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3


初的原材料——大周人过年时烧的真的就是竹子,为的是听那种噼里啪啦的声响。

既然没有火药,温晏然便不能随便把难以封锁在景苑中的新技术给拿出来。

温晏然略想了想,侧首对身边的宫人说了几句话,后者退下后,与其他宫人一道抬了一只铜盆过来。

盆里装着的是烧得滚烫的石头,宫人推开半步,提着瓶子往上浇水,须臾之间,白色的水汽散逸而出,清晰碎裂的声响随之传来,等水汽消散后,所有人都能瞧见,石头上裂开了一道缝隙。

温晏然笑:“热石遇冷自裂,之后把这个法子告诉辛侍郎,纵然南地冬日没有结冰,也不妨碍。”

她说话的时候,清晰地回忆起了当年课堂上被老师反复强调的知识点——大部分物质都是受热膨胀遇冷收缩的,然而水是例外,自己把石头折腾开利用的是这个知识的前半截,工部那些人用的则是后半截,恰好踩中了所有得分点。

*

北地前营内。

建平温度就不算温暖,前营此地就更加寒冷,早早下了雪。

作为一个性格跟温柔随和越来越没关系的营中主将,宋南楼当然不是因为做事拖拉才迟迟未曾动身。

为将者,不止要谋一战,更要谋全局,今年北地粮食歉收,边地部族必将因此不安,宋南楼虽然不是边营中人,也写信过去提醒边地将士,让他们早做防备。

北边边地乃是阎氏的地盘,他们早习惯了跟乌流部打交道,回信请宋南楼安心,一定会恩威并用,按住乌流不让这些人惹事。

第154章

虽然得到回信,宋南楼依旧有些不安。

如今年关将近,前营边上已经看到不少流民,朝廷当日其实也给了北地早稻良种,然而一是因为气温不够,二是因为此地世族豪强太多,整片北地被划分成了一块一块的小势力,朝廷的政令并不通常,许多官吏接到命令后,即使不肯明着违背,也一定阳奉阴违。

——随着[数据投放]模块的开启,本来就不算温和的关系愈发雪上加霜,几乎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虽然当地大族总是不配合宋南楼工作,但受到双方综合实力以及天子态度偏向的影响,一直没怎么占到上风,而且宋南楼事后回思,觉得那些人用心固然不善,但后果也没有多糟糕,当初那些人若是早早选择配合,前营周围那些城池,多半只是夯土为墙,等池常侍把水泥带过来后,则从土墙变作了石城,有效提升了前营的防御力。

纵然不日便要前往东地,宋南楼也没有放松对前营的管束,还勒令周边大族出力安置流民,免得引起动乱。

副将劝了几句:“若是将军态度过分强横的话,那些人恐怕又要参将军越权。”

宋南楼并不在乎:“我马上便要去东地,随他们参就是。”

副将知道上官心意已定,便不再多言,好在双方虽然有些摩擦,当地大族都按耐住了没有动手——副将想一想也明白了,反正宋南楼很快就要换个岗位折腾,本地人与其跟他接着斗下去,还不如暂时安分守己,尽早送他走人。

一名亲兵过来主营中禀报:“师将军的信已经送来。”

宋南楼跟师诸和两人在未出仕前就有交情,出仕后也保持着书信往来,一月之前,宋南楼跟师诸和谈及北地之事,双方的想法都十分一致。

地方粮食不足,就一定会死人,对那些边地少民而言,若是连活都活不下去,那还不若放手一搏,乌流部今年存在着大量的粮食缺口,他们的动乱之心已经炽烈到一定程度,绝非阎氏想法子给点安抚就能摁住。

亲兵眼见上官坐在那边看信,好半天不出声,主动开口问道:“不知将军还有什么吩咐?”

宋南楼忽然笑了下:“没什么事了,你们先去收拾整备,等年一过便出发。”又道,“让长史写一些帖子,请本地大族来赴宴,我在此为官数载,既然要走,总得跟人好好打个招呼,也算善始善终。”

亲兵虽然觉得那些大族未必想跟自家将军善始善终,还是尽责地把宋南楼的命令转达给了军中长史。

宋南楼没有虚言哄骗旁人,昭明五年一月末,他就带着人马,转去右营赴任,而宋南楼的接任者,传言也正在往此地赶的路上。

人都是善忘的,北地大族直面宋南楼的这些年,便慢慢遗忘了师诸和当年飘忽不定的行事作风——师诸和打仗时总是多出奇兵,虽然也算是平定东部的主力,然而他为人谦逊,喜欢将功劳退让给旁人,又一直掩藏在主将的光辉之下,名声便始终不显。

离前营一千里之外的地方,定义郡的边军竟然在阎氏将领的带领下,离开了原本驻扎的地方,往中原一带行去。

按理来说,边营兵卒不能擅离职守,尤其是不能随意往内地走,一位年轻的阎氏族人在刚知道这个消息时,很有些胆战心惊,然而一路行到此处,都没有被人阻拦,内心很有些不可思议。

阎氏将军给晚辈答疑解惑:“阻挡乌流贼进来劫掠,本就是咱们的分内之事,如今情况危急,少不得从权行事,我已经给京中递了奏报,请皇帝宽宥,不过当日温循能以拉练的借口跑到北地,我们如何就不能追索乌流来此?”又道,“其实北地大族早已对朝廷离心,我们若能起事,这些人纵然不敢明着襄助,私下里也会放任一二。”

当然,阎氏所谓的递奏折请皇帝宽宥云云,其实只是场面话而已,不管实际情况怎样,他们都需要有一个表面上能圆得过去的借口,让人觉得阎氏不是乱臣贼子,只是事急从权,才做了出格之事,而北地的官吏们也需要一个理由,让他们可以对阎氏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乌流部绕开防守进入中原,阎氏不得已带兵追击”便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由头。

其实按照阎氏本来的意思,让董复做这个名义上的大军首领最好——当日因为玄阳子的事情,本该回京中为官的董复又被扔回了定义这个苦寒之地,他乃是定义郡守,阎氏理论上的上官,双方此前其实一直相处融洽,然而在阎氏带兵前往中原时,董复却无论如何不肯配合,阎氏族人无奈,只能将人暂且捆了关押起来。

“叔父,前营兵卒众多,便是把咱们的人马都聚集起来,恐怕也难以攻下。”

阎氏将军颔首:“你说的不错,只是宋南楼已经离开,前营无人主事,这样的好机会,万一错过,恐怕再难遇上,我打算施计把此地骗到手中。”摇了摇头,“大周五处大营将领任免时,通常都是等新主将抵达后,旧将才能走,如此一来,营地兵卒便不至于失控,然而小皇帝做事任性,居然直接给这二人换了位子,才露出了些破绽,只要夺下前营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