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




采蓝给杜清檀雇了辆驴车,独孤不求骑着老秃驴跟在后头:“我去认认你家的门,我是债主呢。”

团团靠过去抱着他的腿蹭啊蹭:“大哥哥真好,特意护送我们回家,还怕我们不好意思。”

“我才不是那种人呢!”

独孤不求嗤之以鼻,用露出脚趾头的破靴子轻踢团团:“傻小子,才夸你精,就傻上了。”

团团也不在意,仰着小脸笑:“我才不傻!若非我特意把书包扔在街上,家里都找不着我!”

“是是是,你聪明!”

独孤不求勾着唇角笑起来,长臂一伸,把团团捞上驴背,搂着他慢吞吞往前走。

一行人回到永宁坊,家里已经闹翻了天,杨氏正求了左邻右舍帮忙去寻人。

她一大早从杜陵赶回来,家里大门紧锁,灶台上放着冷了的饭菜,床铺也是凉的。

一问邻居,听说昨天出去就没回来过,真是吓得魂飞魄散,只当已是遭了萧家的毒手。

乍然见着几人,立时眼泪狂飙,生气地举起手想揍杜清檀,最终不忍心,巴掌就落到了团团背上。

“叫你不听话到处乱跑!咦……你为何没上学?”

杨氏本是打鸡(团团)骂狗(杜清檀),骂到这里突然想起来这件事,就更生气了。

团团立时扑到她怀里大哭起来:“阿娘!阿娘!我险些见不着您啦!”

杨氏傻了眼,忙着蹲下去扒拉着孩子的衣裳上上下下地检查:“怎么啦?”

杜清檀见邻里都在围观,还有人盯着独孤不求看个不停,便低咳一声:“进去说。”

杨氏谢过邻里,领着众人回了家,关紧院门才问:“怎么回事?”

杜清檀跳跃性地讲完经过,介绍独孤不求:“独孤公子是我们的救命恩人……”

“这杀千刀的下作萧家,不会有好下场的!”

杨氏心有余悸,拍着胸口定定神,非常郑重地给独孤不求行礼。

“多谢恩人援手,以后但凡有用得着我们的地方只管开口,绝不推脱。”

独孤不求认真还礼:“夫人客气,在下收了钱的。”

这般样貌品行倒是般配,家世也很相当……

杨氏笑眯眯地打量着独孤不求,不在意地道:“几十文钱算得什么?我家孩子的平安远不止这点钱。”

“您说得很对,远不止几十文,一共是一千八百五十文钱,在下已收到四十文,借条上有一千八百文,尚有十文没写在上面。”

独孤不求拿借条给杨氏看:“您是当家人,这借条您过过目。杜五娘之前说过家里有钱,若是方便,可否先付给在下?”

刚还在论人情,突然就讨起了债务,转折实在太快,杨氏有些懵:“啊,这……”

把账算得这么清楚,仿佛是不想与杜家有过多牵扯。

然而又把传家宝拿出来救人,又是一路护送照顾的,到底想干嘛?

杜清檀倒是明白,卖掉祖传之物救人命,与讨要应得的工钱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

她拉了杨氏到一旁,低声商量:“咱家还有多少钱?若有,不如先把他的工钱付了。他很缺钱,遇着我们之前,据说一天没吃饭,不知是遇着了什么事。”

杨氏这才注意到独孤不求竟然穿了一身破衣烂衫,左脚拇指都露在靴子外面了。

见她看去,那脚趾头还不自在地动了动。

真是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啊!

杨氏感叹着,对独孤不求多了几分怜悯。

但是,然而,她很不好意思地小声道:“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若有,百倍千倍奉上也是应当的。”

独孤不求油然生出不祥之感,若有的意思就是没有……

第10章 只剩下一条路可走

杨氏红着脸道:“实不相瞒,家里最近用度紧张,只剩不到三百文钱了。”

独孤不求看着面前的一百文钱,久久不发一言。

杨氏嘴里说着该给百倍千倍,手却只递给他一百文钱。

说是得留下两百文钱过活,其余债务以后再补。

所以啊,女人的嘴,骗人的鬼。

杨氏颇为抱歉:“恩人,按理你无处可去,该留你住宿用饭,只是我们孤儿寡妇诸多不便,还请见谅。”

“不必,你们也不容易,什么时候有就什么时候还罢。”

大抵是想开了,独孤不求的态度特别温文有礼:“告辞。”

老秃驴却不肯走,只管使劲把头伸过去偷吃杜家院子里种的菜。

独孤不求对它没半点客气,抓着缰绳一用力,勒得它眼珠子直翻白,没奈何只能屈服。

他越是走得利落,杨氏越是内疚,不免追问:“公子打算住哪里呢?我们一旦有了钱也好送过去。”

“我是男人,住不起店,荒庙、旮旯犄角都住得。过段日子我自会登门拜访。”

独孤不求特意强调“住不起店,荒庙、旮旯犄角都住得”,如愿以偿地在杜家人脸上看到内疚和羞愧后,昂首挺胸大步离去。

杨氏连连叹气:“怎么会有这样正直爽利的人!若是萧七郎有他一半体面会做人,也不至于!”

“萧七郎啥样儿?”

杜清檀对独孤不求没太多兴趣,反而对那个还未露面的未婚夫有兴趣:“大伯母见过么?”

“也就那样吧,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杨氏不想多谈:“这钱不能拖太久,我隔天回娘家借些,先把这一千七百文钱付掉。至于那把刀,只能再缓缓了。”

“又去借钱不太好吧?”杜清檀记得光是这两个月,杨氏就跑了好几趟娘家。

虽然每次都能拿些钱和粮食回来,始终是不太好的。

毕竟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即便父母兄长不说,只怕嫂子的脸色也不好看。

一千七百文钱不是小数目,能买一百一十斗米还有余,足够他们这一家吃上一年多。

且杨家宽裕不到哪里去,摊上这样的小姑,换作她也不乐意。

杨氏没答她的话,只道:“你赶紧歇着罢,早些痊愈就是帮我大忙了。”

杜清檀便问杜陵之行结果如何。

杨氏的神色不好看起来:“没遇着人。还得再走一趟。”

她这次杜陵之行很不顺利,说是族长外出访友去了,她一直等到天黑也没见着人回来。

她不得不厚着脸皮在一个宗亲家里借住了一宿,一大早又去问,还是没遇着,白白送了一回礼。

果然和之前猜测的一样,族里靠不住。

杜清檀心里有了数,又提醒:“伯母记得去宣阳坊十二叔公家里说说这件事,一则有个提防,省得萧家乱说乱做;二则昨日我们两次寻人,今日弟弟又没去上学,怕叔公他们担忧……”

“知道了,我这就去,睡吧,睡吧。”杨氏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