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0
康熙有意把宫里的印刷工坊也挪出去一部分,这样工业园各个产业都有了,工业园也算是有了雏形。
这又需要不少人手,制糖非常重要,选人就更严格了。甚至为了不泄露配方,还得签契约,十年内都不能离开工坊。
但是工钱也更高,还能住在园子内,吃住都不愁,来的人依旧很多。
最后制好的白砂糖送过来,放在玻璃瓶子里面,白花花的尤为漂亮。
康熙拿在手里,对着顾凝宸笑道:“这样的好东西,只怕想要的人不少。”
她一听就知道,康熙是觉得如今的制糖工坊太小,恐怕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
不过糖这个东西太贵了,一般百姓根本吃不起。
如果扩大生产,除了京城之外,估计就只有江南富贵人家能吃得起了。
这样的话,倒不如在江南也建制糖工坊,满足那边的需要。
就是山高皇帝远的,在那边建制糖工坊,要制糖机或者甜菜这件事泄露出去,那就麻烦了。
康熙一时没有更好的人选,此事就暂时放下。
毕竟制糖机器一时半会也做不了那么多,先满足京郊工坊来用,其他以后再说。
工匠连日来拼命做制糖机器,高昌也把人都招得差不多,于是制糖工坊就运转了起来。
一桶桶的白砂糖做好,大部分送进宫里来,让宫里食用,或者康熙用来赏人,余下的就打算售卖。
如今甜菜的数量不多,要卖当然得卖上价钱。
康熙就让人做了一指高的小玻璃瓶,最上面用楠木边角料做的木塞,里面放入白糖。
如今玻璃瓶的颜色已经接近通透了,里面的白砂糖犹如雪花一样漂亮。
就是这么一瓶子得不能用银两,而是要用金子来买,而且还是天价。
顾凝宸感慨康熙的学习能力真厉害,举一反三,已经是个成功的奸商了。
康·奸商·熙还知道先宣传一番,免得有人不知道这么个好东西。
他借着过完年赏赐了白糖给一些去年表现不错的大臣,每人就是一小瓶,说是糖,却犹如雪一样洁白。
甘蔗制出来的糖是红色的,不如这个雪花一样漂亮,自然让收到赏赐的大臣与有荣焉,又十分喜爱,于是叫这种白砂糖叫御糖。
虽然每人只有一小瓶,那也是无价之宝,很多人家都供起来了。
顾凝宸听说后纳闷,这白糖被供起来,每天放在蜡烛跟前,得融化成糖水了吧?
而且在温暖的地方,这白砂糖也放不久,不尽快食用就要变质了。
康熙也是这个意思,糖这种好东西不用来吃,哪里知道它的美妙?
他就暗示群臣,第二天自己要听到对这种御糖的评价,具体的,而不是只有夸赞辞藻那种。
大臣能怎么办,只好回去尝一点御糖,然后就惊为天人。
跟甘蔗的红糖不一样,御糖的味道能更甜。
大臣们当然不敢直接问康熙,这种御糖会卖吗?
私下得知拖尔弼负责制糖之事,就找他旁敲侧击一番,然后发现这位书呆子自从晋为内务府总管之后,说话也知道打太极了。
他这滑不溜秋的,仿佛说了,其实什么都没说。
王谈正巧经过,听见几句,就骤然发现拖尔弼变了,知道该怎么跟这些大臣打交道了。
拖尔弼全程笑眯眯的,都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大臣们也拿他没办法,这事只能不了了之。
要他真透露点什么来,被皇上知道就麻烦了。
不过拖尔弼显然明白康熙这个铺垫,就为了以后把御糖推出去卖上高价,所以话没说得太死,只道如果会对外出售的时候,自然会跟大臣们透露风声云云。
大臣听着也就满意了,这才没继续纠缠拖尔弼。
拖尔弼松口气,回头看见王谈就笑道:“王大人,我刚才应对得还可以吧?”
王谈笑着点头道:“确实不错。”
他这才回过神来,拖尔弼刚才应付大臣的语气和样子怎么那么眼熟?
等拖尔弼走远了,王谈回到家,这才恍然大悟,有点哭笑不得。
他这应对方式,不就是王谈在户部应对那些来要钱的各路官员吗?
拖尔弼这小子,倒是偷偷学上了!
王夫人见王谈回府后一脸恍然,然后就笑了起来,不由奇怪。
等王谈一说,王夫人也抿唇笑了起来:“我前些日子在脂粉铺面也遇到了这位拖尔弼大人的夫人,也是极好相处的。”
索绰罗没什么架子,跟王夫人聊了几句,感觉十分投缘。
两人后来出了脂粉铺面,就相约一起去茶铺喝茶吃点心,好不惬意。
因为算数的关系,拖尔弼和王谈的关系不错,两家的夫人也开始走动了起来。
拖尔弼如今的身份不一样,许多贵夫人都要跟索绰罗亲近,不过总带着点功利,说话都透着谄媚和巴结,让索绰罗很不喜欢。
有些官夫人却看不上识字不多的索绰罗,只觉得她是运气好,嫁了拖尔弼,又生下定贵妃这般聪慧的女儿罢了。
所以王夫人这样对待索绰罗的态度平常,两人性子合得来能说得上话,自然而然就成为了手帕交。
拖尔弼如今的俸禄不少,大部分送进宫里去,少部分打算在京郊买下一片连着的土地,然后种红薯和土豆这样的新东西。
要是能得到一点甜菜,他也打算种上。
索绰罗最是精打细算,买地的事拖尔弼就交给自己夫人去办了。
她要买,也觉得种这些不错,自然就跟手帕交王夫人私下提起。
王夫人也赞成种的,王谈在京郊有个小庄子,不大,连着一小片田地。
庄子出产的瓜果等物往年送进府里来,也足够他们自家吃用了。
如今开春该定下种什么,王夫人就跟王谈提起这个,后者二话不说就点头道:“皇上给大臣分发了一些,并不多,试着种一种也足够了。”
种完这一茬,留种后就能再种。
反正听说这两个新作物都很好种,不挑土地,亩产还多,王谈就十分期待的。
他这边点头,王夫人也是个雷厉风行的。
正巧王家的庄子离拖尔弼新买的土地不远,拖尔弼家里能用的人不多,不像王谈出身大家族,也是官宦出身,家里的心腹老仆不少。
索绰罗来回跑也不方便,王夫人就把这事揽了去,帮着找来附近可靠的农人开垦耕种,庄子上的管事回头会去盯着点儿,都不必索绰罗他们操心了。
这自然好得很,索绰罗心里感激,跟王夫人的关系就更亲近了几分。
两家走得近的事自然也传到康熙耳边,他倒是不觉得有什么。
他反倒认为拖尔弼的根基薄一些,有王谈出手指点一二,以后处事也能更妥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