句话,想考数科,就要学这些东西。

这可是正儿八经的数学题!

不想学?

那对不起,数科不适合你。

再说一遍!数科不是谁都要的!

就算是这样,也有一部分落榜的秀才开始研习数科书籍。

这部分人是真的想找新出路,并非跟风的。

相信他们的努力,肯定会有结果。

这些事做完时候,数科再次忙碌起来。

现在都九月份了!

很多弹花机八号都要交货,他们真的非常忙!

原本冷清的数科变得格外忙碌,也幸好他们有单独的官署,否则官学的学生们受到的触动更大。

毕竟每天都有排着长队过来买弹花机的各地官吏商贾,都不用认真计算,便知道如今的数科再也不同往日。

曲夏州所有弹花机,都出在他们啊。

不说最先设计出弹花机的蔡夫子,就说帮忙改良的其他夫子们,都得到不菲的报酬。

原本最为贫穷的数科夫子,如今摇身一变,成为最有钱的夫子?

虽说夫子们不为这些,但能不受家里供养,得到应有的报酬,没有人还会拒绝吧?

再说了,以前都讲,他们研究数学没用,就是白费工夫,不如好好钻研仕途经济。

现在告诉那些人,他们靠着自己的爱好,依旧能赚银钱?

什么仕途经济,数学也有经济!

这可让夫子们扬眉吐气。

而且弹花机到现在,基本已经成型了,剩下的让学生们去弄就行。

他们可以进行下一个研究了。

接下来的事情,便是改进织布机。

要说如今的织布机已经非常好了,松江府一位织布好手造出来的机器非常省力。

但对于棉花,特别是如今曲夏州的短绒棉来说,有些不适用。

夫子们现在要针对棉花的特性,造出更适合短绒棉的织布机。

曲夏州的棉花产量日益增加,这种织布机必然会畅销的。

谁料这件事刚刚确定,外面就有人得知了。

弹花机不用说,各家都买得有。

但适用于棉花的织布机却是个新玩意,而且是个一定能盈利的新玩意。

别说本地的织户了,隔壁永锦府织户们蜂拥而至。

“我们永锦府做惯布料生意,以后肯定也做棉布买棉,所以前来预定。”

“只要效率好,织出来的布料好,有多少我们买多少。”

“白叠子放在前朝可是贡品,倘若能大量产生,还怕卖不出好价?”

你们是不是有点太着急了。

项目刚刚立项,怎么就来预订了?!

※ 如?您?访?问?的?网?址?F?a?布?Y?e?不?是???f?u???ē?n?2???Ⅱ?5???c?????则?为?山?寨?站?点

不怕我们做不出来?

谁料这些织户们道:“最厉害的工匠夫子,跟最厉害的数学夫子,你们要是造不出好的织布机,那才叫奇怪。”

“是啊,你们还是官学的,能不相信你们吗。”

即将离开的张巡考他们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

其实改进机器的需求一直都在。

而能改进机器的人才也一直都有。

只不过两者并无交集,才会让很多事情搁置了。

现在的数科跟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必然是双赢的局面。

如果为了所谓的面子,规矩,把这些都压制下去,简直是倒行逆施。

只要能提高生产力,又有什么不行的呢。

难道这才是纪楚的真正想法?

他的一切出发点,都可以用,让大家过上更好的生活来解释。

无论是数科的人才,还是当地百姓。

这才是一切的基础。

张巡考有些迷茫,但随行的几个官员却暗暗记下。

这种讲究实际的官员,可太少见了。

曲夏州数科的事情本就引起关注,张巡考极为古板,大家也是知道的。

不少地方数科,见张巡考都没反对,自然也起了想法。

要不然去曲夏州州学取取经?

就算当地官学不在意,但数科训导们肯定在意啊,如果能把数科扶持起来,自然算功绩一件。

而且他们再不扶持自家的数科,这些夫子都要往曲夏州跑了。

最先过来取经的,肯定是咸安府府学的数科训导,这位数科训导早就着急了。

看看人家的数科,再看看自家的,自家这边也要没学生,能不着急吗。

现在不急,等数科直接被取缔,那自己的官位都没了。

抱着这样的想法,陇西右道其他四个州府,数科训导全部齐聚曲夏州。

小宋训导都傻眼了。

他什么时候这么重要了?

还都向他学习,知道他怎么办到的吗。

小宋训导对自己三叔道:“我的办法就是,抱紧大腿。”

抱紧纪楚的大腿!

按照他说的做就行。

他三叔无语,让他认真回答。

之前侄子要当数科训导时,也只想让他试试看。

没想到真的做出成绩。

这种时候,必然要做个表率,这对傻侄子的晋升很有帮助。

三叔更无语的是。

自己辛辛苦苦勤勤恳恳做事升职。

还不如侄儿运气好更重要。

哎,算了,侄儿不算聪明,好在听劝。

这位即将升职为官学左训导的宋三叔,继续给侄子指点:“扶持起整个陇西右道的数科,以后我的位置,就是你的。”

小宋训导想到这,立刻点头,他肯定会的!

不管是为了升职,还是为了纪楚,他都会努力!

宋三叔轻轻叹口气。

数科的崛起,已经成为定局了。

因为无论从哪方面看,这都是极好。

纪楚这人,又做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棉花马上就要收获,纪楚的名字,会让更多人知道的。

第68章

数科, 多少年没有这种景象了。

老数科跟新数科,频频有外地官员前来学习。

小宋训导待人接物上肯定没问题,在不打扰夫子学生们的前提下, 他着重讲了如今数科的运行模式。

说白了,就是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 回馈给百姓。

不让这些学问高居庙堂之上。

“都说穷则变, 变则通,通则久。也是这个道理。”小宋训导用周易里的话来解释, 很让众人信服。

这里的穷并非贫穷之意,是说事情发展到极点, 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能使事情不断进步。

数科的困境不就是如此吗。

陇西右道来的数科众人纷纷点头。

现在能为数科取经的数科人,基本是对此抱有期待的,故而很是赞同。

“来,这里就是新数科了。”小宋训导笑着道,“看到这里没, 就是大家实践之地, 如今的学生大多虚谈废务, 亲手做些事情,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