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77
贡献。”
这话说完,罗主任自己心里很没底。
面上的镇定都是强撑着表露出来的。
这阵子,因着这篇报道,大家对林小堂会不会回国的讨论甚嚣尘上。
往上的几届中,有好几位极其优秀的人才就这样留在国外,国家虽然不会强制将人带回,但情理上国人并不能接受。
报道过好几位不愿回国的少年班人物后,大众对少年班回国与否的问题关注最高。
林小堂在国外的优异表现被刊登出来后,起初的确是一片夸赞。
夸赞之后便是讨论她有没有回国的可能性。
“我看难咯,据说国外的条件比咱们国内的条件要好得多,人嘛,都是物质的,肯定会选择更好的条件。”
“看看以往的报道,她这样优秀的人在国外也是很吃香的,国外肯定也会尽力挽留,多半是回不来了。”
“所以说成绩这么好有什么用,搞来搞去搞半天都是为国外培养人才,咱们国家的钱可不能用来培养白眼狼。”
……
一些更难听的话,罗主任也听到过。
大概学生们也听到一些风声,才会在课堂上当场发问。
以他对林小堂的了解,她在国外发展的可能性比较大,这小姑娘头脑灵活,在更发达的地方,一定会混得更好。
因着对林小堂的欣赏与喜欢,罗主任心里主动为她开脱。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是很现实的问题,那些个责骂林小堂的人也就是没那个机会,换做他们,一个个说不定也都选择不回来。
虽然也能林小堂以后不选择回国,但他心里终究存了一丝希望。
那是对林小堂道德品质上的希望。
一个优秀的人固然值得大家喜爱,一个优秀且品德高尚的人,才值得大家尊敬。
课后,罗主任主动给郑洋去了电话。
“郑教授,我想打听个事儿,最近关于小堂铺天盖地的报道你应该也看过了,你能不能去问问她,看她回不回国发展?”
这样的问题有些越界,他不适合过问,郑教授更适合。
当初是郑教授去晋东小学发掘了林小堂这颗好苗子,也是郑教授将林小堂领到三中的少年班,更是郑教授一次又一次为满足林小堂诉求,将科大少年班的内招一步步提前。
郑教授对林小堂有知遇之恩,这样的问题郑教授去问,更为合适。
郑洋接到罗主任的请求,心里也早就在捣鼓。
最近的一些言论他不是没听见,只是……
他不是一个喜欢道德绑架的人,他一旦问出口,对于林小堂来说,多多少少都是上了一道枷锁。
况且问出这个问题,无疑是对她立场的质疑。
“郑教授,你别想些其他的,你就当是提前问了,给现在的舆论熄火,不然我总听见那些诋毁的言论,心里也膈应。”
郑洋轻笑,“得,罗主任您连理由都给我找好了,我哪里还有拒绝的道理?”
这是不得不去问一下了。
挂断电话之后,郑洋并没有给林小堂打越洋电话,而是选择发送电子邮件。
87年,国内就已经给德国发送过第一封电子邮件,直到去年,国家已经注册了自己的国际顶级域名CN,开通了国际电子邮件服务,他又是个新派的人,更愿意用这种更加委婉的方式提问。
电子邮件发出去两天后,一直没收到回信。
郑洋那两天有些心神不宁。
静静等了好几天。
一周后,他终于收到回信。
一共有两封,一封只有简短三个字:会回去。
第二封多了几个字:和星阑一起回去。
看到邮件的郑洋独自品味着这两封邮件,乐不可支。
得,这是双喜临门啊!
第116章 怎么办,现在儿子外向得可怕!
接到林小堂要和自家儿子一起回来的消息,郑白梅精神十足。
提前两周得知具体日期后,她每夜都高兴得睡不着觉,梦里都要笑醒。
太好啦,自家儿子可算是有出息了!
这两人终究还是走到了一起,不负她所望。
了却一桩心事的郑白梅每天只数着日子,盼着林小堂和阙星阑一起回来。
到了那天,她一大早起床,亲自去厨房忙活,准备亲手给两人弄一桌家常饭。
自家儿子的口味她最为清楚,小堂嘛,胃口好、不挑食,她无论做什么小堂都会很热情的捧场,这小姑娘就是这样逗人喜爱的性子。
郑白梅想着想着,忍不住笑出声来。
“怎么择个菜也能乐成这样?”
从外面走进厨房的郑洋看到这一幕,忍不住凑过去打趣,“是不是想着星阑和小堂要一起回来,心里头高兴?”
“能不高兴么!”郑白梅瞪他一眼,“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盼这一天都盼了多久!”
现下可算是如了愿,她整个人如坠云里,轻飘飘地脚踩不到实处,比当初得知儿子要去国外留学还高兴呢!
“你准备得怎么样?看着点时间去机场,别去迟了,让他们白等,早点去把他们接回来吧。”
面对郑白梅的催促,郑洋从口袋里掏出怀表看了一眼时间。
“放心吧,还早着呢,他们估计得十点左右才会落地,现在七点不到,你让我去机场生生等三个钟头啊?”
郑洋将怀表装入口袋,补充道:“对了,今天你恐怕要多准备一些菜。”
“怎么了呢?”郑白梅手上择菜的动作一顿,“难不成不止小堂和星阑回来,他们还带了同学回来?”
“不是。”郑洋赶紧解释,“不是他们带人,是我要带人,你还记得昨儿我去了哪里吧?”
“记得啊。”
昨天郑洋和她报备过,要去会一会老同学。
所谓的老同学,也都是些熟人。
一个是中央媒体采访团的负责人侯长英,一个是在科大任职的黎永年教授,另外科大的丁文彬老师也跟着黎永年教授一起过来。
“嗐,昨天简单聚过之后,我随口透露小堂和星阑今天会回国,听到这个消息,他们死活不肯散,非得要等到今天过来瞧一瞧,你说我还能拒绝不成?”
郑洋颇为无奈。
仔细想想,也怨不得他们。
这阵子林小堂掀起的舆论实在太大,虽说她人不在国内,国内的民众却关注着她的一举一动,黎教授、丁老师和侯大记者赶着在这个时候提出要聚一聚,未必没有打探他口风的意思。
得知小堂要回国,他们都很高兴。
算算这一个个的,和林小堂都挺有渊源。
黎教授和丁老师自然不必说,两人在科大少年班对林小堂的照顾不会少,而侯大记者,当初组织中央媒体采访团去晋东小学的时候,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