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31


天下昭昭正道、众目睽睽,你横虚也敢否认自己旧日所为之种种恶行吗?!”

横虚真人的目光已是极冷,从头到尾情绪都未有过明显的波动,话音出口更是一片漠然:“申师弟之事乃我昆吾内务,不劳外人插手;当年半道遇袭未及增援崖山也是事实,半分不假。世事弄人,谁也无法料到佛门密宗作乱,坏了计划。我昆吾绝无借机戕害崖山众修性命之诡诈计谋!我横虚自接掌昆吾以来,正道直行,自问更未有对不起这天下正道、对不起昆吾之事,无愧天地!”

云海之上,又是一阵耸动。

显然先前曲正风之言似乎不像作伪,可横虚真人历年来的种种也是众人看在眼中,除却先前在八方城毫无预兆向那蜉蝣大妖傅朝生下手之外,的确没有什么可诟病之处。

更何况那大妖确系妖邪,还与那神祇有些牵扯……

众人实在不知事情真相到底如何。

可扶道山人在听见这一番话时,终是看向横虚,眼底已尽是恍惚之色。

曲正风更似听见了什么荒谬的笑话。

他简直不敢相信到了这时候,横虚竟还能满口胡言:“你横虚也只敢说自己无愧于昆吾了!正道直行,无愧于心!亏你也说得出口,真是连自己做过多少伤天害理之事都忘了!你既敢开这口,那曲某也不妨请真人与真人座下得意高徒,一块儿来认认!”

“啪!”

竟是一块不大的木牌被扔了下来,落在众人前方!

看着像极了一块简陋的墓碑。

而那墓碑上所写,赫然是——

吾妻谢氏见愁之墓!

“谢氏见愁?”

“见愁?”

“是崖山那个见愁吗?”

“谢氏???”

“这字迹怎生透着几分熟悉?”

“这……”

“不会吧?!!”

……

若说先前所有事情尚且还不明晰,众人皆是心有猜测但不敢下断言,那此刻曲正风所抛出的这一块木牌,却是瞬间点燃了所有的议论。

毕竟“见愁”二字,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而且曲正风话中点明了“真人座下高徒”,那十三位真传弟子中可只有一个姓谢!

横虚真人的眼皮顿时抖了一下,瞳孔剧缩!

便是一旁不显不山不露水的谢不臣,见了那已在岁月里显出几分陈旧的墓碑与碑上所写之字,亦不由怔忡了片刻。

他从未想过,还有重见此碑的一日……

“怎么,都不认得吗?”

曲正风眼底凶戾之气渐渐凝结,只想起自己在战中寻机离开极域到人间孤岛寻见那山间坟冢、看见这半埋土中的墓碑时,是何等的讽刺!

“无妨,无妨……”

他说着,一抖袖袍。

宽大的织金袖袍内,一缕深黑的烟气冒出,迅速凝成了人形。

竟是位翩翩公子。

华服在身,手中还拿一柄折扇,虽有曲正风力量庇护,但依旧厌恶这十九洲明亮的天光,只忙不迭展开那折扇在脑袋上挡住。

他刚要开口抱怨,一抬眼竟瞧见人群里的谢不臣。

但这一次,他却不敢贸贸然开口了,毕竟上一回险遭灭口!

旁人不识得这鬼修,可几位大能修士却是在枉死城的时候就已经见过他,更清楚那当日被横虚真人打断的话,再念及谢不臣与见愁当时亲口承认与对方曾有过什么。如今再见,真真是吃了一惊,同时心底也已恍然:原来当初暗中救走这鬼修的,竟是曲正风!

曲正风却未有向任何人解释之意,只道:“八十余年过去,时日已久,看来真人是连自己曾教唆凡人杀妻证道这种伤天害理之事都忘了!陈廷砚,今日天下自诩正道的修士皆在此处,你且来,帮他师徒二人想想清楚!”

第542章 假师徒机关算尽

杀、杀妻证道?

只这四字一出, 整片云海之上已是一片沸腾!

再想那“吾妻谢氏见愁之墓”八个字,真是万万般猜测从心头起, 实有几分令人毛骨悚然的匪夷所思!

陈廷砚自那一日稀里糊涂被曲正风救了之后,除了向他细细道明旧日之事外,又指了见愁昔日所居之村落, 引他去那处查看, 倒是没什么事做,成日喊着无聊。但眼下乍一将他放在这么多人面前, 他又有几分露怯。

真真是折磨死个鬼!

可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上一回若非见愁在场, 为他拦下那一根拂尘,自己只怕早已是烟消云散, 对这昆吾师徒二人是全无好感。

当下他用折扇挡住自己脑袋,咳嗽了一声, 便向横虚真人道了个礼, 但紧接着又向旁边谢不臣一拱手,道:“谢三公子, 久未相见, 您该还记得我吧?陈廷砚有礼了。”

谢三公子?

这听上去可不像是十九洲的称呼,反倒像是人间孤岛那些凡人称呼文人或者高门出身的显贵之后。

根本都不需要多说什么, 只这一个称呼, 就让所有人竖起了耳朵。

玄月仙姬更是在枉死城时就好奇见愁、谢不臣两人间到底有什么渊源, 方才见了那墓碑已算有了自己的猜想, 但到底如何却还需要再听眼前这鬼修叙说, 所以竟也注目凝神, 仔细地听着。

谢不臣抬眸,看了陈廷砚一眼。

他与陈廷砚实在算不上很熟,且这人早年纵情声色犬马,在谢侯府中初见见愁时便曾对他言语调侃,实在令他不喜。

傻子都能知道他如今被曲正风带来此处,是要做什么。

可他心里竟无半分惊讶。

早在得知陈廷砚被人救走的时候,他就知道总有一日要面对今日的情况了,所以既镇定又冷静,只淡淡还了一礼:“陈四公子,有礼了。”

这倒让陈廷砚有些讶异,他甚至有些不确定起来,只觉得谢不臣这反应未免太过平淡,甚至透出几分坦荡,反倒让他不很相信自己听来的传言。

但那墓碑上的字迹总不作假吧?

他当年虽然不学无术,可到底多次出入谢侯府,见过许多谢不臣所写的字,绝不会认错。

所以略一犹豫,他还是带着几分小心地开了口。

“我在大夏时,死得虽早,可入地府后却听闻了许多消息。”

“其中一桩便同谢三公子有关。”

“听说当年谢侯府抄家之后,你与见愁道友共患难,逃至江南一代,隐姓埋名,住在一村落之中,结为夫妻。但在不久之后,见愁姑娘之墓惊现山野之中,棺木尽开,中有血迹,墓碑倒地,上头还留有你字迹。”

“当时张汤为廷尉,亲自督办此案。”

“他断案颇有章法,凭屋内与棺中血迹推算,见愁已死;而墙壁上原本该挂着剑的地方却空无一物,谢侯府抄家之时正缺了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