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4
往首都的火车。
水乡众人挥着手, 眼里都还满是不舍。
林巧枝上了火车。
还特意看了一下车的型号, 可惜不是阿水驾驶的那辆,要不然,她们可以一起去天安门拍一张合照了。
略微有些遗憾地走进卧铺车厢。
前后两个卧铺包厢,都有各自有一个她们的人。
一前一后夹着中间林巧枝这个卧铺包厢,全方位的保障着。
“我们国家前些年的乙烯产量, 居然只有1.5万吨?”林巧枝看到赵局这边的资料,就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连她这个非化学工业出身的人都知道,乙烯工业在化学工业中的地位,应该相当于发动机, 或者液压泵在机械工业中的重要性了。
对一个国家来说,1.5万吨够干什么?
塞牙缝都嫌少了!
“有已经很不错了。”赵振云无奈, “你是没接触太多这个行业, 我们国家的石油化学工业,还是在苏联援建的156工程里发展起来的,但只有两个炼油项目,没有石化工业。”
“兰化这个呢?”
“也是引进的,但不是现代化乙烯生产装置,年产能只有5000吨。”
……
林巧枝发现赵局真是工业百事通,什么事她好像都知道, 什么专业领域她都懂一点。
林巧枝手上看的这份资料,其实就是赵局她自己的学习资料, 看着感觉像是引进这套30吨乙烯方案前做的调研文件。
1.5万吨,相比别的强国产能前面那个动辄几千的数字,真的像是闹着玩一样。
几乎明晃晃的昭示着中国乙烯制造生产技术目前还是空白。
“难怪这么贵。”林巧枝每次听这些都觉得不是滋味。
赵振云宽慰:“贵是贵了点,但这一套四三方案的引进意义还是很深远的,能切实解决咱们老百姓穿衣吃饭的问题,你看能源、材料问题都从根子上解决了。能惠及的下游产业很多的,像这个配套的聚酯装置,年产涤纶纤维相当于270万亩棉田的产量了,我们就不需要紧巴巴的缝缝补补又三年。”
“还有这个农用薄膜技术,”她坐在对面翻了翻资料,准确地用手指到,“技术团队评估过,我们传统农业几乎靠露天种植,地膜技术成熟后,蔬菜年产量预估会增长300%……”
不仅如此,还涉及到民生的方方面面。
真的是一分钱掰开分成两半花,掰不开的,那就使劲挖掘它的用法,榨得干干的。
林巧枝看着这一笔笔,小农思想上线。
觉得如果是这么个用法的话,勉强也没有那么心疼了。
或许,此刻就是新中国化工行业崛起的起点。
往后,会如四三方案所期待的、所展望的——中国人民都有衣服穿,都有饱饭吃。
***
燕山石化。
林巧枝等一行人,随着接待人员进厂区起,就引来了许多的注目。
她身量高挑,肩膀宽阔,行走有力带风,本来就很醒目了。再加上一行人都是女人,赵局本身气场镇定威严,“她们”原来是让人记忆浅淡的普通风格,后来又逐渐向林巧枝的气势调整,黄彩霞也是黑眸明亮,如雨后青竹般节节精神……
这样一行人,由林巧枝带队气势凌厉地走在前面。
? 如?您?访?问?的?W?a?n?g?阯?发?B?u?Y?e?不?是????????ω?è?n???0????5?????ō?m?则?为????寨?站?点
旁边陪同着的、后面跟随着的才是中山装的男性接待人员,浩浩荡荡地走过来,实在是让人不由侧目。
也是让人认了出来。
红旗林工,超大型坦克式推土机。
这个自从许昌华、祁尤两个项目结束后,就隐隐传开的评价,经过一连数个被推平技术的传播,已经是声名远扬了。
贯穿始终的评价,肯定是比后起之秀的那些什么神挡杀神的名号传播得更为广泛。
面对林巧枝这样的战绩,倒是也没有人怀疑多想什么,在首都,什么杰出人才、优秀同志没有见过?建立新中国的那批时代伟人,都还在首都呢!
不过这样声名赫赫的工业新锐到来,还如此强势,带着一身彪炳的战绩,肯定也是不免引人侧目、以及议论一番的。
办公楼里众人从阳台往下望,看着被接待人员迎进来的林巧枝等人:
“现在的年轻人,真的是厉害了。”
“工业这个东西,隔行如隔山,我听说红旗林工是做机械工业出身的,遇到咱们化学工业,多半还是要抓瞎。”
“这30万吨的成套设备,你看那三个国家的专家都搞不定,都头疼着,外行就更不用说了,游进了不适合的浅滩,龙也游不动啊。”
“设备太精密了,吃透操作都花了两年,红旗林工,多半也就是来撑撑场面。”
“也不能这样说,人家前面那些可都是实打实的吓人,而且,要是她真给解决了,你不高兴?”
“不求多,能说两句话也是好的,或者这推土机推一推那三方的技术员,咱们太被动了。”
……
会议室。
燕山石化的副厂长林山雁快步进来,热情地同赵局和林巧枝握手,“实在是不好意思,本来是想亲自去接你们的,但实在是太忙了,我们厂长还去上面开会了,确实是抽不开身,我这也是刚刚从车间过来……”
同样是技术方面的问题,不同项目遇到的压力也是千差地别的。
像是许昌华,他算是项目的第一负责人,虽然有点安全隐患,只要能用陆八一那样的好手稳住,他也是勉强能扛住的,最后等到了好结果,还能评一句“识人善用”。
但是首都这个压力就完全不一样了,四三方案是毛主席圈阅同意,还是周总理亲自批准引进的,不仅身处首都地界,还花费了国家那么庞大一笔美元外汇,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没有出差错的余地,压力多大可想而知了。
林山雁细看着眼前的林巧枝,感觉比自己女儿都要年龄小。
她能坐到这个位置,自然是一路风雨走出来的老革命了,到如今这会儿,女儿都已经参加工作了、结婚生子了,算起来还真是林巧枝年龄更轻一些。
但林山雁肯定是不会把表情显露在脸上的,她客气又不失热情地把人引着坐下来。
主要是想听听看林巧枝的想法。
这样一辆威名赫赫的大型坦克式推土机,不知道遇到化学工业还能不能适应地形。
会议室里,参会的其他技术人员,多少也有些这样的念头,就好像买了一张彩票,既希望它能中五百万大奖,理智又觉得这不太可能,告诉自己不要抱太大期望。
林巧枝也是早有准备。
三星虽然她也不能保证效果,只是能试一试,但是也不是空口白话的胡乱试。
这么贵重的设备,要是换成她自己,别说“亿”了,几百块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