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9
都会效仿纪霆,写激进策论。
然后告诉他们。
这可是你们自己写的,你们要执行吗?
不执行?
那就是纸上谈兵。
执行?
大概率要从他们自身开始改革。
纪霆终于明白,今日的殿试哪里不对劲了。
而他想要逃开,却也被强行拉回来,重新进入牌局。
这大殿上的人,脑子的弯弯绕绕也太多了吧!
他们这些新科进士,哪里是对手啊。
殿内外沉默片刻。
不止一个人想明白发生了什么。
这,这是什么意思?!
自己写的策论,自己要执行吗?
他们刚刚写了什么?
写了读书人要放下自己的身份,要去边远地方发展当地。
还写了什么?
写读书人过多,那就搬到读书风气不佳之地,自己既有用了,还能扶持当地的教育。
去哪?
去边关那种地方吗?
他们不行啊!
写归写。
他们做不到啊。
反正阚文彦做不到。
他还说让自家腾出位置,招募真正有才能的学生去家中任职呢。
这,这怎么可以。
家里关系盘根错觉。
即使是去做家仆,也会损害很多人的利益。
真这样做的话,他会被家族内部生吞的。
郑平田俊想到自己的策论。
他们都要惩治贪官污吏。
手段一个阴损,一个激烈。
如果这么做,那他们在朝堂上便是很多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殿外更是慌乱。
不行啊!
说好殿试只是写文章的呢!
不过也有进士站的笔直。
他们愿意去做。
粉身碎骨也可以!
但大家都看向纪霆。
皇上跟首辅,以及礼部尚书问的是他。
他要怎么做。
纪霆很明显的叹口气。
怪不得很多人改革时瞻前顾后,需要考虑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他不过是背负了今年新科进士的命运,就感觉到沉重。
何况其他官员。
即使不是自己号召,也不他主动的。
但这些事确实因为他产生。
大家一窝蜂的跟风也好,反正确实按照他会试内容去写的。
只是凡事不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更不是他按着大家手写的。
所以接下来的事情,需要自己承担。
因为他只做自己认定的事。
其他人都看向纪霆。
阚文彦想要阻拦。
郑平跟田俊眼里情绪不明,又带了隐约的兴奋。
纪霆抬头,开口道:“微臣在会试三篇策论里,写了自己的想法。”
“一个是有些地方教育发展的不平均,需要当地经济增长,改善百姓的生活,从而影响教育。”
“二是当地武举需要有晋升制度,三则是更多读书人,不能只往舒适的地方去,应该主动去偏远地方。”
“时至今日,微臣的想法依旧没有改变。”
“也愿意以自己为例,去往的边塞建设。”
“我辈学生,应当身先士卒,方能知行合一。”
让他选自己的会试策论,还是殿试策论。
他选了前者。
即使这样大概率会丢掉一甲的名次。
在丢掉一甲名次之后。
又让他选,承认自己是锦绣文章,还是努力实践知行合一。
纪霆选了后者。
即使这会让他这个天才的新科进士,派到毫无希望的地方,甚至一辈子都磋磨到那里。
无论做的好与坏,都无人知晓的。
可这是他的选择。
纪霆也愿意为自己的写的文章付出实践。
都说天下学子都知道的。
也知道新科进士在效仿他。
那他就不能独善其身,只为自己考虑。
纪霆并不觉得自己有多重要。
可他的所有选择,都是保持本心。
虽说第一个选择,让进士们都拥护他。
第二个选择,却让一部分进士深恶痛绝。
纪霆话音落下。
大殿内外一片安静。
在不少人眼中。
他每一项选择都错了。
既然写了足以独善其身的殿试文章。
那在皇上问起时,直接说更相信自己殿试所写即可。
就没有后面的事了。
他以为牺牲自己的名次,就能保全其他人。
后面不还是跟多数人背道而驰?
太傻了。
怎么会有这么傻的天才。
可另一群人,却目光灼热的看向纪霆。
爱恨同源。
有些人,因为那些理由恨他。
就有一些人,因为这些理由爱戴他。
因为归根到底。
纪霆的所有选择,都不是为了自己。
一个为了辛苦读书这么多年的同年。
另一个为了辛苦生活的百姓。
他但凡有一点自私,都不会说出这种答案。
“可惜了,科举的名次不会好,以后的外放更差。”
这么傻的天才。
古往今来也不多见吧。
他甚至没用自己的聪明,也没用自己的辩才。
那些东西在此地用处不大。
已经有人怀疑。
皇上他们,是不是讨厌纪霆啊。
才会给这种必输的选择。
到底想要他怎么样!
不少进士甚至有些愤怒。
可惜他们距离大殿太远,没看到皇上脸上浮现的笑意,甚至笑着看了眼程首辅。
作为皇上的恩师,程首辅却有了难以分辨的表情,他张了张嘴,半天没说出话。
等他看向纪霆的父亲纪伯章。
这父子两个,确实是一类人。
皇上看了看老师的表情,意外多了高兴。
以前皇上跟首辅的想法总是一致。
也就在这几年里,悄然有了变化。
故而有了今日的局。
昨日勤政殿内。
皇上夸纪霆,以及郑平等人的文章。
程首辅还是那句话:“过刚易折,年轻人还是太过冲动。”
锐气很好,但这般锐气,实在不行。
纪伯章是就个例子。
皇上并未赞同。
师生两个陷入沉默。
直到皇上开口:“可纪伯章的当年提议,大力整顿的军务,尤其是兵马粮饷的运输。”
“首辅也觉得气势太过,一切都要徐徐图之。”
结果呢。
当年的雁门关兵乱,问题就出在粮饷上面。
如果真的按照纪伯章所讲,要大力整治里面的贪污。
雁门关大概率不会失守,更不会有那么多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程首辅张张嘴。
这事是他的失误。
并未想到战事来的那么快,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