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87


一手用塔机往花瓶里插筷子的绝技,要是去北京的话,给你亮一手。”陆八一颇有些得意自己的技术。

又把话题拉回来,解释道:“之前咱们不是一起拆卸了塔机的液压缸和机械结构吗?我们这边,边做项目边研究,刚巧前阵子有些进展了,想提高最大提升高度的话,可以用改造的履带式起重机,配置40米主臂+40米飞臂……”

林巧枝听陆八一这么个说法,也觉得契合无比,也颇有些意外地挑挑眉:“这不就是正好撞枪口上了?”

“可不!”

“会不会有适配性的问题?”

“不会的,实在不行还可以用格构式延伸臂,刚好可以通过滑轮系统补偿不足的10-20米。”

“2台重型绞车可以从两个方向分担……”

……

两人又做了一阵技术交流,都相熟,一些客套话都可以扔了,交流起来效率很高。

“所以说,差不多3-4天就可以完成了,准备一天,安装滑轮系统一天,吊装一天,再留半天做收尾工作?”林巧枝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做了简单总结。

听着林巧枝这个气势笃定的声音,陆八一就是觉得安心:“差不多,起重机和飞机不一样,慢又稳、好控制,真要有什么问题,咱俩都在的情况下,难道还怕解决不了?”

陆八一对林巧枝的技术是很有信心的。能在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内,把接风宴吃成庆功宴,有这么牛的技术工人在行动中,还有什么好怕的?

就目前这个起重的逻辑来看,想要难倒林巧枝,出点什么事故,他觉得不可能。

林巧枝挂掉电话,才忽然生起一种真切的实感。

她一直在坚持的事,真的会带来变化,而且,已经正在变了。

行业内都觉得普遍做不到的事,如此轻松地就迈过去了。

说明了什么?

w?a?n?g?阯?F?a?B?u?Y?e?í???????e?n?2??????????.?c????

有短时间内的大突破!大进步!

她星星点点撒下的火种,正在一点点迎风大盛。

第131章 忽然机身剧烈晃动一下

次日一早。

食不下咽的领导们多半还同时出现了夜不能寐的症状。

大清早顶着黑眼圈就来开会了, 必须得商量出一个办法!

龙门架太慢,直升机吊装风险又太大。

但是乙烯装置的开车时间,又绝对不能再拖延了。

一个个眉头紧皱着走进会议室, 浑身凝重的气压把人吓得缩缩脑袋,小心翼翼地把茶杯放到手边, 才小声:“听说林工想出办法了。”

“林工呢?”

闻言, 会议桌前的人,都跟长颈鹿一样忙伸长脖子寻找能让人心安的对象。

“应该是快了。”副厂长秘书马上说,她也是了解清楚了林巧枝比较规律的作息,“现在多半在吃早饭。”

贴心的她,顺手给自家领导耳边低语几句, 林山雁的眉头顿时松了许多。

面对一桌人投过来的眼神,她按捺住心中焦急,气定神闲地端起搪瓷杯,用盖子撇了撇茶叶:“还是等林工来, 让她亲自给大家讲吧。”

“还卖起关子来了。”

“之前我们不是向周围都征求过方案?都说没有办法,不可能, 怎么换成林工去问就有了?”

总不能还搞区别对待的?

林山雁喝了一口, 把搪瓷杯放下:“一句两句也说不清楚。”再说了,她看向这一桌人,“这能一样吗?指不定林巧枝就是自己带着方法去的,当然能交流出结果。”

同样是和老虎互动。

空手去,拿一大块肉去,效果能一样吗?

动物都知道的道理,没道理人还想不通。

林山雁笑着看过去。

看得某些人浑身不自在, 一时哑口无言。

虽然还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可用脚趾头想, 也知道不是那么简单,能传达一下就说清楚。

只能耐着性子喝茶。

茶过半盏,林巧枝带着几个人过来了,手里还拿着一点笔记和资料。

? 如?您?访?问?的?W?a?n?g?址?发?B?u?页?不?是????????????n??????????????c?????则?为????寨?站?点

她坐下之后:“我下午还有安排,现在就长话短说。”

原本定好的,今天下午的颁奖,晚上的火车,所以昨天才特意准备了一场欢送的席面。

现在遇到突发情况,火车票改签了,但颁奖典礼还是要出席的。

燕化厂长见此,笑着摆摆手,亲切和蔼道:“我们长话短说就好,听说你和重机厂的陆八一陆工商量出了结果,直接给我们说方案就行,我们肯定是信任林工你的。”

林巧枝摇头:“这样不好,该做评估的还是要做评估。”

盲目信任不是好事。

她不可能永远不出错。

他噎了一下,即便听说了林巧枝的性格,知道她说的这是直话,就是话本身的意思,也还是有点猝不及防,“哈哈哈当然当然,我们做这行还是要严谨。”

笑完,他还是使了个眼色,把场面教给林山雁。

林山雁就已经十分有应对她的经验了,不说那些客套话,向后打了声招呼,就有人扛了一块黑板进来。

她的秘书也把一盒粉笔,递到林巧枝手边。

林巧枝也是手比脑子都快,就像是写数学大题下意识写一个“解”字一样,顺手就抽了一根粉笔出来。

直接进入了状态。

白色的粉笔落在黑板上,很快就画出了一个火炬塔的形状,这个要燃烧污染废料的火炬塔,外部结构还是很简单的。

“目前商量出的方案,三四天应该就能解决吊装问题,我们预计用一台履带式起重机、两台绞车,4-6轮滑车的滑轮组,高强度钢丝绳,临时钢制锚固件、半空工作台……”

林巧枝边说,边用直观的线条,将每一样东西应该在的位置,以火炬塔为施工锚点画了出来。

围绕着火炬塔,在塔身中上部搭建一个操作平台。

平台以下的高度,是起重机+延伸臂,平台以上的高度,则是简单的滑轮系统。

这一下,技术人员们还没有什么反应,领导们先是看呆了。

好像看懂了?

毕竟是搞工业的,这种清晰易懂的图像,理解起来真的不要太容易。

林巧枝一口气把大概布局和思路画出来,她的机械制图技术本来就很标准,思路也很清晰,用到这样简化的场合,几笔就画得通透明白。

她用粉笔指着火炬塔中部:“我们评估了火炬塔的承重能力,预计在60米高处,还有顶部,临时焊接锚固件作为吊点,也是滑轮系统的支撑。”

这一屋子人不管是领导、还是搞技术的人,都不约而同点点头。

滑轮嘛!

这个中学物理谁没有学过?

该说不说,这种熟悉的东西,看着就让人安心。

林巧枝经过一晚,显然已经思考清楚了,从地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