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2


不着。

有的尽力安抚自己,为明日科举做准备。

而守在外面的考生家长们,很久才离开。

卓家几个人坐马车回去的时候,还有些担心。

卓舅舅叹气:“本来好好的,考试之前却出了这么大的事,实在让人头疼。”

“希望不要影响他考试。”

其他人连连点头。

是啊,不要影响霆哥儿才好。

纪家也好,卓家也好,确实只有这么一个有出息的孩子了。

第二日乡试开始,整个京城似乎都安静片刻。

不过很快又热闹起来。

而贡院里面的考生,则开启长达九日的考试。

第一场,一共要写七篇文章。

四书五经里面抽取题目,考题是什么就写什么。

这就是检验他们读书生涯的时刻。

饶是参加过大小许多考试,纪霆都能感觉到科举的严肃,他打起精神,在试卷上落笔。

学了这么久,总要有点成果的,更不能辜负自己的努力。

还有家族的期望。

八月份的天气还有些热,纪霆先静下心,再开始写文章。 w?a?n?g?址?f?a?布?y?e??????μ???€?n?????????5????????

不管别人对他的期待如何,他该怎么写就怎么写。

今年的主考官是程首辅。

一般来说,这么大的官,基本不会亲力亲为。

但科举题目,肯定是他拟的。

刚看四书第一题。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出自《孟子》。

这是劝诫统治者的,如果乐于做百姓们喜爱的事,那百姓就会跟统治者一条心。

反之则亦然。

这句话并不难解,大意是说上位者跟百姓休戚与共,同舟共济。

纪霆并未急着作答,而是看第二题。

第二题出自《论语》。

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乍一看,这题目前半段必然出自论语,另一句话大家很熟悉。

那就是欲速则不达。

后半句出自《道德经》,考举人的书生,这书必然也是读过的,对他们来说并不算难。

两句话糅合到一起,大意是不能被蝇头小利诱惑,也不能被外界的光彩迷了双眼。

这句话同时是告诉上位者的。

上位者须,慎微、节欲。

纪霆挑挑眉。

后面两道四书题目都差不多。

再看五经三道题。

纪霆在宜孟县的时候,选的是《诗经》《礼记》,来了国子监之后,又多了一门《中庸》。

此刻题目也是这三本书出来的。

第一题为《诗经》里的话,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意思是,周虽然是古来的国家,但总是在不断革新。

后世用来比喻改革要时时进行。

第二题出自《礼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是什么意思,不用多讲了。

也是说创新的。

看到这,多数考生已经明白什么。

最后一题《周易》的,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更是紧扣今年的题目。

大概是,把事情化繁为简,做起来就简单了。

从四书题目的上位者的态度。

再到后面的革新,创新,化繁为简。

出题人岂止是在出题。

分明在用题目打有些人的脸。

不愧是程首辅的手笔,一出手,就能让人看出是他亲手拟出来的题目。

估计今年乡试结束,那些背后捣鬼的人,就会气得跳脚了。

因为程首辅那边的攻击还没完。

这一千多考生的文章,可要扑面而来了。

这也太狠了吧。

纪霆一边写文章,一边觉得自己要学的还有很多。

第一场前三日的考试,考生都还算精神。

但到第二场开始,也就是第四天的考试时,学生们已经开始疲惫了。

整整三四天都在狭小的房舍里,想想都就觉得难受,再加上考试的压力,只会让人更加难受。

好在第二场的考试内容还算简单。

除了最后的判词需要动点脑子之外,其他都还行。

中间的三天熬过去。

便来到乡试的第三场。

好在第二场卷子收完之后,大家趁着发卷子的时候,可以站起来活动一会儿,否则人真的要憋坏了。

第三场,也就是乡试第七天,终于来了。

今日的考试差不多已经脱离四书五经,加考其他书籍,以及五条时务策。

考验学生储备知识的时候又来了。

一般来说,第一场考试的文章,决定学生能不能中举。

※ 如?您?访?问?的?W?a?n?g?阯?发?b?u?Y?e?不?是?ⅰ????????€?n?????????⑤?????????则?为?屾?寨?佔?点

第三场考试的内容,大致决定排名。

如果排名差不多,则再回头看第一场的文章。

当然了,还是看主考官的心情。

但程首辅在第一场考试时,已经报复得差不多了。

后面的试题倒是没那么针对。

也是,一千二百个参加乡试的考生,写出八千四百篇回怼文章。

这报复,谁承受得了啊。

后面也不是放过,只是懒得管。

乡试最后一日的时候,多数学生已经蔫了。

九天啊,整整九天关在这里,谁不蔫?

多数考生都想熬过去就算了。

最后一日的上午,其中一个考生突然出现

问题,听说自己跳起来,想要撕毁周围人的试卷。

好在被侍卫及时发现,也被巡逻的考官拦下来。

那考生气得直接撞墙,听说头破血流的。

出事的考生距离纪霆有些远,不过也听到一些动静。

乡试考场经常发生这种事,巡逻的侍卫很快处理好,一切又恢复平静。

这倒是让其他考生重新提起精神。

就剩最后半日了!

要坚持啊!

这么多年寒窗苦读,就看今日的了。

与此同时。

京城纪家宅院门前,来了七八辆马车。

纪伯章先下了车,再去接娘子卓夫人。

余下的马车也陆陆续续下来。

定睛一看,分明是纪阳纪风,纪雨纪晴。

他们四个人左右看看,好奇地不行。

这就是京城啊!

这就是霆哥儿的家?

早就站定了的青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领着身后四个长随连忙行礼,还道:“宅子找了您说的那些旧仆,已经大致打扫了一遍,可以住人了。”

“卓家舅妈也在往这边赶,说一会去卓家吃接风宴。”

青竹把该交代的全交代了,卓夫人微微点头。

其实纪伯章的上任时间在十二月份,前任官员离职,他才能接替。

一般来说不能去那么早,否则有赶人的嫌疑,尤其是这种京官,赶在最后时间去也没问题。

但皇上特许他早点回京,借口是家中宅子需要打理。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