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63
连声应道。
侍应生敲门进来:“宁宁,陆大厨问,可以开餐了吗?”
“可以。”
岳宁请客人一起落座,朱女士拿起桌上的手写菜单。她已经听说宁宴陆府是大厨配菜,不接受点菜。
她看着这张龙飞凤舞的菜单,说:“陆家是翰林之家,我去美国后,接下那家酒楼,思考如何向美国人介绍中国美食文化,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陆家菜。”
前菜是凉菜拼成的山石牡丹图。红色的牡丹用帝王蟹腿肉拼接而成,黄色牡丹由鸡蛋和虾泥组成,山石是白色的新鲜鲍鱼片洒了黑松露碎……
荤素结合,中西合璧。
“黑松露餐厅联盟这件事,要从头说起了……”岳宁边吃边讲起,自己是因为什么缘故去的法国,认识了几位法餐大厨。
网?址?f?a?B?u?Y?e?ī????ū?ω???n?②???????5?????ō??
朱莉玲却越听越发现其中故事颇多。岳宁说到在日本直播中餐宴席,就涉及京鲁菜大厨陈德祥,也就说到陈锦莹,也就是说京鲁菜大师的传承人是另外一家宁宴的总厨?
还有日本铁板烧大师岩西健一和怀石料理大师宫本次郎跟她合作?
这时侍应生来上菜,上的正是陆家的招牌菜,纯粹的黄焖鱼翅。
朱莉玲看着面前的碗,碗中鱼翅根根分明,裹着浓稠的汤汁,边缘泛着半透明的光泽,那股香气,是她试了很多次都没能复原出来的味道。
她舀起一口金汤,鱼翅混合着浓稠的汤汁入口,这种鲜味的醇厚,一下子将她拉回了四十多年前。那时候日本人还没打进北平,她和丈夫过着富足而平静的生活。陆家的那一顿,是她吃得最好、也是记忆中最好吃的一顿饭。
后来是颠沛流离,再后来是身处异国他乡。
“所以我们决定成立黑松露联盟,我们既是传统的继承者,也是打破边界的拓荒者……”
岳宁的声音唤醒了朱莉玲。她一直坚守着传统,要把传统的中国美食带给美国食客。
她想起以前的事,说:“当年我在纽约开第一家餐厅,坚持用传统手法做红烧狮子头,美国人嫌油腻,说我的菜跟炒杂碎没什么区别。可我偏不信这个邪,每天站在餐厅门口,给每个客人讲狮子头要摔打三十分钟,讲酱油分生抽老抽,讲葱姜要用猪油煸出焦香。我是用坚持去打破美国人的固有认知。但是现在看来,可能太过于坚持传统,也未必是好事。毕竟皮埃尔都派儿子来你这里了。”
侍应生推着餐车进来,送上了玻璃脆皮糯米鸡。
看着侍应生下刀切开鸡腹部,露出里面满满的馅料。
刚刚还认为自己坚持传统没错的朱女士,看到这一幕,又摇头叹息:“我到底是半路出家,调味可以根据我吃到的味道复原,但是整鸡拆骨,还有鲁菜的扒,粤菜的爆炒,淮扬菜的刀工,这些传统的技巧,我终究是欠缺的。这也是我们餐厅最大的问题。我也一直想找有这样技巧的大厨,但是,在美国,我们的餐厅已经是难得的高端中餐,其他的就是做炒杂碎、左宗棠鸡和芙蓉蛋的餐厅。在美国基本上不可能找到有这样技巧的厨师。”
侍应生端上脆皮糯米鸡。孙毓可盯着面前的玻璃脆皮糯米鸡,鸡皮在灯光下泛着油润的光,筷子一戳,“咔嚓”一声中露出里面的糯米馅,她吃了一口:“我做的北京烤鸭都做不到这么脆的皮,鸡皮油脂不如烤鸭,这是怎么做到的?”
“脆皮水里加了淀粉和蛋白。”岳宁说道。
孙毓可一下子愣住了,她只是感慨一下,岳宁居然把配方关键给说了出来。
朱莉玲听岳宁这么说,便问:“宁宁,不知道加入黑松露联盟需要什么条件?我也希望我们之间能开展交流。”
第287章 又一场比赛
《厨王大赛》上期,澳大利亚的一支队伍对阵英国的一家粤菜酒楼。
澳大利亚的两个华裔烹制中餐,端出咖喱鸡、咖喱虾、咖喱牛和咖喱猪肉,对面的英国粤菜酒楼则由一华一洋的组合出战,他们拿出酸甜虾、酸甜鸡、酸甜牛、酸甜猪。这场对决简直是卧龙遇上凤雏,最终那对一中一洋的“凤雏”竟赢了。
这也就罢了,上上场偏偏是宝华楼对阵东风楼,东风楼的厨子实力不俗,但代表宝华楼出战的可是陈锦莹!她是宝华楼最强的厨子之一,最终结果却是东风楼被淘汰。
弱队晋级、强者出局,气得观众差点砸了电视机,还打电话威胁HTV。
这一期,HTV早早放出预告,称岳宁会来观赛;昨晚又有新闻报道,岳宁和蔡致远去接了一位老太太,这位女士在美国被誉为“中餐女王”,是首位在美国推广高端中餐的人。新闻详细讲述了“中餐女王”的故事,提到此次参赛的是她的孙女,另一队则是内地北京八大楼之一的裕丰楼。听到这消息,观众的情绪总算平复了些,却依旧为东风楼报不平。
场上两队准备就绪,岳宁和蔡致远陪着朱莉玲女士入场,在观众席就座。
孙毓可生着一张典型的阳光型美国华裔面孔:健康的蜜色皮肤,笑起来露出两排大白牙,神情格外爽朗。她介绍起搭档,一位非洲裔厨师,说这是她奶奶开店时聘请的洗碗工是一位单亲妈妈,这个妈妈没办法只能把孩子带过来,孩子长大了,在他们后厨学了厨艺。这位英文名叫路易斯,中文名叫刘易的小伙子,是店里极为出色的厨师,所以她选他做搭档来参赛。
老周师傅的介绍十分简短,只报了自己和助手的名字,杨裕合不得不为他补充:“我们都知道满人有八旗,老北京人就爱用‘八’字来形容,像八大居、八大楼、八大胡同,‘八’在此是个虚数,但这裕丰楼可是实打实的北京名楼。尤其是他们的一道烩乌鱼蛋,《随园食单》里就有记载,是北京裕丰楼的看家菜之一。”
老周师傅胖脸上堆起笑容,托起桌上的一个盘子:“有乌鱼蛋,我今天就做这道菜。”
“我们等着。”金先生应道。
老周师傅乐呵呵地带着徒弟去挑食材:一只大肘子、一块五花肉、一大把鸭掌。他看到一堆红彤彤的山楂,立刻眼前一亮,连忙拿了一小筐,七七八八地抱了一大堆食材。
另一边,孙毓可也挑好了食材,两队开始忙碌。
老周让徒弟给山楂去籽,又把肉和骨头焯水,骨头加了老母鸡熬汤,五花肉和肘子则放进另一口锅,倒入自己带来的老汤。由于比赛只允许带三样材料,他只好提前把卤料浓缩在老汤里。自从岳宁给了他正宗的苏造肉方子,裕丰楼就分了两口锅:原来的苏造肉用他师傅的名字命名为“老侯卤肉”,新开一锅卖正宗苏造肉。没想到,吃原来卤肉的客人没减少,这正宗苏造肉却也一传十、十传百,食客也越来越多。
楼里的总厨老董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