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6
看,她就不舍得不穿了。”
一听好料子,妇女们纷纷好奇围观,摸到是缎子更是齐齐震惊,“这么贵的料子,押司娘子也说买就买吗?”
沈徐氏笑道:“这料子在缎子中算是普通的,只是胜在颜色鲜亮,适合年轻人,再加上是老主顾了,布庄掌柜给了低价,算下来倒也没有你们想的那么贵。”
沈丽姝自从发现她娘组织妇女工作小组还挺顺手,就把采购布料的内容也全权交了出来,她只负责出钱,于是沈徐氏这个当了十几年主妇、婚前也没上过班的家庭妇女,被迫跟着他们一起成长起来,近来不说雷厉风行吧,倒还真有几分能干模样,主持妇女小组工作没出过岔子,跟布庄打交道也不怯场。
当然这位布庄掌柜也不算陌生人,正是钱庄张掌柜的堂弟小张掌柜,跟沈家旺一起喝过酒的,自从那次合作愉快后,沈丽姝要的布料都去他家采购了,因此不管是她去还是她娘去,价格都差不多。也正是因为这层关系,沈徐氏才舍得买缎子回来做衣裳,且也只给闺女和两个在进学的儿子买,其他人都没有。
听到她说了价格,邻居娘子们的吃惊才缓和许多,依着姝娘他们赚钱的能力,这个价格倒也不是穿不起,甚至有个下半年要办喜事的婶子都心动了,像沈徐氏打听能不能也便宜些给她买半匹。
沈徐氏也滴水不漏的回道:“这个我也不敢瞎打包票,但嫂子若是就挑我这个料子和花色,下回再去布庄买料子,倒是可以跟掌柜说说情。”
那大婶欢喜的点头:“就这个料子这个颜色,正正好给我们家二娘做压箱底的新衣裳,婆家见了也要高看她一眼。”
大家伙都夸这大婶考虑周到,秦五娘和另一个邻居也来了灵感,纷纷问沈徐氏能不能帮她们买这个夏布,她们一摸就发现,这料子看起来平平无奇,就是要比她们买的柔软透气些,用来做夏衣想是汗都能少出许多,她们也想买些给孩子和家里干活的男人做衣裳。
沈徐氏也都应下帮她们问问掌柜,虽然心知小张掌柜不会轻易拒绝,却也没当场信誓旦旦,流程还是要走的。
女人们一边做针线,一边说说笑笑,好不轻松惬意,时间也过的很快,一眨眼就是下午两点了,沈徐氏一边做事一边忍不住向外张望,终于见到人回来了,却只有徐二舅一人。
第86章
捞钱的正确姿势。
徐二舅是挑着担子回来的, 一路行色匆匆,进门后也顾不上屋里还有许多外人,着急忙慌嚷道:“三娘, 还有饭菜吗?快快装起来, 我给孩子们送过去。”
沈徐氏见就他一人回来,还以为出了什么事, 心跳都吓得漏跳了半拍, 听到这话才缓过来,忙起身想去找东西盛饭菜,低头一看徐二舅担子里头还有几个食盒, 好奇问:“这是店里给顾客送菜用的食盒吗?”
“对, 姝娘说用食盒装, 盖上盖子就不怕落灰了, 正好店里的食盒也大, 装得下这些饭菜。”两人说话间, 手上动作也没有耽误。
沈徐氏很想问问孩子们情况怎么样, 仅剩的理智提醒着她家里人多口杂, 要是说话间, 二哥不小心说漏了嘴,透露了跟金额有关的消息,以后就没法假装低调了。
便只得忍住这份冲动, 抿唇道:“这么晚才吃,饭菜都凉了。”
“店里有锅灶,热一热就能吃了。”
看沈徐氏和徐二舅忙着打包, 秦五娘等人也都暂时放下手里的活上来帮忙, 她们可不像沈徐氏似的顾忌这顾忌那, 有人已经大咧咧打听起来, “她二舅,怎么还要你回来送,店里生意这么忙,姝娘他们连饭都没功夫回来吃?”
徐二舅当然不会告诉她们,姝娘正忙着带兄弟们清点这开业一个半时辰的收入,才没功夫亲自回来吃饭的。
他在沈徐氏紧张又期待的目光中,笑得一脸憨厚无害,“开店确实比摆摊要多干许多活,虽然顾客们早早吃完离开,可我们光收拾碗筷,就忙活快半个时辰了,孩子们为了招呼客人更是跑上跑下没得歇脚,腿都跑细了。忙完我就叫他们歇一歇,在店里坐着等我回来取饭,再说也就能歇上一个多时辰,寅末卯初时分又要开门营业了。”
听他说的这么辛苦,邻居大婶们也从日进斗金的幻想中走出来,点头感慨,“那这钱挣得也不容易,一般人吃不了这份苦。”
“可不是,干活的那么多都是孩子,太不容易了。”
“呵呵呵是呢,赚的都是辛苦钱。”徐二舅笑着附和了一句,刚好饭菜也被打包好了,拒绝了沈徐氏再去拿碗筷的提议,匆匆回了句“店里都有”,便挑着担子一阵风似的离开了。
徐二舅今天的工作量同样不轻松,他不但一早从镇上挑着满满当当的食材赶进城,上午还揣着钱满大街补货,在外面跑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回来后又在后厨和沈四伯两人,重复着挑水烧水洗碗又挑水的机械性工作,看起来没技术含量,其实都是体力活。
但凡他们力气小点都忙不过来。
所以沈丽姝才把这份工作交给他俩而不是其他小伙伴。
在这超负荷的工作过后,平时总是一脸轻松说打工比种地香的徐二舅,今天也终于切切实实体会到了打工人的艰辛。
想要在城里讨生活,需要付出的汗水和辛劳,一点都不比在乡下种地少。
但即便感受到了疲惫和艰辛,此刻的徐二舅精神反而前所未有的亢奋,让他可以忽略身体的疲惫,浑身充满了干劲,恨不得再战三天三夜。
因为从店里离开前,他正好看到沈丽姝和小伙伴们正熟练把钱都倒在桌上准备清点的一幕。
徐二舅当然知道,他们每天晚上回家都是这么数钱的,但他从来没见过,只能靠想象。
终于在有生之年,让他亲眼见证了这种大场面,徐二舅受到的震撼和冲击可想而知,当场原地满血复活也不过是常规操作罢了。
不知疲惫的徐二舅挑着满满当当的饭菜,依然身轻如燕,哼着小调脚步轻快回到店里。
一进大门,果然就像他跟邻居们形容的那样,店里一个客人都没有了,就连员工也没见几个,偌大的一楼大堂,就沈四伯孤零零坐在那里。
徐二舅忍不住问:“孩子们呢?”
惜字如金的沈四伯只是抬抬头,示意他们还在楼上。
他离开前,孩子们也是在楼上数钱。毕竟大白天的一楼不好关门,外头人来人往的,在楼下数钱,岂不是通知所有人随时来偷来抢?
一听都在楼上,徐二舅便以为还在数钱,一时间又失望又惊喜,失望是不能第一时间知道半天的收入,惊喜的则是他们数得越慢,说明数量越多。
这要是只有两三贯钱,怕是姝娘一个人就轻轻松松数完了。
算钱可是第一要务,徐二舅不能打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