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8
:“对蒯鹏的不同看法,与其说是广大干部职工的看法,倒不如说是领导干部的看法,反应了我们的思维模式。英雄是真人,不是完人,也是有血有肉,有爱有恨,要吃饭、上厕所的,而不是一个完美无缺,不食人间烟火的神祗。蒯鹏这位同志,很有典型性,代表了很大一部分青工们。”
赵明和黄建军不同,赵明他是要用的,所以比较有耐心来做引导,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赵明听了秦今朝的话,若有所思,好一会儿后,才抬起头来,说:“秦厂长,我明白了,要树真人,而不是完人,要歌颂英雄事迹,而不是固化了的英雄形象!”
秦今朝点点头,说:“再交给你们调查组一个任务,把怎么认识蒯鹏,当成个项目抓起来。不需要美化,就把真实的他,还有别人对他的褒贬全都展现出来,在厂报上发表。”
从厂长办公室走出去的赵明心潮澎湃,头脑有些晕乎乎的,他预感到,因为蒯鹏这个人,大概会引发一起海州厂内的大讨论。
但他此时,还是低估了这件事情的影响力。没有想到的是,这场大讨论波及范围之广,波及到化工系统,甚至全中国对于年青新一代工人的讨论还有认识,对于英雄固有形象的大讨论。
随着以《你认识的蒯鹏》为标题的文章在厂报上发表,因着穿着打扮、爱好,还有救人事迹在厂里小有名气的蒯鹏,一下子就成了焦点人物,老幼皆知,上班时、吃饭时,走路时,有个空闲就都在讨论他。
秦今朝向赵明发布第二道指令,让赵明组织全厂二千来名职工,分成小组,做关于《你认识的蒯鹏》讨论,让每个人充分发表意见,对于蒯鹏是什么看法,为何是这样。
这场讨论,逐渐演变成了不同观点、思想的碰撞,“改革派”对撞“守旧派”;青年一代对撞老一代,“英雄形象派”对撞“英雄行为派”,很快,让整个海州厂工人们的思维都开始活跃起来。
五四青年节这天,在海州厂的表彰大会上,蒯鹏平生第一次站到“青年突击手”的领奖舞台上,由沈岳良亲自颁奖。在蒯鹏的获奖理由,对他的评价是“干实事,干好事,是新时代年轻人中的楷模。”
因为蒯鹏事件在海州厂的发酵,再加上秦今朝明里暗里的发力,使得这件事情的影响力越来越深远,引发了社会性的大讨论。《海州日报》、《化工报》纷纷开辟专栏,专门刊登群众来信,都是针对于蒯鹏事件的讨论,依旧是不拘一格,处于中立态度,只要言之有物,一律刊登。
之后,群众来信越来越多,畅所欲言,从不同角度阐述,引人思考,又从这些不同的讨论之中,获得启迪。
随着这件事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国内一流的报纸和杂志也刊登报道了这次大讨论。
“蒯鹏事件”从海州厂一名普通工人的事件,逐渐演化成为全国性的事件。
乃至于当年的9月份,海州厂被授予了“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这是国家级的奖项,奖励海州厂在解放思想,启迪大众思维起到的积极作用。
而此时,委托中技进出口公司引进的带压封堵技术已经应用在机器之上。效果非常好,据专家组的评估,仅这一项技术,每年就可以为海州厂增加四千多万的收益。
陆续有大化厂还有其他化工企业领导过来参观,评估到底要不要也引进这项技术。
而秦今朝,不满足于总是从国外引进技术,他去了燕市化工大学,找到祝焕之教授,畅谈了自己关于合成氨和尿素装置管控一体化系统的构想和思路。
“……我管它叫智能连锁和生产保护系统,可以保护生产装置,更利于装置长周期运行,改变装置运行和控制条件,实现物料的自动化最佳配比,达到节省人力、物料,提高安全系数、创造更多效益的目的。”
秦今朝阐述完,总结出目标。
祝焕之思考良久,说:“这个项目难度很大,需要多部分协作才能完成,这样,我牵头,组织化工大学、燕市化工研究院,还有你们海州厂,一起做这项研究!”
祝焕之是个说干就干的性子,中午也没顾得上跟秦今朝吃饭,急急忙忙就去忙活了。
秦今朝无奈,只好单独和常四海教授到三食堂去吃小炒。
最近这一年,燕市的私人馆子像是雨后春笋一般开起来,鲁菜、川菜、火锅、烤肉,全都有,高中低档齐全,丰俭由人。本来想请常教授吃些好的,奈何他非得不去。
秦今朝只好请他去食堂吃小炒,两人吃着聊着,他才知道常教授这么做的原因。
“你如今是一个大型企业的副厂长,海州厂又因为蒯鹏事件,被推到了全国人民的视线之内,你身为厂领导,受到的瞩目也就更多,之后,就需更加谨言慎行。以后,那种高档的地方还是少去,知道你的是自掏腰包,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用公款吃喝,好说不好听。”
秦今朝边听边点头,虚心接受常教授的教诲。
第79章
其实, 不管是秦远志,还是崔胜芳,在这方面的素质和敏锐度都要远超于常教授, 从小受他们熏陶的秦今朝在这方面也一直非常注意, 但这是常教授的一番好意, 他自然是领情的。
他笑着说:“您知道海州厂职工现在在背后都怎么称呼我吗?管我叫四不厂长,不抽烟,不喝酒, 不吃请,不收礼。”
“哦?”常教授笑了, 说:“这个外号好啊!不光你,还有你的家属颜丹霞,都应该做到四不!”
父亲和大哥都不抽烟,秦今朝十三四岁时倒也好奇过, 只是闻到抽烟之人浑身烟油子味道, 还有被熏黄的手指、牙齿,便敬谢不敏了。
至于喝酒, 他其实是有些酒量的,只是喝下去一杯酒后, 脸就红得厉害,别人唯恐出事儿,也就不敢再劝酒,他自己也以此为借口。久而久之,他不能喝酒的名声就传了出去。在酒桌上,别人推让两下, 见他不喝, 也就算了。要真是死乞白赖的劝酒, 那就是纯粹的坏心眼了,以秦今朝今时今日的地位,也没谁会这么不开眼。
至于不吃请,不收礼。他惯来都是请别人吃饭,不管是以前上学,还是后来在化工部上班,乃至于到海州厂,升任副厂长也是如此。至于不接受送礼,日常的人情往来还是正常走动的,今天你送我些家乡特产,明天我送你些自家做的吃食这种,但是贵重的,他是坚决不收的。不光是他,颜丹霞也是如此。
两人其实从来没有认真讨论过这个问题。某一次,秦今朝不在家,颜丹霞接待了某位副处长的夫人,都是一个厂的职工,但平时来往很少,颜丹霞虽然对她的到来感到惊讶,但还是接待了她。
聊了一会儿,那位副处长夫人就将袖子撩开,露出手腕上一只金光灿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