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9


不会涌过来。”

见康熙感兴趣的模样,虎子就带着他们去小溪那边看那三道门。

那边还有守门人,看见虎子后不由诧异看了下他身后的人。

虎子跑过去说明一番,只道在旁边看看,很快就离开,守门人就没多说话。

他又跑回来小声解释道:“这三道门尤为重要,所以村长让人轮流来守着。三叔之前打猎伤了腿,不能做农务,其他人就让他一个人守着,什么时候伤好了再换人。”

守门也是村里给钱,算是雇佣,虽然也是不多,一个月就三十个铜板,对没有营生又伤了腿的人来说,勉强也能过活。

顾凝宸感慨这村里人关系倒是很好,因为这人受伤了,就把这个简单的差事交给他来做。

她又问了一下虎子,果然之前那些守门人不是年纪大了,就是受伤了的。

村里直接给钱,这些人都不愿意收,索性让他们做这个清闲一点的差事,还能拿月钱,既不是白拿,而是给村里办点事,就挺好。

顾凝宸看着这三道门,却需要人拉动绳索,才能彻底关上。

如果忽然涨潮,人来得慢了,或者动作慢一点,这门很可能就关不上。

康熙也发现这个问题了,就问了虎子。

虎子就笑着道:“这位老爷放心,靳大人修过的河道就没有涨大潮了,只有下大雨的时候稍微涨潮一点点,三道门足够让人放下来,也不至于很难办。”

不然守门人不是老人就是受伤的,要出什么事也很危险,自然是因为涨潮的机会不多,也不是大潮,才敢选这样的人来守门。

康熙点点头,又问道:“附近的城镇也有这样的门吗?还是只有你们这边才有?”

虎子答道:“老爷,都有的,是靳大人特地通知各个城镇和村落安上。”

之前有村民图方便挖了沟壑,被靳辅发现后没有责罚他们,而是统一让人挖了这条小溪,能经过大部分的农田。

这样一来,农田都能容易灌溉,彼此之间也不会因为沟壑的问题起纷争。

靳辅又担心涨潮的时候溪水暴涨淹没两边田地,那就是好心办坏事,又让人每个地方都安上三道门,以防万一。

康熙没料到靳辅连这一点都想到了,确实周全得很。

他也没有只听虎子一人的片面之词,接下来的几天坐马车去了旁边几个村子。

每天去哪里,就是早上出发后随意指个方向走。

别说康熙自己,就连马夫都不知道他们今天去哪个村落,自然就不可能有人提前布置了。

康熙很谨慎,还兵分几路,除了他自己之外,还让暗卫分开两个地方去看过。

暗卫回来禀报,确实跟虎子说的一样,沿岸的村落基本上都挖了沟壑和安装上三道门。

这些都看过后,康熙就回到船上,去了入海口的地方看看。

之前靳辅和朝臣的争议,在于入海口要不要建造减水坝。

减水坝其实就是建造一个铲子一样的建构,两边的铲子会宽一些,中间凹进去。

然后大潮水涌入的时候,一半的水流会从凹陷的地方走,就会减少冲向两边,保护了岸边受到洪水的冲击。

靳辅认为入海口不需要建这个,不少大臣却觉得需要,不然潮水就会涌入,让岸边的庄稼被淹没。

就连于成龙都认为需要在入水口建造减水坝,才会让康熙都开始犹豫了起来。

毕竟于成龙也是个清官,对治理河道也颇有心得,在安徽一带治理几年后成绩斐然。

别人的话康熙可以不听,于成龙也这么说,就让他对靳辅的说法没那么肯定了。

也是因为听了顾凝宸的话,康熙才决定亲自过来看看,究竟谁的话更有道理。

船只停在附近的港口,他们一行人坐马车到了入海口的地方。

海浪扑面而起,向入海口的河道而来。

顾凝宸站在康熙身边,一起观察着入海口。

海浪很大很高,确实如果涨潮的时候,就会蔓延到岸上。

不过岸边的庄稼离得远一些,只要不涨大潮的话,基本上是淹没不了。

康熙弯腰,在岸边伸手抓了一小块土,在手里捻了捻,还在鼻尖下闻了闻。

顾凝宸看着好奇,也凑过去闻了一下,泥土里居然还有海水的一点咸腥味,估计是盐碱地了。

果然康熙就说道:“被海水淹过的土地,之后很难种出东西来。”

被海水浸透后的盐碱地,短时间内就不可能种出东西来,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来恢复。

如果被反复浸透,那这个土地就算是彻底废了。

如今还是重视农耕的时候,土地被海水浸透是个大问题,所以当初于成龙提出入海口会出现这个问题,康熙就尤为紧张。

这次他亲自来看,发现被浸透的农田其实并没有。

靳辅早有准备,他让农人把田地往内挪了一丈,这一丈的地方就不种东西,还筑起了高一点的田埂,海水就不会冲到田埂之内的地方去。

顾凝宸也看出来了,如果这入海口修建建水坝,两边会抬高,方便中间凹槽的地方把水分流,就会让海水飞溅得更高。

这个田埂压根就挡不住,会让海水浸透的地方更远更多。

所以靳辅的说法是对的,根本没必要在这里修建减水坝,还可能因为抬高两边的关系,让田地反而有更多的海水浸透进去,毁了这些附近的农田。

康熙更是看得真切,站直身后,让李德全把脚下的泥土收拾了一罐子,把里面农田的泥土也收了一小把。

罐子上面贴上字,就能区分开来,他打算带回去。

然后让朝臣们看看,也警示一下自己,不能只听信其他人的话,亲眼所见,亲自辨认,才能分出真假来。

靳辅的说法是对的,于成龙竟然错了,这也让康熙有些诧异。

显然于成龙修缮河道的才能远不如靳辅,他不由庆幸没把靳辅撤下去。

康熙站了一会,被海水打湿了脚面也不自知,顾凝宸就提醒他道:“皇上,该回去了。”

他看着入海口的海浪点了点头,在马车上就开始写信。

顾凝宸有点好奇,却没有偷瞄。

康熙写得很是认真,一路上头也不抬,写完后才松口气,对上顾凝宸的目光就笑着道:“这是朕写给靳辅的,之前朕误会了他,只怕伤了他的心。朕写了南下经过河道的经历,见过种种都写上,靳辅他做得很好。”

靳辅做得很好,康熙要让他知道,自己亲眼看见了,写信去赞许他,安抚这位能臣的心。

康熙眯了眯眼道:“以防往后总出现弹劾他的人,朕就跟他商议一番,来一场君臣之戏。”

他爱看戏,也是巧了,靳辅也很喜欢。

康熙在信里提到他最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