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5
?今祖母有病,臣却?不?能医,实在有愧。”
她的祖母茹女医张羡龄也曾见过,当时还是茹女医将谈允贤引荐入宫的。这一下听说茹女医病重,张羡龄很是关切:“一两年有什么?,只是山高路远,你若真?要四处寻药,怕是要吃些苦头了。”
“臣不?怕吃苦。”谈允贤苦笑一下,“我只怕祖母等不?及。”
“我知道?了,事?不?宜迟。”
说完,张羡龄雷厉风行的叫来文瑞康,要他好?生安排谈允贤出宫,这一期间俸禄不?停,并且和东厂提督打?个招呼,让各地内侍多多关照谈允贤,能帮忙就帮忙。
来坤宁宫之前,谈允贤只是担心中宫娘娘不?肯放人,谁知中宫娘娘竟然未她考虑得如?此周全?。
她对张羡龄的忠心又往上涨了好?些,连声道?谢。
“这是应该,你在宫中效劳已?久,有时过年都?未曾放满假,我早就想给你放一个带薪长假。”张羡龄道?,“不?过你既然是出宫寻药,那我有一个建议。”
谈允贤立刻从白?大衫的口袋里掏出纸笔:“娘娘请讲,我一定记着。”
张羡龄道?:“世?间草药繁多,许多医术上的记载互相对不?上号,如?若可能,将常见的草药一一分类记载在案,描绘图样,那一定会是一本很好?的医学教材。”
她描述的时候,心里就想着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若是提前一年出现这样一部草药辩证指南,不?知能造福多少百姓。
谈允贤做好?笔记,允诺道?:“臣一定会谨记娘娘所言,将这事?做好?。”
“不?急。”张羡龄道?,“最要紧的,是找到医治茹女医的药。”
虽然谈允贤离宫时匆匆忙忙,她还是尽可能的将宫中女医的事?情安排好?了。谈允贤离宫之后,会由她的大弟子许女医暂代首席女医之位。
若是赶得及,谈允贤会在回龙大学堂医学院当院长,若是赶不?及,则由另一位资深很老的范女医代替。
谈允贤离宫之后,张羡龄特意让文瑞康到坤宁宫库房挑了一些上好?药材,送到茹女医府上去。
正巧碰上休沐日?,文瑞康便亲自跑了一趟。到了茹女医府上,登门一瞧,庭院间晾晒的全?是药材,若是闭上双眼,单凭气息辨别,十有八九会以为到了药铺。
两年不?见,茹女医的头发已?经全?部花白?了,卧在榻上,枕边还摆着一盘药材。
文瑞康说明来意,道?:“你老儿就好?好?休息,不?必操心,等谈女医寻药归来,一切就好?了。”
茹女医但笑不?语,临行前,忽然从箱子里拿出厚厚一叠信来,托付给文瑞康。
“说实话,我也不?知能挨到几时。让允贤出宫,其实是为了让她能忙碌一些,免得整日?哀痛。”
茹女医请文瑞康将信收下,说:“若有不?测,也不?要立刻告诉允贤,两月寄一封平安信就好?。我估摸着信寄完了,允贤的事?大约做完了,应该也放下了。”
张羡龄听说了这消息,与朱祐樘感慨了一番,谈允贤与茹女医的祖孙之情,实在难得。
那些信被很妥当的收好?,不?过张羡龄还是盼着,这些信永远用不?上。
111、第 111 章
谈允贤这一去, 万水千山,路途遥远。她每隔两个月便会修书两封,寄到京城来。一封公信, 一封家信, 说一说最新的收获, 问一问茹女医身体可康健。
第七封信寄到之时, 家信的回信与公信的回信并在一起,都是从宫里发出的。
张羡龄坐在书案前, 面前一盏明亮的宫灯,将案上的一打回信照得?透亮。
良久, 她才将最上面的一封回信拿起,交给?内侍:“寄出去罢。”
内侍不敢多言,双手捧信, 立刻退出去。
帘外的梅香见人出来, 从一旁的小宫女手上接过茶盘,轻轻从帘子底下过。
“娘娘用些点心罢, 膳房新炸出来的荷花酥。”
张羡龄摇了摇头:“我不饿。”
梅香道:“午膳便没吃多少, 等会儿还要见造办处的人, 不用点心垫垫, 如何挨得?住?”
理是这个理,张羡龄也不想令梅香为难,便拿起一个荷花酥吃了。膳房的师傅手艺一向不错,这荷花酥做的香脆可口,甜度适中。
张羡龄吃了一个, 便吩咐梅香要人给?上学的三个孩子都送一份去。
略休息了一会儿,张羡龄召见造办处的人。
这一回,倒听见了一个好消息。
造办处的蔡衡一脸的喜气洋洋, 禀告道:“娘娘容禀,之前寻找多年的农作物终于寻到了踪迹。有内侍在海边的私人商贩那里弄来了几?藤农作物,观其形容,与娘娘早年所说的红薯极为相?像。”
说着,蔡衡将好不容易寻找的红薯进献给?张羡龄看。
土红色外皮,形似凉薯,切开看内里呈黄色,确实是红薯无疑。只?是这原生态的红薯与后世常吃的红薯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个头小,蒸来吃也不香甜,只?是饱腹而已。
梅香尝了尝蒸红薯的滋味,不解道:“这当真是娘娘寻找了多年的农作物红薯?吃着……不怎么样啊。”
“一开始总是这样的,培育改良后便会好转。从前那西瓜的红壤也是小小的,一代代培育,才成了咱们今天?吃的西瓜。”
张羡龄脸上有淡淡的笑意:“更?何况,这红薯的妙处并非好吃,产量高才是目前最重要的。”
她当即吩咐农学院的人,将这些红薯种子领回去,在试验田里播种,严格记录数据,看一看产量如何,可否改进。
红薯的发现,令张羡龄一扫之前低迷的情绪。没事的时候,她便领着寿儿他们三个孩子往西苑试验田里去。
去的次数多了,连朱祐樘都感到奇怪:“这红薯当真有这么好?”
“那是自然。”张羡龄笑道,“现在说了你也不信,等到收获的时候,算一算帐,称一称斤两,你就晓得?了。”
红薯丰收那一日,朱祐樘亲自到了试验田,盯着内侍们称斤两。
算好之后,拿到产量数字,饶是见多识广如朱祐樘,都不免惊讶了一下。
“这……是否是因?为宫中人精心伺候田地,方才有这样的产量?”他问道。
张羡龄把另一份记录给?他:“你看看这一份,这是我和寿儿种的两亩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产量也看得?过去。这红薯好伺候,不用特别费神,当然若是种植得?精细一些,产量也会高些。”
除了宫里的试验田,按照张羡龄的吩咐,宫庄也拨出了百来亩田地,专门用来栽种红薯。
对照之下,更?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