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0
“跟纪家齐家是同乡!他们宜孟县的唐家郑家!”
那些人贩子供述。
他们直接受唐大人的指使,找什么类型的美人,也是唐大人直接联系。
隐隐有听说,郑大人也是他们的手下。
似乎是郑大人在京城的时候,攀附上荣王的关系,从而开始替他们府里办事。
这一连串的事,砸的人晕头转向。
更引起轩然大波。
更多丢了女儿的家里找了过来。
直接对准荣王。
荣王直接称病不出,只有他的儿孙们出面。
还有人找到皇上那边,让皇上制止这些流言蜚语。
但这种事情如何能瞒得住,根本堵不住悠悠之口。
负责此时的大皇子看着一桩桩罪行,盯着京城知府道:“证据确凿,你还不宣判吗。”
大皇子已经被愤怒冲昏头脑。
他不敢相信,南正国竟然有这么多龌龊的事发生。
还是在他爹的治下发生的。
甚至他的父皇还知道此事。
明明在他眼里,父皇是个再刚正不阿的好君父。
那些年为了扶持贫家子弟,他也是一直在周旋。
怎么转眼就变成这样了。
偏偏知府还隐晦提醒:“殿下,此事要不要先禀告皇上,看皇上他老人家的意思。”
大皇子想到雨儿说的忠与不忠的话。
此刻要是禀告父皇,岂不是让父皇为难。
不管这事跟他有没有关系,到底为止,赶紧把人惩处了才是真的。
父皇是什么意思不要紧。
要紧的是,不能让错事继续。
那才是真正的不忠不孝。
大皇子下了决心,直接道:“就算父皇来了,也会依法宣判,你难道就觉得皇上另有想法?”
肯定不是啊!
他哪敢这样想。
/:.
外面民意汹汹,他倒是想顺势做个青天大老爷。
不就是怕皇上日后想起来不高兴吗。
知府道:“宣判好说,只是下官想请殿下指点,在这文书上一同签字。”
证明这事不是他一人所为。
以后扯出来,他也有个靠山。
大皇子看出知府的意思,深深看了他一眼,又想到父皇的名声,竟然不好下笔。
过了好一会,才在断案文书上签字。
这也证明,知府可以放手去断案了。
无论断成什么样,都有人顶着。
等皇上身边人的太监过来时,那涉案人员已经到齐。
原告扬州一家,并有四五家丢了女儿儿子的百姓。
被告为被揭发的人贩子,再有荣王府的儿孙。
每个人的脸色都极为难看。
尤其是被告,脸上喷火地盯着知府。
似乎在说,一个小小的知府,还敢管王府的事,胆子是不是太大了。
再看最上位的大皇子。
去年在太庙的小半年里,难道就没吃够教训。
为何还敢管皇上的事。
皇上,可不止你一个儿子。
而赶来的太监脸色同样难看。
皇上发了好大的火。
若不是强行扣着张老道,那老道也要被审。
这种情况下,太监也不好走,他需要了解衙门审案的情况,及时汇报给皇上。
所有人都知道。
不管这案子审成什么样。
一定会引起轩然大波。
不处置荣王,百姓们肯定不会同意。
只看街上行人愈发少了,就能看出来大家的态度。
处置了荣王,又让皇上的面子往哪放。
人人都知道,荣王心腹张老道,如今在皇宫里住着。
大皇子也太大胆了。
这简直是在审判他的君父。
他到底哪来的胆子。
大皇子咬牙,心道,本殿下忠心为上。
他是为了防止父皇犯下更大的错!
最后出现的人,则让人并不意外。
纪霆。
纪霆带着更多证据上前。
他从不躲在人后。
而他来的目的也很明确:“当年门北县的拐子案,就是下官审的,如今也能做个人证。”
纪霆的口才自不用说。
其他人或许还有遮掩,但他绝对把事情说个明白。
从朔州门北县拐子跟扬州拐子的联系。
再到组织这个阴谋的唐家郑家。
以及背后的荣王。
这一条线清清楚楚。
那扬州一家听的泪流满面。
他们只是过自己的日子,为什么会这样。
他们没招谁没惹谁。
凭什么要受这样罪过。
他们的女儿还在病榻上,现在还是一直发热,就算病好了,回家也很难面对周围的人。
就算这样,被告还在狡辩,找出无数理由推脱。
肯定是把事情都推到唐郑两家身上。
这事一天是审不完的。
只把这些事说清楚,已经引起轩然大波。
与此同时,纪雨亲自带着御医去了郊外酒楼,正是扬州那一家下榻的地方。
那扬州女子的嫂子正在照顾她,看见一个气质华贵的女子,跟一个书香气的女子过来时,还吃了一惊。
直到这是大皇子的侧妃,以及纪霆纪大人的娘子齐夫人后,这才安心。
御医是被皇后指派过来的,哪敢不尽心,定然要把病人医治好。
而这女子也是关键。
终于在四月初九,案件审理的第四天。
被拐的扬州女子终于醒了。
有了她的口供,很多事谁都狡辩不了。
尤其是她能说出荣王府的布置。
甚至说了皇宫的布置,当然,这个被知府直接打断。
案子到这里,基本就可以结束了。
整个京城都在讨论这桩惨案。
经过统计,这伙贼人七八年里,共拐卖貌美少男少女三四百人。
孩童也有上千。
按照品相分类,最好的肯定在京城。
其他则分散到各地。
接着这件事,荣王一家揽财无数。
尤其半年来最为猖狂。
在铁证面前,谁也不能抵赖。
但在病榻上的荣王爷还要垂死挣扎。
“求皇上!”
“去向皇上求情!”
这事实在太大,如果荣
王府全部认下,他们家也就彻底完了。
绝对不行。
一定要有人分担。
皇上不能坐视不理。
一波又一波的人去往皇宫。
皇上脸色难看的要命。
他还有更紧急的事需要办。
看着眼前的皇后,皇上开口道:“皇后一定要这么做?”
“此事于国于民都有利,皇上难看要看着江山不稳?”
江山不稳。
哪里不稳。
在他的治下,明明海清河晏,国泰民安!
这都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