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8
是看着大小姐长大,也看着霆少爷长大。
没想到回老家一年时间,孩子成长这么多。
卓侍郎他们听到后,也是连连感慨。
看来这回老家一趟,还真是回对了。
卓家他们感慨孩子越来越好。
纪霆的事情却在整个京城传开。
他回京的时候,其实大家都知道,毕竟他爹是纪伯章,他外祖是卓侍郎。
再加上纪霆之前在京城的名声。
如今不过一年时间,竟然考上州案首。
任谁都觉得不可思议。
纪霆的文章,不少人都看了。
有人说过:“如果确实是他写的,那确实很有天分。”
这话说得酸溜溜的,既不想承认纪霆的天赋,又只能咬牙切齿点头。
所以他回来的时候,不少人都盯着看。
毕竟以前的纨绔算什么,只要浪子回头的,谁家不羡慕啊。
而且他回京之后,先跟着自家五叔去他爹旧友家拜访。
然后就在卓家安顿下来,一点也不惹是生非,低调得不像他。
大家还以为他该性子了呢。
谁料去国子监第一日,便又出尽风头。
先是在酒楼里大放厥词,说自己三年后必然考中举人。
开什么玩笑。
他今年多大?
不过十四!
三年后考中,也就十七岁而已。
更是要跟大家撇清干系,一心读书。
谁家一心读书,这么张扬?
现在更是从卓家搬出来,住到国子监的号舍当中。
似乎打定主意,要做个好学生了。
这样一来,全京城的纨绔子弟们就遭殃了。
看看人家纪霆。
再看看你!
如果说宜孟县的子弟们被这么说,还是服气的。
毕竟纪霆回乡之后展现的天赋就不用讲。
但京城这些纨绔们,谁服啊?
纪霆什么样,他们心里还没数吗?
从小玩到大的蠢蛋,还好好读书?
平日里,就他最不喜欢读书了。
可他们一犟嘴,家人就更生气。
有本事你学学纪霆,也去住国子监的号舍?
想到要跟四个人挤一个院子,很多人立刻摇头。
这哪住得下啊!
他们才不去。
这么一来一回,家人肯定更生气。
家家鸡飞狗跳。
没办法,人最怕对比。
特别是纪霆这种情况。
人家都能学好,你们怎么就不行?
“你们还真信纪霆的鬼话啊!”
“我就不信他能坚持一个月!”
“不对,半个月!”
“他要是能坚持半个月,我就去吃屎!”
这种豪言壮语传到纪霆耳朵里,已经是第二天早上。
纪霆身边的小厮,除了照顾小院的饮食起居之外,大部分时间都帮他打听消息。
知己知彼,后面的事才好做。
不过说这话的时候,纪霆,万秀才他们正在吃国子监食堂用早点。
大家齐刷刷放下手里的包子。
忽然有点恶心啊。
也就袁秀才吃得很香,他才不管那些有的没的。
这么香的大包子,他在家都吃不到啊,也就偶尔过年的时候,可能能尝一个,哪能放开了吃。
天知道,他们听说国子监食堂不要钱的时候,心里有多高兴。
不愧是南正国最高学府,不差钱。
纪霆也咬了一口,还给身后的青竹青大塞了几个,剩下的青平在看院子。
比较机灵的青安青文则在外面活动,纪霆给了早点钱,让他们都记得吃。
“别理那个想骗吃骗喝的。”纪霆直接道,“他爱吃的话,也不用等我坚持半个月啊。”
万秀才直接笑出声。
田俊没说话,可他也渐渐发现了,纪霆的烦恼同样不少。
他现在简直是活靶子,但他跟之前还是一样,看着让人佩服。
吃过早饭,他们四人一起去广业馆。
以后他们就在这里读书了。
听说广业馆分为两个讲堂,每处讲堂二十五人。
纪霆他们就在广业馆右堂。
不出意外的话,直到他们考上举人,都会在这里读书。
故而给夫子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听说他们的夫子为先皇时的进士,今年五十六了。
之前在外做官,身体不算太好,这几年就留在国子监,算是颐养天年。
身为进士,还正儿八经做过官。
等于要学识有学识,要实践能力有实践能力。
这样的夫子,放到宜孟县里,都会被抢疯了。
可在国子监,却并不突出。
因为还有其他夫子,甚至还在朝廷任职,只是有课的时候来一下。
朝廷命官给你讲课。
这感觉能一样吗。
四人满怀期待进入广业馆右堂。
本来以为他们来得不算早。
谁料里面空空荡荡的,守门的差役打了个哈欠:“随便找位置坐即可,今日是李夫子的课,管得不是很严格。”
差役说完,意识到眼前几个人似乎不大一样,又改口道:“李夫子人很好,不用紧张。”
说着,还偷偷看了一眼纪霆,明显知道外面的传言。
纪霆并未说什么,只选了第一排的位置,直接坐下来。
他可是要好好学习。
都说了三年后要中举,他可不是说大话的人。
有些事要办,这书同样要读。
万秀才三人显然把纪霆当主心骨,同样坐到第一排。
那第一排五个位置,竟然已经坐了四个。
放在之前,可是从未有过的。
毕竟很多时候,这里的学生根本不来上课,后面几排能坐满,已经很不错了。
此地的夫子杂役等人,都习惯的。
杂役都为李夫子感到高兴。
终于有学生坐前排了!
纪霆他们坐定之后,已经接近辰时正刻,也就是正式上课的时间。
但这广业馆右堂,还是只有他们四个。
等到李夫子慢悠悠过来,下意识揉了揉眼睛。
四个学生?
还坐得这么端正。
再看他们的书籍笔墨,带得又很齐全。
他不是还没睡醒吧。
李夫子来的时候,其实将信将疑。
他自然听说纪霆的事,也知道有三个贫家子弟来了国子监。
只是能坚持多久,又是个问题。
李夫子心里想着,面上却不会表露出来。
不管能坚持多长时间,能学进去即可。
李夫子温声问了四人的进度,又问了他们读了什么书,除了本经之外的积累有多少。
他们当中,纪霆的积累自不用说,这一年来,把他书房里的藏本读了七七八八。
其他三人则专注本经,不过他们只是考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