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
这名声,您是真不想要啊。
纪霆摆摆手,大家不要那么沮丧。
万一呢?
到了博学馆,今日的气氛跟往日截然不同。
监考的夫子,以及跟纪霆交好的同窗,颇有些担忧。
担忧也没办法,该考还是要考的。
考试之前,众人进行最后一次复习。
然后报名参加考试的学生,就要开始默写四书了。
规则很简单。
一支笔,一方砚台,几沓纸。
能默多少是多少。
先比谁默的长,再比谁默的准确。
考试时间也没有限制。
如果你厉害的话,可以把四书一共五万四千多字,全都默写下来。
那这名额肯定是你的。
当然,一般比不了那么多时间。
这么多字,至少要写两三天啊,谁有这份精力。
只要把其他同窗熬走即可。
巳时开始,比到午时正刻,基本就能见分晓了。
就是九点开始,一直到十二点。
一口气默写四书,能坚持到这个点的,基本功都很扎实。
而且最后选出五个人,等场上剩五个的时候,基本就差不多了。
最后肯定要检查这五个人的默写情况。
错漏太多的,也是不成的。
不少人忽然发现,一向最关心纪霆的纪小四纪小五,一句话都没说。
事实上,他俩从卯时去找三哥哥,然后听见三哥哥背书之后,就处于震惊状态。
以至于考试都要开始了,还没回过神。
纪小四忍不住道:“三哥哥,是人吗。”
不是啊!
肯定不是!
淡定的小五都在内心呐喊。
纪霆朝他们笑,让他们安心即可。
好好比,好好考。
这大比名额,肯定能拿到手。
小五突然反应过来。
三哥哥定下的赌约,根本不是为了他自己。
大家都记得,三哥要是输了,他就要把端溪老坑砚台输出去,自己还要退学。
却忘记,三哥哥赢了,那郑家备考堂的三个人,就要直接退出。
这分明是为了他们着实,为了他们考虑。
不对,三哥哥手里拿着的是什么?
纪霆认认真真摆好端溪老坑砚台。
说好的赌约,他已经用了。
在家用就算了,还直接放在考场上?!
你这是有多自信啊。
那备考堂的三个学生姗姗来迟,显然也看到这方极为贵重的砚台。
纪霆,你疯了?
这么刺激郑家人吗。
果然,郑勋都快气死了。
四书堂夫子稍稍摇头,开口道:“选拔开始,开始写吧。”
写多写少,全看你们的本事。
纪霆铺开纸张,写下大学第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他笔下生风,神情专注,给了不少同窗信心。
写吧,纪霆刚学没多久,都这么有信心。
他们也不能差事啊。
考场上,只剩下研磨跟写字的声音。
无数人关注着这场选拔。
纪家,郑家,更是如此。
一直到午时末,就是下午一点了。
只听有人来报:“四少爷五少爷,还有跟他们交好的冯长庆冯少爷都出考场了。”
“唯独三少爷还未出来。”
“现在考场上,只剩下的备考堂的三个学生,还有咱们家三少爷!”
开什么玩笑。
纪霆学四书才多久?
他能背下来多少?
这几个时辰里,总不能是胡乱写的吧。
千万别啊!
这样一来,岂不是更加丢人?
“对了,四少爷跟五少爷让我们传话,说不用担心三哥哥,他绝对会给纪家一个惊喜的!”
这是惊喜,还是惊吓?!
第18章 第18章第一
纪家三房人听到小四小五的话,非但没有放心,反而更加发愁。
孩子们为家里着想是好事。
可,可不能勉强啊。
说实话,全家都接受了这个结果,无非是蛰伏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他们沉得住气。
“所以这考试情况,到底如何,快报上来听听。”大房卓夫人才不管有的没的,她就是想知道儿子的情况。
四月二十五,博学馆四书堂,巳时开始考试。
比的是什么,不用再多讲。
参考的共计三十六人,四书堂三十三人,加上备考堂三人。
考试开始的第一个时辰,多数人还坐得住。
要说平日里,大家都在认真学习,四书的第一本《大学》更是背得滚瓜烂熟。
可真坐下来默写,却有点不一样?
这就跟写数字一样,让你从一写到五百,看着好像很简单,而且自己绝不会记错。
但真落笔写的时候,绝对会有错漏。
这么高强度的默写比的不光是记忆力,还有耐力跟体力。
四书堂的学生们,都是十二到十八之间。
年纪大点的还好些,十二三,十三四的,写了一个时辰,便开始错漏百出,脑子犯迷糊。
所以一个时辰,也就是两个小时之后,就有半数学生离席。
他们知道,自己再写,也写不出什么了。
等出了考场,众人下意识道:“霆哥说,让我们不光要背,每日还要抄书,难道就是这个道理?”
抄书可以静心,大家都明白。
可就是静不了心,根本抄不下去啊。
众人面面相觑的。
发现第一拨出来的同窗,几乎都是每日计划没完成的人。
时间到了午时正刻,也就是十二点。
考场又出来一批学生。
往年考一个半时辰,考试结果基本就见分晓了。
可今年那考场里,还坐着九个人。
分别是备考堂的三人,郑家的郑勋跟郑永生。
还有纪霆,纪阳,纪风,以及冯长庆。
这九个人的位置,也堪称泾渭分明。
郑家的几个人坐在右侧,纪霆为首的坐在左侧。
就看谁先撑不下去。
冯长庆最先抬头,揉揉脖颈。
考试之前,霆哥跟他说:“不要抬头,一口气写完,能写多少是多少,万不可分心。”
他也确实在埋头写,不管身边什么动静,反正写就对了。
这一抬头,怎么考场没剩几个人了啊。
监考夫子看他动作幅度大,开口道:“冯长庆,你这是怎么了?”
“没,没事。”
其他人都看了过来,冯长庆更不自在。
还看到窗外其他同窗。
冯长庆摸摸头,继续默写。
一个半时辰内,他已经写了四千多字,刚刚默到论语的后半本。
不回神还好说,这一分心,冯长庆把论语默完,也就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