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
帕子擦嘴。然后穿上鞋,一路小跑到膳房。就算是不认识路的人,顺着香味也能找到膳房,要是鼻子不灵敏,瞧着前方屡屡升起的白烟也不会找错地方。
更何况沿途往膳房张望的宫女、内侍无数,个个都在吞咽唾沫。
“膳房又在做什么好东西……”
“今天第三回 了!谁能有心事做事啊。”
“哧溜,这也太香了。”
好半晌才有人发现元石,“元庖厨,你回来了……”话音未落,元石已一阵风似的刮进膳房里了。
膳房里十多名庖人围着灶台。蒸笼下面沸水翻滚,咕噜噜响。笼顶水汽化作白烟,香味不断飘散。
元石:“里面是什么?”
一个肚子滚圆的庖人抓住他的手,“你可别伸手掀,走气就不好了。”
另一个庖厨说着火候差不多了。
圆肚子庖厨顾不上元石,连忙把蒸笼端到一旁的空灶台上。
“主子说要闷一盏茶的功夫才能掀盖,避免蒸饼回缩。”
什么蒸饼?蒸饼能有这么香。
元石只能眼巴巴等着,终于等到蒸笼掀开盖的一刻,他眼疾手快的抓起一个蒸饼,立刻被手指的触感震惊了。不是因为烫,厨子都不怕烫,而是因为雪白的蒸饼柔软的触感。他张开嘴咬一口,咀嚼,吞咽下肚。
“这……这哪是蒸饼?”
吃完一个拳头大的馒头,他又吃下去一个还觉得不足。
圆肚子庖厨不像同僚一般没见识。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十几人已做出第三笼蒸饼,虽说这一笼公认最佳,但也不是第一次品尝,吃惊程度有限。
“主子说,这是改良蒸饼。”
元石:“……行吧。”
干嘛不取个新的名字。
“你让开一点别挡着路,”圆肚子庖厨把元石推开,叫来送膳的内侍,捡出形状最漂亮的装进食盒里。元石殷勤的替他把食盒盖上,赔笑问:“嘿嘿,这蒸饼怎么做得的?”
圆肚子庖厨心里冷哼。
平时摆着一张老子天下第一的臭脸,求人的时候趴在地上学狗叫都愿意。
没脸没皮的东西。
作者有话要说: ……想吃馒头,刚蒸好的那种。哧溜。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出自唐代杜甫的《饮中八仙歌》。
第8章 馒头、柔如春绵
阿娇乘车来到长乐宫,方姑姑知道她要来,早在太极殿外等着。亲自上前扶住阿娇下车,面带笑意说:“老太太知道您要过来陪着她用早膳,把一大早跑来长乐宫的丞相都撵走了。”
现在的丞相是老太太的侄子窦婴,对阿娇来说是自家的亲戚。
“怎么不留丞相一起用膳?”
“老太太嫌弃丞相人烦事多,打扰你们祖孙俩说话。”
阿娇记得窦婴虽然是窦家的人,但政见素来与老太太不一致。要不是窦家没有更合适的人做丞相,老太太肯定是要把他给撸下去的。因此,两人的关系总是一阵好、一阵坏。
丞相被赶出去,肯定不是因为她。
不过朝廷上的事情,她没太大的兴趣。
一进正殿,笼子里绿毛勾嘴的鹦鹉大声嚷嚷:“阿娇!阿娇!”
声音粗糙,简直是对听力系统的巨大伤害。
“吉祥和如意呢?今天怎么把小绿放出来吓人。”
养鸟的内侍跪下来磕头,听到阿娇问话,又连忙爬起来回道:“老太太说小绿声音难听就是因为见的人太少说的话也太少的缘故,多叫它出声慢慢叫声就悦耳了。”
青君小声说:“哪位大人又惹着老太太了。”
程安打了她一下。
鹦鹉笼子挂在正殿廊下,进出的大人们全都要受一遍折磨。这只总也□□不好的小绿还是阿娇找来送给老太太赏玩的,它倒是十分的聪明,渐渐能叫出好几十人的名字。偏偏声音难听,往往不是安静一整日,便是疯疯癫癫地扯着嗓子叫个不停,直到面前没有能叫出名字的人为止,才会稍歇一阵。这样不服管教、无法驯化的鸟儿,在老太太的百鸟园里绝对是一个异类,却也没被老太太嫌弃。
阿娇装作什么都没听见,跟着方姑姑目不斜视的走进外堂。老太太听到脚步声,抬起头来,脸转向门口的方向:“阿娇来了。”
阿娇远远看到老太太斑白的头发,不知何为眼眶发热,一股酸意直往鼻尖涌,眼泪断线似的往下掉。她做出撩起宽袖擦脸的动作,惊得殿内伺候的宫女眼珠子差点脱框而出。诚然,阿娇并不是没在长乐宫哭过。她跟刘彻闹别扭,祭出的最大的杀器便是太皇太后。两人又常常闹别扭,以至于她在太皇太后面前哭诉是常有的事。
可她不管怎么哭,都不是毫无预兆的,至少让身边的宫女来得及给她擦眼泪。这么用袖子胡乱抹脸,也不怕把嫩嫩的皮子搓皱了。
便是方姑姑也有点拿不准要不要打一盆水过来给阿娇洗脸。
可阿娇根本没注意到众人的目光,紧紧挨着太皇太后坐下,双臂搂着太皇太后的腰。
“你这孩子……”
太皇太后有心冷落阿娇,叫她吃个教训。再怎么闹也不能弄伤自己身子!可现在一颗心化成水,软得不能再软。转过身,伸出一只手把阿娇搂在怀里。
“吃什么委屈啦?告诉外祖母。”
阿娇摇头,“没委屈。”她之前不懂事,现在怎么还能让老太太担忧呢!“就是许久没见到外祖母,心里想得慌。”
太皇太后不妨阿娇说出这样的话,忍不住问:“真的?”
“真的。”
“傻孩子,”太皇太后用手抚摸阿娇柔顺的头发,“这不就见着了!不哭了。”
老太太越是慈爱,阿娇眼眶越浅。她吸吸鼻子,想让自己能正常的说话,谁知道说出的每一个字都带着鼻音。
“外祖母,我给你带了好吃的来。”
老太太耳朵很灵,自然听出阿娇情绪还没恢复,却顺着她的意转移话题。
“上回你送来的红糖我还没吃完,又是别的什么糖吗?”
“不是,”阿娇揭开食盒的盖子放在老太太面前:“这是发酵过的蒸饼。您尝一个,已经不烫了。”
食盒一打开,发酵的面团蒸熟后特有的奇异香气冒出来。
太皇太后伸手拿起一个,她看不见,只能用手去感受蒸饼的形状。圆鼓鼓的、拳头大小,柔软而有弹性。站在后方的侍膳的宫女上前一步,对着阿娇行礼之后,先太皇太后一步品尝滋味。不过她只克制的吃了一口,形容道:“这物柔如春绵,色若秋练,香软适口,略有回甜。”
太皇太后一小口咬下去,先是为完全激发的面粉的香气惊叹,再叹发酵过的蒸饼完全不费牙。她见多识广,立刻意识到发酵的蒸饼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