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3


纳了不少税,充分表明了今年是个丰年这件事。

丰年的百姓,原来过得是这个样子啊。

他们确实是从各方面知道,百姓很苦,但他们的感受之中,苦是因为要劳作,要服役,要风吹日晒,家里还有很多人口需要操持,或许还有人有病痛。

但只要勤奋一点,勤劳一点,还是可以过活的,只是苦而已。

亲眼见到了,这些高高在上的京都城官员们才知道,这所谓的苦究竟能到什么程度。

流民也并不是他们以为的不安分。

如果可以的话,谁又愿意流离失所呢?

“这天下,可都是如此?”京都城的官员问道。

“一直是如此。”协同会的书生们回答道,“曾经的京都城内,也是如此,只不过大人们都看不到罢了。”

官员们无言以对,但正如之前原中书令那样,作为既得利益的阶级,他选择的也是和那些豪绅们商谈,让他们让利去福泽百姓,选择去用其他办法,解决这些流离失所的民众生活问题。

这些只是路过的官员们除了痛惜之外,对这非自己范畴可管辖的区域,连原中书令那种依旧根植于封建统治范畴的处理方式都不能做,所能采用的办法就更少了。

在相顾无言后,最终这些官员们看了看自己队伍里这么多人,咬牙决定道:“若是这些人愿意跟着我们走,那便一起带去南贞郡吧。”

一年三熟的地,总归是能让人活下去的。

“可我们带着的粮食可不够这么多人的。”这个决议是很不错,但也有协同会的人表示了忧愁。

他们都是挨过饿的,活不下去的情况下,善心这种东西是最没有用的。

不过这对于这批官员们来说,这反而不是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解决了这么多流民,向沿路的郡守要一些粮食,他们肯定是不会拒绝的。”

至于郡守说粮仓里的粮食都上交给朝廷什么的,他们也无所谓,那些乡绅豪商的府库里肯定会有不少。

这不是这些官员们天真和乐观,而是他们很清楚怎么和这些官员们,豪绅们打交道。

南贞郡那么大一块地方,而且各种奇珍异宝,你们想不想和我们做生意,打交道?只要想,那就都非常好谈。

最终这事就这么在协同会新成员们将信将疑的心态中敲定了下来。

怎么搞定粮食这个问题,放在了这些朝堂官员的身上,而怎么和流民传达这移民的思想这事,就交给了协同会里头的这些成员们来做了。

毕竟本身官员们带这些人就是看中了协同会的教化能力,这也是官员们给协同会这批人的一次考验。

这事对于协同会的人来说并不难,尤其是这些协同会里头其他地方来的人员们。

他们和这些流民们有过相同的经历,到达京都城后也被京都城那边协同会的人悉心照料,接受过协同会的思想和理念,从死到生的感受这批人很大一部分都要比现在京都城里头不少当地成员要深刻。

毕竟最开始那一批贫困到活不下去的成员们,现在大多都在津东码头,现在京都城协同会的成员,很多都是基本能过下去的那一类。

由这些成员来和流民讲话,那自然是聊一个带走一个,于是等到这批人走到南贞郡入口位置,在南贞郡那边驻守的西都府士兵们都惊呆了。

怎么突然本土方向会有十万大军集结来袭击他们!!!

--------------------

第71章

看到这人山人海的景象, 而且一个个虽说衣衫褴褛,但也还都挺有秩序看起来就是有组织的模样, 也无怪乎这些西都府的士兵们会有这样的感觉。

要知道这也不是第一批被调到南贞郡的百姓, 之前也有将领们带着一些百姓进入南贞郡,再带一批南贞郡的百姓们出来。

但普通的百姓并没有什么秩序可言,一个个像是被军队赶着的羊群一样,乱七八糟地走着, 和眼前这群人的样子完全不一样。

而且人数也没有这么多啊!!

要知道秦沛当时去打大贞国的时候, 也就带走五万多人, 留在边境驻守的就几千个士兵, 这一对上十万人之众,那真的是会被吓死。

好在很快就有穿着官服的官员们出来, 和留守的士兵们沟通去了。

官服士兵们是认得的, 加上那养尊处优的气质,看起来也确实像个当官的,这些士兵们倒也是信了。

不信也不行呢,十万人啊,在有组织的情况下,就是一人从地上捡起来一块石头,都可以把他们给砸死。

而官员们看到这些西都府的边防士兵们更是要泪流满面。

他们可太难了啊。

带人走确实是他们的主意, 口粮问题他们来解决也是他们的承诺,但是他们也没想到这一路走过来, 居然能拉出来近十万人。

……就是很多武将都没有统领过十万人的军队呢!

原本这些官员们是觉得,自己这一路过来也是直直往着南贞郡方向去的,即便是碰到流民了也应该不会特别多, 救不了天下,但是见到能救的拉扯一把应该没问题, 也不是每个流民都会愿意跟着他们去完全陌生没有开发过不明情况的南贞郡的。

在官员们的估算之中,顶多也就带走一万人吧。

这个数目的口粮,每个郡府或者县衙里头要一要,和当地的豪绅们谈一谈,要拿到手还是不困难的。

最后能拉到十万人这个数目,这些官员们那是真的完全没有想到,协同会的人真的能这么给力,不仅把流民们基本都带走了,好些在当地种田的佃户也都给协同会成员给拐走了。

毕竟九一这样的比例,他们就是老老实实种田也都吃不饱饭,但去南贞郡那边,官老爷说只要十五税一,而且自己开垦出来的田地还能免税,那为什么不去?

就算国人再讲究故土情怀和落叶归根,那也是基于能活下来这一点。

这些佃户一走那就是拖家带口的好几号人,并且一嚷嚷,一个村子里走的还不是一户两户。

一开始人数超过预期的时候,这些官员们就觉得有些不对了,但咬咬牙还是给弄出来口粮了。

后来人数和预估相比翻倍了,官员们觉得这样不行,和协同会的人去谈谈,然后协同会那边的人说,既然翻倍能咬咬牙要出来,那再多一点,也不是完全不可以的吧。

不能前面的救了,后面碰到了的就这么见死不救啊,实在要不到粮食了的时候再说吧。

都这样说了,这些官员们也只能咬咬牙,继续去多要一点。

再多要一点。

要不然协同会的那些人把他们的要求完成那么好,自己做官的却拉垮了怎么行?那到了南贞郡之后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