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25


铺,糖、盐、酱、醋、臭腐乳等数不清滋味的调料混匀在脸上。

高兴得眉毛都扬起来,恨不得拍手叫好了,下一秒就又像是吃了酸橘子。

最后,还是勉强镇定地提醒道:“也不能一味的追求压价,质量上还是要有保障的。”

“您放心,我们签署的技术附件,可比压价谈得多。”

霍凯康心里又酸又涩,很时宜地决定厚不要脸,问身后的人:“还有没有可能,咱们把人截下来?”

“怕是不行了。”陪同人员表情为难,海军那边那么积极抢人,算算时间,怕是红头文件早就下了。

听着他现在知道要人了,袁立华其实也是有点小幽怨的:“您当初不是也没表态嘛。”

“这不是被西沙的事冲昏了头脑吗?”霍凯康摸摸鼻子。

刘志远那家伙,开会的时候说的那么悲壮,说的那么悲愤。

搞得慷慨激昂的。

说实话,从战场上退下来的一些老伙计,哪有能不动容的?

当年缺火力,缺炮弹吃的苦太多了。

谁不想国家拳头再硬一点?

难道就眼睁睁的看着海军拿着一堆小艇,去和排水量大数倍的大舰贴身肉搏,就差上刺刀了吗?

这不就脑袋一热,血液一滚,没吱声吗。

就如计剑锋挂电话的愤慨,抢人这个事,到底能不能抢来,还是要看够不够强势,态度够不够坚决,到了刘志远这个级别,真是又诉苦又抹泪又打鸡血的,没什么抢不来的人。

不止是霍凯康,戚岳等一条线的工业方面领导,上上下下,尽管很舍不得,割肉一样,但当时开会确实是同意了的。

要么也是没作声。

反正是没有多少投反对票。

但现在冷静下来了,霍小老头确实有点后悔了。

刘志远那家伙,就是在偷换概念,夸大事实。难道缺了林巧枝,他们立项的东西,就不造了?

他一回去,就猛灌了一茶缸的凉白开,不行,他也得找找人!

当然是无果。

就很气了!

他脸色不太好,被同僚看到,关心:“这是怎么了?”

“咱们吃亏吃大了!”霍小老头气饱了,姓刘的,还跟打仗的时候一个德行!!

他背着手,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走来走去转圈。

人还在他们这边呢!

阻止不了调令,难道还不能偷点时间?

他当即踱步去了进口小组领导办公室。

***

武兴钢铁研究院。

今日又是一轮新的谈判。

还是和法方公司。

林巧枝还是进去就挑了旁边的位置,放下手中资料,拉开椅子坐下。

主要发言位,还是留给马蜂窝心眼得好。

法方:“……”

不想见到她。

这张脸怎么看怎么都讨厌。

时至今日,法方谈判团队,都没有搞清楚林巧枝到底是怎么发现15万吨这个数据,是从实验室测试出来的理想数据。

更是琢磨不透,她是怎么在那么多化学成分的防锈添加剂里,精准的猜到硫磷的。

可怕的是,

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不止一次!!

搞得法方谈判代表都有些心悸了,既不明白她是怎么做到的,又不明白自己是在谈判的过程中,哪里出了问题。

甚至不止一次的怀疑,会不会真是谈判团队里有谁被收买了?

但事实很残酷,如果每一次都怀疑是己方透露,那么整个团队就没有可以信任的人了。

最后,只能接受最不可能的现实——真的是林巧枝,真的是她谈判分析出来的。

中方当然不会告诉他们答案。

谈判嘛,摸不清楚对方深浅才是最高的攻心计。

他们不仅不会解释。

甚至还会通过一些行为,继续塑造和加强林巧枝的这种形象,以达到混淆视听的目的,顺便还能加强心理攻势。

比如把情报人员查到的资料,也通过林巧枝的口说出去,佯造是她看破的、戳破的真相。

又或者安排一些小动作,在某些谈判关键的瞬间,中方谈判代表,会偶尔向林巧枝投以暗中的请示或询问的眼神。

林巧枝:“……”

太坏了。

她这么简单直接的一个人,既没啥心眼,也不会演戏,往这位置上一坐,愣是感觉自己像变身成什么诸葛巧枝了,是幕后主导,是暗中推手。

林巧枝真的是如坐针毡呐!!

幸好,很快到了她的主场。

她心顿时一松,伸手翻开面前的资料。

“我这次想重点了解一下,挤压成型异型管的生产相关问题。”林巧枝给出了一个善意的微笑,顺便表示一点点同情,连她都觉得胡明德这名字怕是取反了。

法方代表看着她的笑容,却没感觉到一点友善。

可能心里怎么想,眼里看到的就是什么样吧。

他们觉得林巧枝并非在笑,反而有种胜券在握的自信和挑衅。

她为什么会突然提到“挤压成型异型管”?难道他们刚刚哪里表述得有问……题?

杰勒米表情镇定,实际上桌下的手心已经出满了热汗。

林巧枝仍在笑。

依旧是初见时,坐在旁边位置,浅淡友好的那种微笑。

第157章 如果是林巧枝,一点也不奇怪!

其实在之前的谈判中。

中方就以CPE机组引进为契机, 提出希望法方公司能一同转让异型管生产核心技术。

尤其是其中制造难度很高的非圆截面管材,例如椭圆管、六角管。

甚至不惜再多加一些预算!

但是没有谈拢。

法方公司,以“设备参数保密”为由, 回避了技术转移的问题。

并且强调道:“据我们了解,目前日本连轧管机组无法实现异型管, 德国的技术也并不是特别适配贵方需求。”

这确实是独家优势。

双方僵持之下, 就没有达成一致。

将问题留到了下一轮。

实际上,林巧枝之前接触到的很多引进设备,都不涉及这样具体的内容。

技术谈判合同相较于现在,也显得有些薄弱了。

或许是从前国力问题,又或者是原来工业底子太薄, 又可能是曾经封锁制裁导致的……

原因有很多。

但毋庸置疑的是,今天这样较好的谈判局面,是一批批人摸爬滚打,不断积累出的教训和经验, 才从一穷二白发展到现在。

吃过了亏。

下次就会成长。

新中国就是这样踩着一个个坑,闯过一道道困难, 在群狼环伺的危机下, 一步步迈向自强。

法方公司的谈判代表心中也是百转千回,还是开口道:“那个……贵方想了解哪方面?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