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9
道:“凝宸想不到也是应该的,读书人确实很多都想当官,但是最后能如愿的人寥寥无几。”
“在这学院里头虽然不能当官,却是朕的私人学院。可以说中举后可能外放,也可能留在京城当芝麻小官,就要一步步往上爬,三品以下的官员连上早朝的资格都没有。”
五品以上的官员在大朝的时候才能上殿,平日没有皇帝召见,三品以下的官员都很难见到康熙了。
但是私人学院里钻研算数,只要有成就,就有很大几率能见到康熙。
比起削减脑袋上朝当官,哪里有直接在皇帝底下办事来得直接?
可以说,科考给了寒门一个上去的机会,那么这次算数学院的建立,就是给了他们登天的梯子。
不管能不能上,他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么个难得的机会。
要是康熙心血来潮,只办这么一场,观望着打算下回才来的人不就要哭死过去了?
所以说这次来报名的人极多,也在康熙的预料之中。
顾凝宸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吗?
四书五经的科考这边走不通,走算数的话也是个捷径了。
哪怕暂时不能当官,以后也可能被康熙赏识破格当官。
实在不能,也有面圣的机会,亦是光宗耀祖的事了!
当然很多人四书五经不怎么样,想要来碰碰运气。
第一轮笔试就把大部分人都刷下去了,剩下不到一成的人。
这个筛选率还是相当吓人的,不过也说明大部分人就是碰运气,算数确实都不怎么好。
第二轮比试的时候刷掉了一些,却没有第一轮的时候那么可怕了。
好几轮下来,剩下的人越来越少,但是数量却一直没太大的变化。
这些题目对余下的人来说,已经很难把人分出来了。
康熙就起了兴致,出了几道题放在新一轮的笔试里面,然后这些考生就全军覆没。
主考官一脸惶恐,这轮笔试一个人都没剩下,新学院还要建吗?
顾凝宸得知后实在忍不住笑了起来,康熙也无奈道:“朕哪里知道这么几道题,居然一个都没能答出来。”
他还是让主考官把上一轮的人都留下,反正人数也不多,不算超了。
那些因为看着新一轮笔试题目,满脑子空白什么都写不出来的考生简直快吓死了。
他们出考场的时候一个个脚步虚浮,就像是三天三夜不吃不睡一样,把外边接他们回家的人也吓坏了。
一个个以为考不上了,转头有人来报喜,他们能进新学院,考上了!
他们都愣住了,还以为听错的,后来才知道最后的试题是皇上亲自出的,没有一人能答出来。
不过皇上仁慈,觉得余下这些人已经相当不错,给了他们进学院学习的机会!
他们高兴之余,心里原本那点小侥幸是彻底没了。
原本去考的人对算数还是自认十分擅长,要进新学院是轻而易举之事。
他们想着以后在皇上面前表现表现,算盘打得响亮。
如今这算盘就像是直接打在他们的脸面上,再也不敢想着在皇帝面前表现,只想着得进新学院好好学习,别是学得太差,反而被人踢出学院,那就太丢脸了一点。
康熙也没想到自己这一手,让这些书生收敛了小心思,终于好好开始学习算数,也算是误打误撞了。
新学院的先生也是个问题,毕竟如今擅长算数的人才实在太少了。
康熙不可能亲自去上课,王谈虽然擅长,户部的事情也多。
拖尔弼管着内务府,如今更是忙得团团转,压根抽不出时间来。
当然就他那个水平,也不敢去新学院献丑了。
顾凝宸就更是不可能去当先生,康熙又不想让传教士去新学院当老师。
毕竟如果几个传教士当了新学院的老师,以后这些书生就要称呼他们为先生。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传教士桃李满天下,地位不就比如今还要高了吗?
这不是康熙想看见的,更不想让他们带学生。
于是康熙想了想,就只能让新学院自学了。
学院里送去了不少康熙珍藏的算数书,有些是他亲自翻译后让人誊抄的,有顾凝宸帮着写的算数心得,然后也印刷成册了。
这些书让人誊抄了很多份,让学员每人一本,然后自己研读。
读完后有心得,可以每天上午在课堂上跟其他同学一起探讨。
最后要是达成一致,做出总结,可以记录下来再送进宫给康熙过目。
这样虽然缓慢一点,起码不必让传教士掺和进去,康熙也能把握住这些书生学算数的进度。
这样的学习方式在其他人看来十分奇特,毕竟学习四书五经的入门都需要先生来讲读。
算数这种更难的,不该更需要老师来引导入门吗?
顾凝宸却觉得康熙这个安排简直不要太合理,算数这种东西,如果已经有了基础,教是教不了什么,只能自己钻研才行。
要么会,要么就是一直不会。
同学们一起探讨也是个好法子,但是有些人能看懂,有些人依旧看不懂,这就把人分开了。
不过率先懂了的人给后边启发一下,能懂的也跟着懂了,这法子跟有先生没先生区别不大,反正就需要一个能启发之人。
谁做了第一个启发的人,那可不得了,哪个不乐意做呢?
可以说康熙把新学员也安排得明明白白,都不必派个先生过去,他们自个就能把积极性给调动起来。
不少观望的人感觉这方法不太靠谱,琢磨着是不是谏言一番,让康熙好歹挑选一两个算数不错的大臣过去当临时先生。
也不用每天去,偶尔过去看看就行了。
不然学院里面只有学生,谁知道他们在里面是玩儿还是真读书?
这费的还是康熙私库里面的钱,众人看着也不能浪费了去!
哪知道康熙这样的安排,过了好几年,这学院里毕业的学员都相当厉害。
他们有些留下当老师,大部分都奔赴各地,完成了历史上首次地理大测绘,勘测绘制了全国最详尽的地图,这就是后话了。
如今这些学员还在起步当中,康熙自然不会放任他们闲散来学习,每半个月需要交上来一篇读书心得。
详细写最近读了什么书,又对此有什么想法之类的。
哪怕学员不多,积累起来就不是大数目,顾凝宸担心康熙会累着,还提议帮忙看一看。
康熙就笑着道:“那不如咱们一起看好了。”
这一起自然是真的在一起,顾凝宸又坐在了他的怀里,一起看着手里一位学员的心得。
她心想这哪里是分担了,一起看,不都还是让康熙全看了吗?
康熙却一边看一遍跟顾凝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