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
余下的都不用说,平三藩从康熙十二年开始,六年时间挥霍巨大,国库消耗过多,就需要有人补上。
连连征战,各地加税都未必能交出来,还可能逼死人。
但是海商就不一样了,简直是一只只大肥羊,不薅他们羊毛就太可惜了。
康熙微微眯起眼,没想到万琉哈氏的想法居然会跟自己不谋而合。
他把这本海商的书放在藏书阁比较显眼的地方,让两个太监盯着一点,回头把来藏书阁看过这本书那些人的态度。
很显然,大多不感兴趣,小部分无意中打开看了一会,也觉得有趣罢了,更多觉得有违祖制。
毕竟海禁是开国皇帝定下来的,为的是跟明朝的海军作战,由皇太极开始,后边的皇帝基本上都照做,却没有正式的律例。
直到顺治的时候,才正式颁布了禁海令,然而依旧屡禁不止。
哪怕后来他推行迁界令,强制让沿海百姓内迁三十里,依旧是收效甚微。
直到康熙八年,海盗郑氏被击败,退守台湾,海禁稍微松动了一点却不多。
万琉哈氏知道再过几年,康熙收付了台湾,南边的海禁就会彻底废除,还让迁往内陆的百姓重新回到故土上。
她自然而然说出口,抬头见康熙若有所思盯着自己。
万琉哈氏顿时有些明白,刚才康熙可能就是随口一问,就没想到会得到答案,哪知道她不假思索就回答了呢?
于是她又努力描补道:“这只是我的一点想法,倒是在皇上面前班门弄斧了。”
康熙笑笑道:“朕倒是惊讶,你这想法跟朕一样,觉得海商的利益巨大。不过朝臣反对得也不少,认为西洋人没什么好东西,反而会把这边的东西贩卖出去,尤其是粮食等物,会因此抬高粮价。”
如今的粮食还是很紧张的,若是被人贩卖出去,流失太多,国内的粮价就要压不下来,让一般百姓怕是买不起粮食了。
“哪怕是禁止商人贩卖粮食,依旧有人铤而走险,屡禁不止。”
这也是康熙始终犹豫要不要放开海禁的一点,粮食对他们来说是重中之重了。
见万琉哈氏沉吟的模样,康熙就道:“你这是有什么想法?不妨给朕说说?反正这里也没别人在,不管说什么,朕先恕你无罪?只管畅所欲言就是了。”
康熙感觉还挺有趣的,毕竟他以前进后宫,嫔妃们跟自己也就关心关心,再说说今日发生的事。
可能是孩子顽皮,可能是宫中一些琐碎,又或是看的书,拿出自己给康熙做的女红之类的。
或温婉,或可人,一个个善解人意,体贴入微,康熙只管放松就好,又可能想着自己的事,嫔妃也不敢打扰,在旁边各做各的打发时间。
倒是难得他在后宫,却有个能谈论这些事的嫔妃。
万琉哈氏一直在闺阁长大,后来进宫,从来没出京,没想到见识倒是不一般。
这跟朝臣们商议的感觉不一样,没那么拘束,还要更轻松自在一些,康熙感觉就跟友人在闲聊。
朝臣们各自又立场,更是循规蹈矩,不敢有太多与众不同的新想法,凡事都要再三斟酌才说出口。
在重华宫就不一样了,万琉哈氏博览群书,显然很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想法很大胆,很多方面跟康熙不约而同想到一块。
她或许还有些天真稚嫩,却偶尔能给康熙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万琉哈氏泡了一壶茶,感觉康熙今晚甚是有谈兴的样子,看来要说很久,得准备茶水润润喉才行。
“既然皇上这么说,我就斗胆说说自己的想法了。想必皇上为了制止粮食贩卖,可能打算实施重税。但这是在明面上,那些商人恐怕在私底下操作,藏在船舱里带出去,只怕没那么容易发现。”
康熙微微颔首,正是这个问题。
表面上禁止还加重税,商人们就不走明面,反而会铤而走险,在船舱里增加暗格来藏粮食,实在很难发现得了,到底容易让对方得手,只能暂时一刀切,全面禁止了。
万琉哈氏喝了一口茶笑着道:“若是只靠海关的官吏和侍卫来检查,恐怕还会有漏网之鱼,要是让商人们互相监督就好了。”
康熙只觉得她这想法太天真了一点,失笑道:“没那么简单,商人们重利,彼此只会互相包庇,根本不可能告发对方,坏了和气。”
这也是叫人头疼的一点,商人们都拧成一股绳,互相包庇遮掩,让检查的难度更高一些。
万琉哈氏对康熙调皮眨眨眼道:“商人重利,若是把利益作为诱饵,他们就未必会互相包庇了。”
康熙拿着茶杯没急着喝,而是摇头道:“让朕退让,许以重利。商人起初会答应,后来只会得寸进尺。”
起初的利益够大,但是时间长了,人的欲望是无穷的,慢慢就觉得不足,想要更多。
他不可能一再加码,让这些商人蹬鼻子上脸,所以一开始就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
万琉哈氏笑道:“皇上误会我的意思了,并不是只有许好处才是利。商人进来,除了粮食之外,更想要瓷器、茶叶和丝绸这一类卖得上价钱的货物,如果送到西洋人那边能卖出天价来。”
“若是朝廷限制这些货物出手的数量呢?如果商人愿意配合,互相监督,这买卖他们就有份,反之就没了。”
她虽然是个研究员,却并非真的不食人间烟火的。
毕竟研究院的项目多如繁星,预算却是有限的。
想要让研究院的大佬们愿意批下预算,自己真是恨不能使出浑身解数来说服对方。
毕竟国库空虚,后边还有好多场仗要打。
后宫要跟着节俭很多年不说,就是以后四爷继承了皇位,为了填满国库都累死了,也是怪惨的。
如果薅自己人的羊毛,万琉哈氏还不忍心。
但是薅那些西洋海商的羊毛,那她就很能下得了手,简直可以往死里薅!
习惯使然,万琉哈氏这会儿都巴不得拉个ppt给康熙说一说解除海禁之后关税的好处了。
开头她都想好了,商人好比两只鸡,要坏掉两只鸡之间的友谊,需要的只是一条虫子。
那么要坏掉商人之间的和气,只要他们抱成一团的时候可能伤害彼此的利益。
不必康熙去做什么,商人们就立刻想要连夜拆伙了。
如果打小报告干掉同行,他们能得利,那真是没什么是干不出来的。
毕竟没有永远的敌人,但是也没有永远的朋友。
康熙看向万琉哈氏的目光微微一亮,商人重利,就以利分之,确实是个好办法。
他之前和朝臣都局限在这个好处上面,万琉哈氏就给自己打开了一个新的方向。
可以说朝廷都不需要许什么好处,只是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