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1


平称重,还是成为众人目光凝聚的焦点。

等称重完,到底是林巧枝还是萧隆拿到这次技术大赛的第一名,就显而易见了。

W?a?n?g?阯?发?B?u?页?????μ???é?n?Ⅱ??????5?.???ō??

先称萧隆的。

把中间的连接杆切掉。

第一块质量:229.73g

第二块质量:229.27g

差距:0.46g!

萧隆笑了笑,如果不和林巧枝比的话,这两个件之前的差距其实非常小了,肯定比不上翁工,但已经是青年一代的里非常高的水平。

这代表他这个件,整个体积误差,大约只有0.05立方厘米,口算算不清楚,但总归是在0.052到0.058立方厘米之间的。

紧接着是测量林巧枝的。

林巧枝心也不由提起来。

她虽然是奔着升三级来,但到了这个地步,她怎么可能不想争一争这个第一?

她可没有温厂长那么豁达的心态,什么失败也是长征路上的英雄。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也没说错,但她就是想赢啊!!

她已经尝过胜利和成功的滋味。

有机会争取。

当然想做最好的那个!

虽然她的精度确实比萧隆略逊一筹,但两个黄铜块之间的质量差距,可不完全是由精度决定的。

比如同样是偏差0.01毫米,这个面往外偏,对面那个面往里偏。这边多一点,那边少一点,这个重量,相互之间就抵消。

但如果同样的0.01毫米,全都往外偏,那么重量明显是会增加的。

两个件之间保持一致,更多靠人的手感。

靠人对整个工件的感觉和把控。

裁判边测边报:

“第一件质量:229.77克。”

“第二件质量:229.41克。”

“误差:0.36g!”

林巧枝眼睛唰得一下就亮了。

即使她也不知道自己是运气好,还是手感好,但也完全不妨碍她高兴。

她只有0.36g的误差!!

这块黄铜的密度可能都有8-9克 / 立方厘米呢!

听到这样的好成绩。

温东鸣笑得都露牙花了,率先鼓起了掌。

看到温东鸣鼓掌,路锋和翁工良以及周围几位观赛的高工,都是陆陆续续鼓起掌来。

林巧枝能这样精准的复刻和把控,也算是一种超常的掌控能力——对自己做出零件的绝对把控。

像是翁工良这类高工,其实对这个结果隐约有猜想,这可能来自林巧枝日复一日对自己的高要求,她总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

所谓,习惯成自然。

做久了,有些东西就慢慢融进骨子里。

但毕竟是感觉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不好提,路工笑呵呵的感慨:“诶!~翁工,你当初怎么没再坚持一下,这么好的苗子,我现在也心痛喽……”

他又感慨:“果然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咱们红旗厂青年一代现在是越来越有冲劲儿了,指不定再过些年,咱们这些老师傅,都要被年轻人教育咯!”

林巧枝笑得眼睛黑亮:“路工,那您可得趁着现在,多教育教育我们年轻人。”

听此,路工呆了下。

没想到林巧枝敢开他的玩笑,不过,很快他就笑起来,指着大胆敢接他茬的林巧枝,对大伙道:“听到没,这小丫头说要咱抓紧,不然以后要给咱们上课哈哈哈~”

心气高。

胆子大。

当真是那个家属院从小性子凶的野丫头啊。

路锋的玩笑,倒是让大家都一起笑了出来。

等到所有人都比完,林巧枝以96分的高分,领先萧隆93分的成绩,成为这次青年组钳工技术大比武的第一名。

比赛结束,她就要回车间了,抓紧时间去和宁珍珠和晚晚高兴庆祝一下!

***

尽管林巧枝在比赛现场没有表现得太兴奋。

但萧隆心情还是难以避免的复杂。

他今年二十三岁,十五岁进入厂校学习,在过去长达八年的时间里,他都属于被夸的“天才”

老师傅说他“有天赋”“能吃苦”“耐得住性子”

等毕业入了厂,很快他就成了红旗厂青年一辈的领头羊。

但这是从前了,林巧枝的出现,越来越耀眼,一点点掩盖住了他的光芒。

当林巧枝真的成功接下20吨重大型模具的时候,他心里就有感觉了,但勉强还可以安慰自己,他们走的是两条不一样的路,不用比较。

可如今这场比赛,彻底击溃了他心里最后一道防线。

林巧枝如今,是青年一代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了。

她才十七岁。

萧隆跟着翁工良回去车间的路上,心里都还像是塞了棉花一样堵得慌,他表情像是空口啃了鱼腥草,“师父,林巧枝她完全不讲理!”

“哪有分心去做别的事,技术不退步,反而还进步这么快的。”

尽管翁工良也觉得林巧枝这有点不可思议,但听着“其他人不讲理”这样的话,从萧隆嘴里说出来,还是让他一时感觉有些诙谐。

“原来别人这么夸你的时候,我记得你心情还是蛮不错的。”

翁工良虽然丢了组里第一,但情绪还算平和。这事他也是有经验的,路工当初被从北边请过来,不也是天赋压他一头?

“天赋这个东西,本来就是不讲道理的。”翁工良看着自己这个年轻弟子,“而且有一点你得承认,林巧枝比你更努力,比你更有冲劲儿。”

“我的天赋都说已经很高了,从六丝到五丝的精度,只用了一年出头。”萧隆抿唇,无声地咬住后槽牙。

“林巧枝这才用了几个月,这是三级跳,坐火箭了!”

“她努力我也不差,怎么会差距大到这样的地步?”

萧隆还是难以接受。

有天赋就是可以不讲理,萧隆当然对此深有体会,因为他也当了八年的天才,没有天赋打底,他再努力也不会成为青年一代的领军人。

他也曾经一步步甩开许多同龄人,超过先行者,但是当位置换过来,自己亲身感受到那种差距,深深体会到那种被拉开的无力,依旧酸楚到心脏发紧。

翁工良能怎么说,总不能看好苗子一蹶不振,搬出努力论,“也别觉得她天赋高到遥不可及,你试试看比她更努力。人家可是硬扛着压力,先是啃下大型模具分体研制的方案,后又推进落地。”

萧隆扛得下来吗?

不见得。

而林巧枝扛下来了,成长自然就是她该得的。

***?*?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上海,也有人提到林巧枝。

上海江南造船厂,计剑锋厂长烦躁地在办公室来回踱步,他拨打了一个电话:“还有没有新的焊接办法?电弧焊用来焊接一些中小型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