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0
,老爷是否会继弦,新太太能否为林家诞下个哥儿。
他一个当下人的都替这一家子愁的慌~
╮(╯╰)╭
船只往来一趟,又是来接黛玉回南的,总不好空手上门。所以给荣国府的礼,林如海早在出发前就已经准备好放在船上了,这会儿被林大管事一道带到了林府,准备明儿一早去荣国府的时候呈上去。
原本林如海想要在准备的节礼上做些文章,让贾家知道他已经知道自己家宝贝闺女被他们怠慢的事了。
但这样做的结果,对林家以及对林如海和黛玉来说,都是利大于弊,得不偿失。
与荣国府交恶,林家要承担很多风险,而且还是可以避免,完全没有必要的风险。
若交恶,首当其冲的便是他们父女俩的名声。
黛玉与宝玉同住碧纱橱的事情,若有心人嘴歪一歪,指不定会传出什么样的流言蜚语。介时黛玉闺誉全无,林家也会因此名声扫地,没了闺誉名声,将来结亲定然艰难。如此一来,岂不是生生耽误了黛玉的终身大事。
其次,便是他的名声。千里做官,名声最是要紧。人都有推功诿过的本性,贾家向来自视甚高,闹僵后,贾家为表无辜,一来会说他自发妻过逝,不认岳家,不敬岳母,不仁不孝。本朝以孝治天下,一个不仁不孝的罪名扣下来,他的前程定然受到影响。若贾家联系言官,以此为由,在朝堂上参他一本...对他而言,危害甚大。
除了诋毁他的人品,贾家人还可以诋毁他为官的能力,甚至是为官的清誉清廉。到了那时,加之政敌攻讦,落井下石者,亲近贾家者,他远在江南,腹背受敌,百口莫辩。
贾家男人虽没一个在朝为官,但人脉根基却不浅。五品员外郎的贾政都能帮着贾雨村谋到金陵知府的缺...这样的人脉,也叫林如海忌惮。
再者贾家一向与金陵甄家交好,甄家又是江南最大望族,若知贾家对林家多有不满,必定会在政事让对他多方阻挠。若差事上出了差池......总之想要让人过得不好的办法太多了。
以上是林如海气急踢翻书案后,一个字一个字劝自己降火的理由。而当林如海的怒火终于压制住后,他又从其他方面开始思考与贾家闹翻值不值了。
林家人口单薄,姑苏那边虽有宗族守望相助却都已经没了近亲宗亲。而他外家当年站队义忠老千岁,坏事时,阖族流放,也早就没人了。父女俩唯一的近亲便是这荣国府。
但荣国府德行操守有失,他们不能,不敢,也指望不上荣国府什么了。然哪怕是这般,也绝对绝对不能在明面上与荣国府交恶。
贾家乃百年大族,自有底蕴。立在那里,到底可以威震一干宵小。他年已半百,黛玉才堪堪七岁。他不能因一时气愤便全然不管不顾,做事不给自己和黛玉留余地。
到底是为官多年,心有城府的一方大吏,所以林如海不会愚蠢,直白的将怒火发泄出来,但心中压着那么一口气,不抒发出来他也枉为人父。
于是林如海准备将自己家用不着的国子监荫生名额送给岳家。
大舅兄愚孝,二舅兄迂腐,这个荫生名额最后定然会交由老太太决定给谁。但不管给谁,怕是都会因此产生嫌隙。
宝玉,贾环,贾琮,贾兰,年纪都相差无几。但从黛玉捎回来的家信中林如海知道他的这位老岳母非常溺爱二房的嫡次子宝玉。
但宝玉今年才八岁。
八岁小儿去国子监...林如海摇摇头,最少也要等宝玉十二三岁以后才能能入学。再以老太太对宝玉的溺爱,十五岁入学都是早的。
而七.八年后,贾琏那一房未必仍旧膝下无子。这样一来,指不定那时又会生出多少风波来。
林如海心忖了一句,若他没记错,荣国府的荫生名额仿佛就给了二房的贾珠,若这个名额再被二房拿了去......啧,怕是泥人也要有三分火气了。
哦,值得一提的是,他送出去的荫生名额是因为他现在的官职,而非爵位。官职不像爵位,若几年后他退仕告老,这个名额自然就会被朝廷取消。
也就是说,这个名额贾家要用就得趁早,晚了就没有了。
拿这么一份自己用不着的‘重礼’还人情,林如海想,他也不亏就是了。
这会儿将名额相送,你好我好大家好,一团和气。过几年...唉,他也是个俗人,目光短浅点,也是人之常情。
林如海的这些算计自然都藏在他的心里,他让林管事捎去的家信里,除了感谢荣国府这段时间对黛玉的照顾,便是为表感激他将荫生名额相送,以及接黛玉回家办小祥,其他的一概没说。
此次林家派人上京接黛玉,并没有提前通知黛玉。也没有像黛玉信中所写那般请林小红帮忙传递往来信件。
林家还没有落魄到请人传递信件的地步,林如海的骄傲也不允许他与女儿的往来信件由着贾家家生子传递。
他很感谢林之孝一家给黛玉提供的帮助,在知道林嬷嬷带着孙子孙女来江南陪读后,直接买下扬州城内的一处三进宅子赠与林家,房子红契,名字添的是小红的名字。
与此同时,林如海将当年他科举时读过的书和做过的批注,读书心得都转赐给林茗。
寒门难出贵子,究其原因就是在传承上。
世家子弟有名师指导,家中长辈提点,还有先人的读书心得做参考。寒门学子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和理解力争上游。二者所接触的人群,自身的文化底蕴和所受的教育都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寒门学子得付出几倍的努力以及拥有更加优秀的读书理解天赋,才能与这些世家子弟并驾齐驱。
好在上天是公平的,他在这里多给了你一些的时候,也一定会在旁处拿走一些,反之亦然。
不然世家子弟当道,就真没寒门学子什么事了。
林如海是一甲探花出身,家里又是书宦传家,不说他本身读书资质如何,只要将家中关于科举方面的书都看过,读过,背过,再将先人对四书五经写的批注和读书心得理解吃透了,起点就比别人高了几倍不止。
他将这些赐给林茗,可以说已经帮他将科举的大门推开了一条缝。只要林茗用心读书,他日纵使不能挤进一甲,也定然在二甲头列。
相较于赠与小红的三进宅子,林如海给林茗的这份礼才是无价之宝,而且在考校过林茗的学问后,他还用了一个‘赐’字,可见用心了。
赠与赐,那是两种不同的意义。
......
视线回转当下,此时林大管事带着林家下人入住京城林府,黛玉则正跟荣国府的各位姑娘围观宝玉那劣拙的演技。
宝玉自小顺水顺水惯了,本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