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


,又小声补充道:“世代书香,五代列候,正经的探花郎。”后世的高考状元是一省一个,一年就有一个后来人。而林如海这个探花郎可是三年一个,全国的那种。

想来...他父母一定很骄傲。

小姐俩在那里小声说话,只屋里本就不大,俩人一说起来,旁人的注意力便都被拉了过去。

“我听府里的人说林家没落了,周瑞家的还跟人说林姑娘是天煞孤星,克死了弟弟,又克死了亲娘,林姑老爷怕了,这才老太太一接就将人送过来。说得有鼻子有眼的,只这话我是不信的。”

她祖母以前就说过,林家和林姑爷若不好,老太太才不会将嫡亲的姑娘嫁过去呢。再说谁家死了亲娘和兄弟就有一个天煞孤星,那这天底下的天煞孤星还能数得过来吗?

只是这些道理小红都能想明白,就是想不明白周瑞家的为什么要那么诋毁林家的表姑娘。

祖母说过事出必有因...难道是周瑞家的或是二太太与林家以及过逝的敏姑太太有什么过节,这才迁怒到了一个还未进府的六岁小姑娘身上?

“周瑞家的是二太太的陪房,这话便是不信,也得信。”刚才说话说得有些口渴,春纤拿过一旁的桔子一边剥皮,一边小声说府里的现状,“王家嫁进来一对姑侄到贾家,还分别嫁给两房的爷们。老太太偏疼二老爷和宝玉,大房的琏二.奶奶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瞧着吧,以后有的闹了。”

小红:“......”

你这期待的语气不要太明显哦!

虽然不知道她进荣庆堂的事有没有因为她今儿这番话有所改变,但这些事情也不是她能左右的。看一眼时辰,发现她再不回府,就要耽误晚上那趟送水的差事了。

于是春纤也不再逗留,寒喧了两句便起身告辞了。

林嬷嬷和林之孝夫妇没动,林鸿茗欠了欠身,只小红起身将春纤送到院门口。不放心的拿了柄灯笼□□纤拎着,又让家里的婆子送春纤回府去。

春纤离开后,林家又是一番谋划。

或者说春纤的话像一盆冷水,将这一年来因着林鸿茗受伤而升起的暴躁,焦虑,烦愁等等情绪都浇灭了。

思绪渐渐清明的林家几口,到是拿出了往日的谨慎和算计。

......

求贾家恩典给小姐弟放籍的事,并不需要他们多谋划。林鸿茗去江南读书这事才是重点。

林鸿茗去江南读书在林家人心里那就不是小事。他就读的学院,居住的宅子,照顾他日常起居的人。最重要的是还要给他备上品性良善,稳妥又不失机娄的书童长随护其左右......

最后一番商议,林嬷嬷决定亲自跟着小孙孙去江南陪读。

家里买的两个仆妇,吴婶留在京城干些粗使活计,江婶跟着林嬷嬷去江南。林嬷嬷是经事的老人,林之孝夫妇能有今天,离不开林嬷嬷的教养。所以林嬷嬷去江南,林之孝夫妇是放心的,但放心之余又有些愧疚。

林鸿茗的事情商议好,又说起了小红。至于小红,林嬷嬷也打算一道带去江南。

第八章

之前小红大多数时间不在贾家下人房这边生活,陪伴在亲祖母身边好歹也算有个教养。如今林嬷嬷要带着孙子远下江南读书,那小红的教养就是一个问题。

这年头,不管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便是奴籍出身的家生子,在有条件的时候对家中子女的教养也是极为看重的。

女子普一出生就被圈在了一个又一个框架里,出嫁前要学会女红针线,厨艺中馈,等等大大小小的各种各样的本事。出嫁后通过自己的本事立足夫家,才能不叫娘家被人指着脊梁骨说家教缺失,影响家族的名声和家中的兄弟姐妹。

林嬷嬷是在府里当了一辈子差的老嬷嬷,她年轻那会儿,贾家正是极盛之时。是见过各种大场面,也贴身侍候过主子的大丫头,排场都跟现在正经姑娘差不多。

犹记当年贾敏阁中,一脚出八脚迈排场,才是国公府姑娘的尊贵。如今三春加在一起都不及那时光景。

这样一个经事的老嬷嬷教养亲孙女,其成果自不必说。

话回当下,不入府当差,又没林嬷嬷教养,父母又长日繁忙庶务不得空闲的时候,小红留在家里就真要耽误了。

带去江南,一来方便林嬷嬷教养,二来也能出去走走看看不同的风土人情,增长见识和阅历。三嘛,也是为了小红的终身考虑。

那边毕竟文风盛行,读书人遍地,在那边找个相当的亲事也容易。来日姐夫和小舅子互相扶持,再有他们借着贾家的人脉帮衬一二,林家就稳了。

此时出行不易,有些人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他们生活的城镇,甚至因为这世间对女子从来都吝啬和刻薄,她们被关在一个地方就是一辈子。

一辈子守着一个地方,守着一个人......

可能是知道这辈子出行的机会少之又少,所以小红对离开父母远去江南陪读这事并不抵触。

不但不抵触,她还非常的期待。

都说父母之爱计之深远,林之孝夫妇哪怕再不舍自己这双儿女,也知道这是对孩子最好的安排。

只是相较于茗哥儿,林之孝夫妇更不舍小红。

茗哥儿就算走的再远,他也是林家的儿子,是要孝顺父母,撑门立户的家中男丁。将来一举高中,外放为官,他们若想儿子了,就离开京城跟着儿子去任上,怎么着一家人都能在一起,但小红不一样。

女儿大了就要嫁人,嫁了人再想回娘家就不容易了。若夫家不在一地,就像嫁到林家的贾敏一般,十几年不曾回娘家,临了生死不复相见。

父母与女儿能在一起的时间就是女儿出嫁前的这十几年,小红本就长年跟着祖母居住,与父母聚少离多,如今这一走,又不知道几年才能回来。若...说不定再回来就是待嫁之时了。

林之孝家的满心都是自己的这一双儿女,而林之孝心里除了儿女外,还有林嬷嬷。母亲到了享子孙福的年纪,却还要为了子孙千里操劳奔波,为人子女怎能不愧疚难安。

可一想到这是为了林家,到也只能压下心中万般情绪准备起出行事宜来。

......

在准备出行事宜时,林家几口又坐在炕上商量了一回良民身契的事。这事找老太太也能办,不过找老太太办这事有利有弊。

林家此时最怕节外生枝,找老太太放籍,就会闹出一种跟赖家打擂台的局面出来。他林家子十岁出头读书就比那个赖家子强,与其让人心生嫉妒,再坏了事,还不如换个人操作。

如今府里管家的是大房的琏二.奶奶,那位别看心眼极多,但说话做事却没甚章法。投其所好,再略表一回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