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82


左右,前往州城的官田。

一起伺候那二百亩棉花地。

如果放在其他时候,这种抽调,大家肯定避之不及。

因为本地农忙都赶在年初。

三月初七种麦子。

三月二十种高粱黄豆。

各家庄稼刚忙完,就要派人出去继续种地?

大家很闲吗?

官府让他们干活给钱吗?

不给钱凭什么去啊。

放在内地,百姓们肯定不敢多说。

又或者因为没有田地,早就主动去做佃农。

谁让内里不缺人。

可这里完全不同。

地多人少,跟人少地多,完全是不同的情况。

只是这种情况下。

种棉花田,又是个例外。

谁去帮忙种棉花,谁就能学会这本事。

等到棉花收获分棉籽,他家就能先种。

这种情况下。

别说不给钱让他们去帮忙。

就算要先交报名费,才能做工,他们都会抢着去。

就在大家为名额抢破头的时候,其中两个县极为不同。

他们这两个县,每县多了二十个名额!

都是他们县令冒着风雪,帮他们抢过来的!

一时间,这两县令的名声立刻与众不同,十里八乡听到这话,都要夸一句他们是好官。

这件事也被杜通判如实记录下来。

杜通判被纪知州点过之后,跟晁同知的关系自然而然疏远了些,同时也履行自己的职责。

不能因为这地方偏远,自己就松懈了啊。

各地官吏的考核,他都会记录在案的。

去年就算了。

今年各位官员的考核,他跟吏司都会如实查验的。

那两个县令自然不怕。

他们一听到消息,就跟着纪大人看棉花,要的就是这个结果。

故而选拔种棉人选这件事,他们两个最是上心。

俗话说,上有所好下有所想。

纪大人喜欢看政绩,喜欢看实事,那他们照办即可。

其实这世上,办实事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

反正如今这情况,事情不算难办。

别的县还在想塞自己的亲朋好友,只有他们两个县,在认认真真选拔人才。

一,种田好手,勤劳。

二,善于学习。

三,体力还要跟得上。

总之一定要善种田,还要勤奋。

什么衙门官吏的亲戚,都直接给筛下去。

要选,就选最合适的人。

这让原本家境普通的农户立刻高兴起来。

本来以为要靠关系,才能得到学习种棉的机会。

现在告诉他们,一切都依靠公平,那就更好了啊。

再者,还因为教大家种棉的夫子是年轻女子,不少厉害的农妇同样有了平等的机会。

这两个县几乎起了带头作用。

其他各个县的县令见此,只能跟着做。

人家都已经多了二十个名额,送去的人又厉害,他们这边则选一群关系户,到时候哪里种棉花厉害,岂不是一清二楚?

什么?官吏关系不好处理?

处理什么啊。

他们只是县令,在这里攒够政绩就能离开,管你这些干什么。

有本事你往上面告?

纪大人理你们算我输。

他们可是秉公办事的,若是让纪大人知道了,还要夸他们呢。

那杜通判更要给他们记上一笔政绩!

就算有些县令懒得管事,这时候也不好太偷懒,那就显得太突出了。

随着春天到来,整个昌河州全都活跃起来。

冰雪消融,山林苏醒。

这块土地上的百姓们,也开始今年的农忙。

为了更好地生活,他们会努力的!

州城郊外的官田上,则是另一幅景象。

流放的犯人们,穿着破烂的衣裳在荒地上干活。

先要蹲下来,把土地上留下来的草根,以及即将发芽的杂草全都拔出来。

然后是清理土里的大小石子,遇到结块的土地还要拿来锄头敲碎。

之后才能大面积地翻耕土地,如果干活老实,可以借来耕牛帮助,如果平时干活偷懒,就只能靠自己了。

天知道,他们这些人在家中时,别说农活了,就算种个花,都有园丁帮忙。

无论男女老幼,都是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

温书吏听着他们抱怨,还笑眯眯道:“是吗?那你们流放几千里,是怎么走过来的?”

“即使当时手不能提,如今也锻炼出来了吧。”

本来抱怨的人立刻闭嘴了。

再看看温书吏笑眯眯的,下意识想到纪楚。

听曹家的人说,那纪楚就是笑眯眯的,把曹家为首的四家全都整死了。

这里大半流放犯人,都是他的“杰作”。

而这位温书吏,正是纪大人心腹。

多说一个字,那就死无葬身之地!

温书吏看着他们惧怕的表情,只好耸耸肩。

他们这没那么吓人。

大家好好干活,都有改过自新的机会。

“曹垚,看好他们,今日干了多少活,都要记录清楚。”温书吏直接道。

那曹垚立刻答应。

他肯定会看好众人的!

虽然他也要开荒种地,但凭借给书吏们帮忙的机会,他还给家人争取到单独的房屋,甚至给姐姐家的孩子争取到五天一个鸡蛋。

放在以前的曹家,这些肯定不算什么。

可如今不同了。

如今流放在昌河州,这些东西,都要靠自己争取。

靠着他最初的乖觉,自家这一房,甚至是整个曹家过得最好的,让不少同族都嫉妒。 网?址?f?a?布?y?e?ì??????ω?è?n?2????????????????

有了曹垚这个例子,还有他看着,大家只好赶紧干活。

以前的日子再好,也是梦中幻影,只有好好干活,才能过得好一些。

若是告诉去年的自己,如今他们都会锄地,都会开荒,接下来还要种麦子的话,估计很多人都不信吧?

可身份转换,让他们不得不信。

原来种地是这个感觉,原来每一寸土地都需要翻耕。

原来种地是这么难的事。

这让曹垚想到他们家的佃农。

那些佃农们,总是愁眉苦脸的,好像全天下都欠了他们一样。

稍微靠近,就能闻到他们身上的汗臭味,所以他们读书的时候,都躲得远远的。

有些家中子弟,还嘲笑庄户上的孩子们大字不识,更笑话他们只知道种地,晒得皮肤都是黑的。

只有自己干了农活才知道。

有汗臭,不是佃农们不干净。

是干了这么累的农活之后,根本没力气了。

如果有人躲着他们走,他们也没力气说什么,脸上只有麻木。

大字不识?

那更是好笑了。

曹垚之前觉得,自己在曹家没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