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7
,家里顶多只是埋怨吵一吵,其实潜意识里依旧安稳,自己生的孩子嘛,难道还有隔夜仇?
但在看过林巧枝那些堆成小山的赫赫战绩之后。
心里忽然就发怯了。
也有点心慌了。
想伸手抓住点什么,却不知该往哪里伸手抓,林父嘴张张合合,“要不今晚去排队,看明早能不能买到鸡,杀只鸡炖点汤?我记得巧枝爱吃鸡腿的。”
为了鸡腿还闹过呢。
“她天天在食堂吃好的,哪里还会馋这一口汤,又不是小时候了。”想到巧枝,江红梅心里又是一阵不得劲。
那些深夜里的叹息,那些回乡时的指责,还有……心里快要把她撕成两半的挣扎抉择。
又看了一眼林家栋。
林家栋真的没办法理解自家爸妈的想法。
难道还需要选吗?巧枝明显是一副捂不热的心肠,她心冷得很,哪里有一点当姐姐的样子?哪里有一点发达了会孝顺的样子?
w?a?n?g?阯?F?a?B?u?Y?e?????u?????n?②???②????.??????
连顺手帮忙、顺口给句话都不肯!
要不然他工作早就落实了,真就是顺口的事。
就该像老家那边说的那样,去哭去闹去喊她不孝,要是她还不愿意帮忙,就闹到全厂都知道,看看她嫌不嫌丢脸,好不好意思见人。
林家栋想得很好。
可他也是个怂的,从小躲在后面,也就敢欺负欺负江红梅,把自己揽下的家务,自己答应的事,理所当然地推给她。
在看到公告栏上密密麻麻的战绩后。
他更心里发虚了。
不敢自己得罪林巧枝。
就撺掇林父和江红梅去,他们是长辈,站得住脚的。
偏偏这次没用了。
这一点上,林父和江红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好面子。
他们从农村来,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面对城里人都是自卑的。
他们在农村有多风光,有多扬眉吐气,回到城里,就越能感受到那种落差。
努力表现得自若,即使手里没什么钱,也努力表现得不窘迫。
努力表现得像个城里人。
他们不肯做出拉着女儿又哭又喊又闹,那种农村常见的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手段。不敢想象做了之后,这全厂上下会怎么看他们,会怎么议论他们。
林巧枝确实是幸运的。
在她还没有完全强大起来之前,在她选择先逃离的时候,孟主任吹过的风,种下的种子,为她挣到了宝贵的时间差。
她知道,分房公告之后。
家里肯定要来找她的。
但闯过了重重难关,胸口挂上了两枚金属奖章的她,已然有了面对的底气。
她接过了小巧枝的接力棒。
会带着她的那一份,继续往前走。
***
林巧枝大步走进车间。
“林工。”
“林工早。”
“你赶紧的,林工来了。”
“林工,你昨天交代的那个事。”
……
一路走来,沿途人纷纷主动示意,纷纷站起来。
十八岁的高工啊!
闻所未闻。
如果说,曾经跟着路工巡视车间的时候,走在队尾巴的她,存在感低到宛若小鱼小虾。
此刻,林巧枝走进车间,也有些像是一条游近的巨型蓝鲸了。
存在感不容忽视,所过之处,周围人表现也格外不同。
“钱组长,你跟着一起来一下。”
“邹主任,麻烦你通知六车间所有班组。”
……
她引着一群班组长,率先进入了会议室,准备安排落实新项目的工作。
“我先简单说一下。”
她直入主题,短短一声,整个会议室都安静下来。
在座众人正襟危坐,甚至稍稍有些紧张。
第78章 真是祖师爷赏饭吃啊
林巧枝新项目开展得还算顺利。
经过了之前20吨重分体模具、还有万吨水压机横梁, 以及步进梁式加热炉等实际项目经验。林巧枝对于接过指挥权、手握指挥棒,已经有了一番经验和心得。
如果真要说有哪里不太顺利,可能就是部分高工和班组长不适应她变化的风格, 配合上略有抗拒的情绪。
之前做20吨模具的时候,其实也有类似的问题, 她的要求太高了!她对细节追求严格到不行!谁要是出了错, 一定是会被追根究底的。
这也意味着,参与林巧枝的项目,要始终全神贯注地去做,去参与,去思考, 真的很累!!
一直到看到那套模具落地,亲眼看到那个“大家伙”披着【红旗铸造,中国铸造】的横幅,在解放牌重载卡车的运载下缓缓驶向场外大道, 很多人心里的那点情绪才消散,转为佩服, 心想, “值了!”
本以为这次做好了心理准备。
结果林巧枝她变了!
她对整个项目的掌控力猛增。
就好像一棵大树扎根,从前只深扎粗壮的主根,如今根系舒展,细密须根深入每寸土壤。
但凡土壤里大块岩石都牢牢抓住。
不仅是少数高工,有些班组长都不太习惯林巧枝的这种掌控力,不是很乐意被林巧枝如此管理。
面对这些少数抵触的情绪,林巧枝的解决办法很简单。
——她接管过来。
面对那些带着点情绪的措辞、理由和借口, 林巧枝也不去考虑这其中的深层缘由、真相与否。除了真的比她技术还高许多的翁工等两三组高工,其余的钳工们, 怕是根本不会考虑到,她如今积累和沉淀,竟有如此之厚。
正常钳工的技能,林巧枝从齿轮到部件、从液压系统到传动系统,从细点焊接到整体装配,只要是有关这个拖拉机的技术,林巧枝比大部分人都了然熟悉,见识更广阔,绝对不会被他们的借口唬住。
这就好比装修,房子主人想要一种效果,工人却想以自己最舒服、最擅长、最习惯省力的方法推进,双方之间的博弈,总有一方落败。
一方胜利。
林巧枝就好像一辆轰隆隆的坦克,从项目的这一头,突突突推平到项目的那一头,再来回推一推这片地上的土包和褶皱,好像一个超大号的熨斗,来回熨烫,把整个项目熨得平整服帖。
认真参与项目、希望这台拖拉机落地的人,就要听林巧枝的安排,跟她闹情绪做抵抗的人,自然而然地会被抢走技术核心部分。
毕竟想晋升高工的人,也不在少数。
等一个积攒功劳的机会很久了。
连技术最高的翁工组,在项目里,也是听从林巧枝的安排,扎进传动系统部分,然后被资料淹没,再也脱不开身。
“太粗暴了。”温东鸣做着后方保障工作,就亲眼见证了林巧枝这种直接轰隆隆开着坦克上去,把项目问题一个个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