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7
是出去教人用缝纫机,还是去县里的被服作坊做工,她都能养活自己,还能攒到很多银钱。
沾桥县有无数人家,都像她们一样,改变了生活。
听说被服作坊订单愈发多了,等她休息得差不多,就过去做工!
而县城的颜县令人已经麻了。
他跟州城的小宋训导表情差不多,说是被各地订单淹没也不为过。
整个沾桥县的棉花产业实在太过兴旺。
他以前那么喜欢棉花的人,现在都有点怕了。
尤其是冬天,大冬天的,这棉被服的订单就更多。
要说十分赚钱?
那也没有。
至少棉被服的利润,远没有卖甲乙等级棉花利润高。
做棉被服,更像是以工代酬,把棉花产业的利润再分给做工的百姓。
颜县令到底是大家族出身,知道棉被服或许不会官府迅速致富,但一定能让更多百姓穿上平价棉衣。
至于利润方面。
也根本不用发愁,有的是冤大头买甲等棉花,然后做死贵死贵的白叠子。
在他看来,这远没有棉衣来得实在。
只是颜县令还有点奇怪。
纪大人为什么让他买烟花庆祝啊。
说什么给当地百姓的娱乐活动,丰富大家的生活情趣。
这都哪跟哪?
颜县令虽然奇怪,但还是在照做。
反正沾桥县有钱,根本不缺这点的。
如今的沾桥县,确实坐实了上县的名头。
不管是名气,还是税收,以及人口,都是实打实是上县。
也就隔壁的安丘县能与之比拟。
颜县令甚至有点发愁。
每年符合扶济要求的百姓越来越少,这让他的工作很难干啊。
这样可不行,他要看看谁家需要帮助,一定要让这件事做得漂亮。
他最是知道,隔壁安丘县的县令,铆足劲要跟他比。
说什么,都从纪大人手中接过的地方。
他们县绝对不能落后。
还落后?
安丘县油菜种得多,棉花种的也多,平日里闷声发大财,以为大家都不知道吗。
他们县的学生也厉害,还有在翰林院做事的,还有在数科当学长的。
听说那边准备专门研究高产种子,已经偷偷做了一年时间,甚至想做温室大棚,目的便是可以加快种子的研发速度。
纪大人对此表示非常赞同,还介绍了几个厉害的人物,专门跟他们一起培育种子。
如果真让安丘县做成了,岂不是更要超过他们?
这可不行啊。
他们沾桥县绝对不能被比下去。
不说了,再去买点烟花。
虽然不知道纪大人为什么让他们买,但买就对了。
除了沾桥安丘之外的县,那阳顺县算是比较有代表的。
他们跟着这两个县,也是既种棉花,也种油菜,以及养蜂等等。
这几项加起来,便足以让本地百姓吃饱喝足。
加上今年的免税,各地百姓基本都有余钱。
整个曲夏州的风气都是欣欣向荣的。
可能本地人虽然能感受得到,却远不如其他地方的人来得震撼。
都说久居其室不闻其香,对于本地人也是这般的。
但每年过来买油菜的外地商贩,简直是一年一年看着曲夏州各地的改变。
每来一次,都会产生定居在此的想法。
能吃饱饭,有衣服穿,还有棉衣。
家里修缮房屋,需要扶济的人越来越少,每个人都有事做,每个孩子都在学习。
说出去,谁会相信啊。
这可是平临国最偏远的地方。
这些商贩们感受很深,但远不如从京城来的管事们更诧异。
从京城而来的管事们非常低调,甚至改自己的口音,不想让人知道他们是哪里人。
因为他们千里迢迢过来,只为偷偷买棉花。
原因自然不用讲。
棉花俗气的名声甚广,尤其在京城,更是深入人心。
这东西名声不好,可暖和啊。
也有老爷们想偷偷用,又不好意思买。
所以各个家族便让自家管事跑一趟,无论如何都要买点棉花回去。
最重要的是低调,一定低调,不能让其他人知道,自家在用。
他们从京城过来,京城那边还沉浸在老皇帝去世的消息里。
从六月三十皇帝驾崩,一直到如今十月份,每隔五日,大臣们都要前去祭拜。
京城内外更是不敢高声喧哗,更不敢喝酒聚会。
这让一向喜爱应酬的京城几乎憋坏了。
老爷们如此,管事们也差不多。
等出了京城才发现,其他地方早就跟往常一样。
尤其是这曲夏州,日子该过还是过,真好啊。
几位管事袖手站在客栈窗户旁,看着外面的烟花,感慨道:“半年没见烟花了吧。”
“大晚上的,也很少见这么多行人逛街。”
“这才叫过日子。”又有人喝口酒,还裹了裹身上的棉衣,准备在棉被里睡觉了。
可惜买完棉花,他们就要回京了,真不想回去啊。
太子还有完没完,赶紧听大臣们的劝,直接下葬就差不多了啊。
原本各家大臣去祭拜的时候,还是有些感情的,到底是君父去世,心里肯定会有感慨。
那也架不住长达半年时间,每五日都去一次,一去就要哭天抢地,否则太子肯定会有想法。
这件事纪楚也是知道的。
他跟京城当中的许大人,裴大人关系都有联系。
再说还有个在翰林院的林元志,几乎把京城大事小情都说尽了。
他们这些“实习生”日日都在忙先皇去世的事,简直把大小八卦都听得差不多。
好在年后就能了结,而且他也被分配了官职,过了明年正月十五就出发。
终于要结束了。
纪楚都长舒口气。
许大人裴大人他们说的则没那样琐碎,基本还是朝中大局。
无论是他们,还是最上面的首辅太子太傅,都说以后跟往常一样,让他们该做什么做什么,算是稳定人心。
这也确实让纪楚安心。
可心还没安一点。
原本处在悠闲自在的曲夏州百姓,突然听到一个消息。
西北关外的敌军在边关骚扰,意图劫掠边关百姓的钱粮。
离关口最近的百姓,甚至看到对方的马匹,已经凶狠的眼神。
要不是常备军及时赶来,说不定真的就被抓了!
边关附近百姓赶紧关门闭户,一时间人心惶惶。
纪楚被喊回州衙门时,对此颇为惊愕。
再看来报信的人,他也认识的。
已经从总旗升为百户的黄百户。
几年未见,两人颇有些惊喜。
之前安丘沾桥御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