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13
影奔走其中,在四季轮转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同志。
林巧枝咬了咬字眼,忽然更喜欢这个称呼了。
“走吧!”她起身, 随手拍拍屁股上的灰,“趁着日头还早,再去下个村。”
“下个村子已经有丘陵拖拉机了,咱刚好对照看看情况。”林巧枝翻了下记录。
她顺便翻出了性能测试手册, 准备收集一些实地反馈。
看看细微处,是不是能符合她当初设计的想法。
他们这一趟花了三天多的时间, 日出而至, 戴月而归,共走过了八个生产队,对比宜机化方案给出的不同地形建议指南。
带回来了大量的实地数据和资料。
整个团队很快一头扎进方案最后的完善和修补里。
林巧枝觉得宋莆有点奇怪。
“吃热干面啊?”
宋莆端着饭盒,又是笑得眼睛都弯成月牙,露出一口大白牙,透着蘑菇破土而出的自然气息。
不过吃着,他就自然讨论起了关于丘陵和农机的相关事宜。
他会出现在各种自然的地方。
带着他灿烂又土气的笑容。
林巧枝甚至会想, 这家伙是不是给自己喷了什么傻乐农药。
搞得天天高兴得开花一样。
看得人心情还怪好的。
在食堂、在借阅室、在会议室,在路边长椅……林巧枝总能巧遇宋莆, 然后讨论宜机化方案的方方面面,又十分投机地聊起农业,工业,并肩走在江城的梧桐树道下,展望祖国的未来。
“人家这是在追你,你没看出来?”孟主任诧异的看她。
林巧枝不可思议:“什么?”
孟主任把买的菜塞给孩子,打发回家让她家那口子做饭,把林巧枝拉到一边:“傻丫头,他每天到你跟前晃悠,你不觉得奇怪?”
“这不是要讨论方案吗……”林巧枝有点回不过神来。
孟主任瞅她,恨榆木脑袋不开窍:“你不是笑得挺开心的?”
“那是不是想着有好结果,对粮食产量和丘陵拖拉机外销都有好处吗?”林巧枝脚搓了下地,声音好像没那么中气十足了。
好像是有点奇?*? 怪哦!
孟主任捂了下脑袋,这样问:“那之前去外面,和别人讨论技术,也会这么开心吗?”
“也开心吧,说明我说的是对的。”林巧枝稍稍回忆了一下,“不过好像是感觉有点不一样……”
“那也不一定是追我吧?”
真的不是在讨论技术吗?
孟主任感觉自己明悟了。
世界上竟然真有这种榆木疙瘩。
她试着比划道:“你知道那种上门给岳父岳母帮忙,献殷勤的习俗吧?最早是上门劈柴挑水帮忙干活,你怎么看这个?无缘无故会做这么多事?不会觉得这个也不算想娶女孩吧?”
林巧枝沉默了。
再细想,烤好的暖乎乎地瓜,不知道从哪里寄来的甜玉米,她窗台上可爱的小番茄盆栽……
看似都是随手的事。
是说怎么他老是出现!
“你觉得他人怎么样?”孟主任问道,能让宋莆追人这么久,政治背景什么肯定是过关的,剩下的,就要看林巧枝自己的意思了。
“还……”望着孟主任看过来的目光,半咽了回去,林巧枝还是说了真实的感受:“挺不错的。”
孟主任摸摸她的耳边发际,温声道:“那你好好处处,看看到底合不合适。”
林巧枝回忆起宋莆的面庞。
“林同志,我请你吃一餐饭吧?”宋莆同志再次笑着出现,笑意格外真诚,但一挠头,那股傻气就又冒出来,“真的太感谢你了,这段时间帮我这么多,顺便还有最后一点问题想请教你一下。”
看吧。
多么自然!
要不是看穿了他的心思,林巧枝还真不觉得小宋同志在追自己。
菜里有她喜欢的锅包肉,还有她这两年爱上的干煸藕丝,煸得干香,外壳酥脆,再撒上一层芝麻,香味简直要把人吞了。
再配上一杯橘子味的汽水。
小宋同志把她的喜好都打听清楚了啊!
林巧枝没发现,她其实笑得比平时多几分真切,有点像是和珍珠这些自小长大的朋友一样轻快放松。
小宋同志有点紧张。
偷偷擦了几次手心的汗了。
等聊技术都聊完了,才终于敢把心里话说出口。而后,他眼神里的期待,亮得像是阳光下金灿灿的麦浪。
林巧枝心头微动,真的第一次认真思索这个问题。
婚姻,这个词在她心里,其实并不和幸福画上等号。
重要的是,
她愿意和宋同志携手共度余生吗?
她们的日子能过得幸福美满吗?
林巧枝没有当场给出答案,只是很认真且郑重的回复说,她要仔细考虑一下。
宋莆有培育麦种的耐心,在日月流转间等待小麦从泥土里破土而出,观察它的变化,精心照顾它成长,最后将其养成一株株穗粒饱满的样子。
他当然有耐心等待。
***
这顿饭后,最快出结果的,并不是林巧枝的回复,而是最后落成,铁板钉钉的宜机化方案。
胡开记这边早早筹备,在“二次引进”巨大的资金压力下,国家这会儿高度重视外贸出口工作。
几十亿美元的支出啊,也是头一次面对如此大规模的外汇需求。
或许是厚积薄发,或许是之前,在他们准备方案的时候,就已经同步完成了一系列的铺垫、宣传、造势,和合作伙伴私下透露口风等准备工作。
当胡开记带领的外贸工作组成员,通过一定巧妙的语言技巧,大力宣扬这份丘陵拖拉机配套宜机化方案之后。
此前铺垫的所有情绪,全部化为震撼的沉寂,又迅速翻涌出热浪。
而此时,与中国建立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50多个。
名声在许多地区彻底打响了!
中国真的是对丘陵农田改造开发得最好的一梯队国家了。
因为丘陵地区的人,真的要依靠这些田地生存,靠它们产出来的粮食活命。
而在很多国家和区域,这些田地甚至一度是未开发区域。
用人力开发,不值得,用他们的话说,“值不了几个钱,产出挣的那点钱,还比不了请人工的费用贵。”
再有一些地区,也是有地貌、气候、风俗等各种各样的原因。
但总结来说,可以用“产出不值得投入”来形容。
在相当一部分地区,人力是很昂贵的资源。
但无可否认的是,土地,绝对是全世界每个国家都非常重要的资源。
能生产粮食、产出农作物的土地,价值又不一样了。
“再造良田?”
“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