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3


了。

再回衙门,纪楚身上的事情基本在工业作坊园。

也因为他跟工司,州学的关系,户司那边批款的差事肯定要避开他。

这对他跟各司都好,省得其他人说他徇私枉法。

只要这个款项商议好,那工业作坊园的主体建筑也能动工。

户司那边迟迟没有答应,自然有其原因。

虽说今年税收不少,但交到朝廷之后,剩下才能用作款项他用。

建设工业作坊园花费也不是小数目,都需要细细斟酌。

而工司这边,自然也把预算做了又做。

一直到六月下旬,总算出了个合理的数字。

再接着,便是州学跟户司各处多少的争论,工司作为中间方,也是头都大了。

州学学政是不管事的,可他们宋左训导可不是吃素的,跟户司打得有来有往。

趁着吵预算之时,纪楚也算去了州学数科好几趟。

数科今时不同往日。

不管是新数科人不少,老数科同样人满为患。

现在数科的夫子有十五人,皆是各地主动过来的厉害大佬。

一个是数学联盟,二是曲夏州数科更受尊重。

众人慕名而来也不意外。

学生更多了,经过层层筛选,也共计七十人,达到经科一半。

重点是这些人,那都是有数学天赋的,尤其是新来的几十人,很多公式一点就通,对数学也抱有很大的兴趣。

这让最初进来的十五个“学长”很是汗颜。

他们算是明白,自己能进数科,全靠来得早。

如果现在再考数科,肯定是进不来的!

随着专业人员的加入,数科的专业性也越来越强。

纪楚在老数科看大家讨论公式的时候,跟听天书已经没什么两样的,不知道的还以为穿越回高数课堂了。

纪楚欣慰并敬畏,默默退出大家的讨论。

他今日来的目的,是另一件事,不是来学数学的!

但纪楚不知道,他刚退出房间,原本讨论的夫子学生们瞬间没了声音。

怎么回事!

纪大人不是来看他们的吗?

是刚刚的公式不够好吗,为什么不跟他们讲两句啊。

还是说他们让纪大人失望了!

不要啊!

他们很努力吸引纪大人注意了!

这些新来的夫子跟学生,大多都跟没纪楚接触过,却深知他的名声。

可以说如今各地数科逐渐被重视起来,就是因为纪大人。

他们极爱数学的人,早就把纪楚当成最重要的人,更因为没跟他接触过而沮丧。

大人好不容易忙完其他事情过来一趟,他们还没能抓住机会!

太可惜了!

纪楚完全不懂大家的想法,已经到了新学政这里。

曲夏州如今的学政名叫刘宝愈,京城人士,自幼聪慧,小时候还有神童的名号,之后一路科考考上进士。

再之后就是钦天监为官。

也就家里人知道,刘宝愈志不在科举,更喜欢研究数学。

但数学为小道,哪有仕途经济吃香。

而且刘宝愈人聪明,也通世故,最该做官的。

可他考上进士之后,便说已经报答了家里的恩情,要找一僻静处继续研究数学。

家里万般无奈,选了钦天监,那里倒是少见可以研究数学物理的地方的。

斟酌之后,刘宝愈便过去了,一待就是二十多年的。

所以他年轻时候的事,知道的人也不多。

等到四十多的年纪,再听说曲夏州数科的事,他娘子就知道谁也拦不住的,索性帮他收拾东西,让他过来。

好在家里儿子还算出息,也接过家里重任,其他长辈基本都不在了,更没什么阻力。

刘宝愈却认为,他来曲夏州真的来对了!

单是扶持数科,不足以让他心动。

但是完善数学符号,却是天才般的想法。

曲夏州甚至也有能力,通过数学联盟,让更多人一起参与符号的完善。

通过几个机器的设计,这些符号终于可以定稿了。

刘学政的书房里,基本都是各种各样的符号,甚至能看到改进的过程。

纪楚这会过来,目的也是这个。

因为这本数学符号,已经可以出版了。

这注定是个小众书籍,但又会是大众书籍。

以后大家学数学,自然而然要认识这些符号,同时作为查询工具来用。

其实要说符号很多吗?

倒也没有,但一经问世的,必然是要整理妥当的。

手中薄薄的一本册子,融合了上千年的数学智慧。

这可不是夸张,而是刘宝愈跟众多夫子,以及全国各地的数科大佬们一起完善的。

其中张玉春还把自家藏书拿出来,通过典籍一点点修改,纠正。

而且这还只是开始。

有了这些符号,以前很多晦涩难懂的典籍,都能通过符号逐渐翻译,变得通俗易懂。

纪楚听到刘学政说通俗易懂,稍稍摸了摸头上的汗。

您把高数称为通俗易懂吗!

不要啊!

刘学政笑着道:“我知道你懂一些,不要装听不懂。”

纪楚只好答:“也没懂太多。”

说着干脆岔开话题:“数学符号已经定稿了吗。”

学政精神奕奕:“定稿了,你再看一遍,咱们就送到印刷作坊。”

虽说他没有必要看,但还是翻了一遍道:“准备印多少,有多少人想要。”

提到这个,学政更高兴了。

“三百一七个!”

从去年开始,经由全国各地大佬们研究出来的符号书籍。

只有三百多人想要。

纪楚还没来得及感叹,就听学政高兴道:“太好了,若不是因为这事,都不知道天下间有那么多喜爱数学的人。”

“三百多啊,可真好!”

能买这样专业书籍的,必然是真爱。

而且经由他们三百多人使用,再由他们重新翻译整理典籍,一定能让当代数科前进一大步。

纪楚听着学政的安排,就知道后续是个大工程。

现在是数科也很清晰明了了。

钻研数学的,像刘学政,就可以专心研究,同时还能从实践中获得更多灵感,同时做着整理典籍的工作。

像蔡夫子,张玉春他们,实践则更多。

两者带的学生,也在往不同的道路上走,没有孰优孰劣,都是相辅相成的。

从中赚到的银钱,既可以盖加快生产的工业作坊园,同样能支持大量学者进行研究跟翻译。

说到这,纪楚就道:“数科赚到的钱可以分一部分出来,专门用作典籍翻译的经费。”

“那么多数学学者进行翻译,不能让他们白做工。”

三百多人,不可能每个人家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