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0


记,想着若是以后去了或是注意些当地忌讳,或是去看看那著名的景色。

但有一日在茶馆碰上了那天找她写情书的荷迁国姑娘。

“姑娘!你情书!太棒了!”

那姑娘在茶馆里大声夸了一通秦砚写得好,情郎收了当即就跟她表白了。

茶馆里别的姑娘一听也颇为心动,纷纷到了秦砚桌前。

“姐妹,可能帮我也写一封?”

“那我排第二个,市价多少?我给十倍。”

秦砚笑道:“别急,正常价就好。”

一时间秦砚就成了茶馆里的红人,每日都有小姑娘来找她写写情书。

甚至有一日来了个五六岁的小姑娘,踮着脚往桌子上放了三枚铜钱,糯糯地说道:“阿姐,我想……想给隔街的哥哥写个婚书。”

婚书她还真没写过,写的都是和离书。

秦砚笑着抱着她坐到了板凳上,问她:“隔街哥哥叫什么呀?”

小姑娘想不起来,秦砚只当是她一时玩笑,就顺便教她写了半天的字。

果然写了半天后,小姑娘拿着好看的字跑了出去。

秦砚去的只是一个寻常茶馆,富贵算不上,只是简简单单供人喝茶聊天,听听书的地方。

高门贵府的小姐们很少来,也没人认得她,倒也自在。

有高兴地找她来说有情人终成眷属,有时也有一厢情愿最后碰壁的。

小茶馆也变得门庭若市,客人多上了很多。

偶尔路过的京兆尹对这群人唏嘘一声,你们知道那是谁吗,就让人代写书信。

不过有时也有些奇怪的客人,比如今日。

“秦夫人,我也想代写一封书信。”

一个中年男子的声音忽然传了过来,秦砚一听便抬头了,这叫她秦夫人的可不多。

一看是中书令宋元霭,穿着一身便衣坐到了她对面的板凳上。

“宋大人,好巧。”

“不算巧,下官想求您办点事。”宋元霭拱手,姿态做足,“多有打扰,还望您见谅。”

“宋大人不必客气,不知是何事?”秦砚转念一想,中书令能有什么事求她“您可是想……娶续弦?”

宋元霭发妻病故多年,家中就一个独子,找她难不成为了这事?

让她代写情书?

“不是不是。”宋元霭连忙否认。

“您也知道下官此前办了错事,多有对不住您,但如今是真的没办法,才来的。”

“若是办不好,下官这脑袋都保不住。”宋元霭面露愁容,瞄了前皇后好几眼。

“大人不必如此说,你们也是秉公办事。”秦砚还是有些心虚的,虽说是她要和离,御史台她倒不可怜,中书省也跟着罚也是有些倒霉。

“不如说说所遇何事?”

“月中东瑜使臣来访,要定下通商国书,只是这拟诏的字迹,总要挑个好看些的。”

“下官平常在西盉境内发布诏令,那字迹看不过也就看不过吧,但这可是国书,马虎不得。”

在长安城一板砖拍下去,能砸死好几个不是状元就是探花的京官,谁能比谁字迹差多少?

但是一众人等中总要有个比较的,中书省那就是字拿得出手,靠笔杆子吃饭的。

直到他们遇到了皇后的中宫令,哎,漂亮!

宋元霭眼神暗示一番,但秦砚还没听懂,他接着说:“下官来也没别的意思,就是请您代写这封国书。”

“下官年事已高,早就不写那东西了,字实在拿不出手。您看……”

“?”秦砚满心疑惑,你拿不出手,中书省那都是吃干饭的?

宋元霭人精一样的心思,怎么会看不出纰漏,连忙感叹:“唉,中书省好几十号人,竟是找不出一个能写的。”

“毕竟是陛下交给中书省的活,也不好请隔壁同僚代劳,那不又成我们的罪过了吗?”

宋元霭说得逻辑完整,没有退路,只是秦砚还是疑惑万分,她就不算外人了?

“傅大人呢?”秦砚不禁问。

“前几日骑马摔了手。”

“和大人呢?”

“练功断了脚。”

“冉大人呢?”

“头痛失眠夜不能寐,看见公文就想悬梁自尽。”

还真是找不出人写这东西了?!

“而且吧,东瑜使臣这次来的是个女子,长公主的女儿,若是女子所写国书,那使臣会高兴很多。”

他们听闻是这样的,那郡主不喜男子,但此刻不管真假,只要借口颇真,那就行了。

“那使臣一高兴,是吧,咱这通商协定就签了,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啊!”

秦砚被唬的一愣一愣的,竟是找不出拒绝的理由。

“如此……”秦砚总觉得这事诡异,但害人中书令罚了半年俸禄,倒是很过意不去。

“如此也不会让娘娘,哦不,夫人白写。”宋元霭见前皇后松口,立刻跟上,“您看给您开一万两怎么样?”

宋元霭立刻从袖中掏出一叠银票,官印加盖,国库所出,如假包换。

“?”秦砚瞪着大眼睛看那推过来的银票,觉得那抠门的中书省好似改了性。

“您要觉得不够,这还只是定金,想要多少都成。”宋元霭豪爽开价。

“不必不必,举手之劳。”秦砚虽有疑虑,但不好推脱,更不好收钱。

但是,那是一万两银票啊!

“不行不行,这钱您得拿着。”宋元霭不容人推脱,还补上一句,“这可是国书,值得值得,您安心收下。”

“明日下官便派人到府上接您,多谢多谢。”

宋元霭强行让带来的侍女把银票塞给冬寻,挥挥衣袖便走了。

反正也不是中书省的钱,陛下还交代不必省着花,给谁不是给。

冬寻看着手里的银票,主仆两人面面相觑。

还有天上掉馅饼的事?

中书省分内阁和外阁,内阁在皇宫内,在外宫广明大殿旁不远处;外阁在六部之前,方便和六部交接事务。

秦砚坐着马车到了中书省外阁,被中书令迎了进去。

此前她还从未进过这中书省的衙门,今日一看简约奢华,应有尽有。

听说避免各部攀比,那三省六部的府衙都长得差不多。

秦砚被安排在了一处无人的厢房,她看着那个陈设布置倒是有些眼熟,看着有点像凤仪宫。

倒是会享受。

她也不挑什么,不过是写一封国书而已,他们要写什么内容她抄上就行了。

而且,一万两银子,抄一封文书罢了。

算起来比她和离可合适多了。

只是,秦砚想的太简单了。

“您看,这得改个字。”

“这句话得换一下,劳烦您再写一遍。”

一封国书一上午改了五六七八次,秦砚每每都默念“那可是一万两银子”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