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9
地送出招待所大门后,秦今朝脸上露出一丝略显干涩的笑容,摇了摇头。
第104章
同一时间的颜丹霞, 正在办公楼四楼的中型会议室里,给报名参加英语课程的妇女同志们上课。
她没有参考初中英文课本,从音标开始讲起, 而是直接教单词, 从日常用语的“thank you”、“bye bye”等教起, 让大家死记硬背地记住读音、意思。
“thank you就是谢谢你的意思,thank是谢谢,you就是你, 大家跟我一起读,thank you……”
颜丹霞用自己拿空心钢管做成的教鞭指着黑板说道。
下面想起参差不齐的朗朗声音, 夹杂着几声非常明显的笑声。
颜丹霞往笑声的方向看过去,见是几名女同志边读边笑,很有些笑不可遏的样子。
颜丹霞叫了其中一名笑得最厉害的女同志站起来,问:“为什么笑成这样?”
那位女同志收敛了笑容, 非常紧张, 又有些胆怯,说:“我就是觉得英语怪怪的, 叽里呱啦,跟鸟语似的, 我一念,就想笑。对不起,颜老师,我以后不敢了!”
女同志忙忙解释着,唯恐颜丹霞将她撵出去。
颜丹霞让她坐下,朝着众人说:“英语是门语言,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 加拿大等等好几个国家说的都是英语, 是目前世界上的通用语言,应用非常广泛。我希望大家来报名学英文,不是为了看稀奇,觉得好玩,看个热闹,而是像多掌握一门技术一般地,多会一门语言,将来也许能够用到,也许用不到,但不管用到还是用不到,都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增加自己的见识,更加了解到外面的世界。”
话音一落,满室寂静。
坐在旁边位置,一直在认真听课的吴兆仙连忙站起来,说:“颜老师,我代表各位同学表个态,以后,我们一定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学,好好学!”
颜丹霞朝她笑着,压手示意她坐下,说:“好,我们继续学习。”
一个小时的课程转眼就结束了,颜丹霞给同学们布置了课后复习的内容,便宣布下课。同学们陆陆续续地走了,剩下吴兆仙留到最后。
“颜老师,你讲得真好!”她夸奖着,见颜丹霞正准备擦黑板,连忙将板擦抢过来。
颜丹霞笑着谦虚了两句,她是头一次当英语老师,但是自从接受了吴兆仙的邀请后,就开始思考该怎么教这些成年人英语,最后才制定了现在的教学计划,然后就开始认真备课,虽然嘴上谦虚着,但内心里觉得自己这堂课讲得很不错。
“不过,下堂课,大概学生就不会这么多了。”她客观地说着。
当老师,不光要输出知识,还要考虑到学生们吸收得如何。她注意到,很多女同志一开始是抱着好奇的心理,很专心致志地学习,但是学到一半的时候,不知道是感受到英语不是那么好学的,还是好奇心被满足,丧失了兴趣,开小差的,困得上眼皮直打下眼皮的,一劲儿往窗外看的,跟职工学校里那些不爱学习的中小学生,没啥区别。
吴兆仙点头,一开始放出要开英语班的消息,且老师是颜丹霞时,好多女同志一哄而来过来报名。
吴兆仙声明:如果报名,就必须坚持来上课,且结业的时候还要考试,考试成绩还要公布出来时,有些头脑一热的,或者目的不纯,就想跟厂长夫人套个近乎的,便打消了念头,还剩下这一班,四十多名学生。
对这剩下的四十人,吴兆仙也依旧给了一次尝试的机会,可以先上一节课,上完之后,不想再上的,可以及时退出,如果还想继续学习,就得坚持下去,并参加结业考试了。
“能留下二三十人真正想学习英文的就行,留下的都是真心想学习,反而更好。”吴兆仙说。
颜丹霞点点头,收拾好了课本,放在挎包里,跟着关好灯,锁了会议室门的吴兆仙一块出来。
因着颜丹霞平时的工作比较忙,吴兆仙也不好占用她太多的业余时间,一周就只安排了一节英文课程。颜丹霞也觉得一周一节比较好,学习英文,有老师教固然是好,但更多的是需要自我学习能力。
就比如她给同学们留的课后作业,是背会十个日常单词,还有五句短句,她将单词的意思,还有发音都用汉语拼音标注好了,大家只要是下了苦工,死字硬背就可以。
专职的英文老师或许会说,用汉语拼音标注这种方法不科学,但颜丹霞却觉得这种方法更适合于成年人,毕竟大家也不是要系统地学习一门语言,这种方法简便、易学。
※ 如?您?访?问?的?W?a?n?g?阯?f?a?b?u?y?e?不?是?ⅰ????u???ē?n???????2?5?????????则?为????寨?佔?点
两人走到三楼的楼梯口,正看见秦今朝从办公室里走出来。
吴兆仙揶揄地笑,“你们夫妻俩这感情真好,就这么两步路还来接你。”她说完,跟秦今朝打了声招呼,便快步走了。
“你怎么在这儿?”颜丹霞笑着问。
秦今朝拿过她肩膀上的背包,说:“从招待所出来,就来了办公室,等你一块回去。”
两人没再多聊,回到了家里,颜丹霞才迫不及待地问:“老书记没为难你吧?”
秦今朝笑着摇摇头,帮她将挎包挂起来,然后脱了大衣,跟颜丹霞简单说了老书记的要求。
颜丹霞防寒服脱了一半,顿了两秒钟才继续脱,说:“他这……希望我上了年纪后,脑子别犯糊涂。”
她都不用问,也知道秦今朝不会答应的。且不说老书记得了老人痴呆症,根本就不适合再工作,就是适合,谁愿意给自己弄个“太上皇”回来?
就老书记这个左看不惯右看不惯的样子,要是真来了海州厂,非得把厂子弄得鸡飞狗跳不可,那些被按下去的,已经适应了秦今朝工作作风的人又得蠢蠢欲动,这两年的努力岂不是白费了?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让老书记回来海州厂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不管他是真为着海州厂好,想要发挥余热,还是想念以前艰苦奋斗、一呼百应的日子,说句不好听的话,属于刘利民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人啊,还是应该认清楚自己的位置为好。
这句话,他是说给刘利民的,也是说给自己的。
老书记这样,大概不光是因为脑子不清楚,还是因为不甘心吧。
隔天,刘利民老书记的两个儿子便赶到了海州厂,都是四十多岁年纪,也都在化工系统内工作。海州厂建起来的时候,他这两个儿子都有了自己的事业,刘利民并没有将他们调过来。
依旧是沈岳良和秦今朝一块见的他们,给足了面子,这两位刘同志也很客气,一见面就先道歉,说了刘利民的病情,列举了他最近这段时间的反常之处,说家人看护不周,给海州厂造成了麻烦等等,态度很诚恳,之后就表示立刻就带老书记回去。
沈岳良客气地挽留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