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98


这家伙最看重的是张廷玉了,果然没错。

可是自家好几个孩子,都交给了张廷玉来帮忙教导,也真是把张廷玉当拉磨的驴了都不让他好好休息。

“四爷这话说的,既然让衡臣帮我们看孩子,总不能一点好处不让人衡臣沾吧?”珞佳凝放柔了语气,特意与胤禛提起自己之前的一个想法:“你看把晨姐儿许给溎哥儿,怎么样?”

现在晨姐儿已经十岁多了,而张若溎已经十四五岁。

按照这个时代孩子们成亲的年龄来算,张若溎在这一两年内就得开始议亲了。

这么个少年老成的稳重孩子,又相貌堂堂,必然会被许多人家盯上。倘若不先把他定下来的话,指不定就被谁家给抢走了。

当然,如今是国丧期间,他们雍亲王府必然会为老祖宗守孝一年,今年腊月前是不可能给孩子们提亲的,但是过了今年腊月就能提及了。

珞佳凝也是怕张若溎会提前被旁人家定下来,所以探探胤禛的口风。

谁知胤禛听了这话后,倒是犹豫起来:“溎哥儿是挺好没错,但是晨姐儿现在就打算着定下来许给他,会不会太早了些?”

其实胤禛当年在晨姐儿小的时候,看张若溎如此护着晨姐儿,也开玩笑般的说过等孩子长大后可把晨姐儿许给张若溎这样的话。

但是这些年,伴随着女儿越来越大,越来越乖巧懂事起来,他反而是有些舍不得了……以作为父亲的身份来说,他看哪个臭小子都不够好、都配不上自家女儿。

即便张若溎已经是年轻人里的佼佼者了,相貌读书人品都非常出众,那也不行。

珞佳凝一看就知道胤禛是个什么缘由不肯的,笑道:“我也不过是说说而已,若四爷觉得不合适,那我们再另外找。”

其实她是认定了张若溎这孩子的,但现在这事儿也急不得。

她现在还在为了太后的逝去而难过不已,今日只是借了话题顺口朝着四阿哥提了句,免得往后忽然说起来相中了张若溎这个女婿,再搞得他很抵触。

现在她就这么一提,等到日后再说几次,让他慢慢习惯了,磨一磨自然答应下来。

珞佳凝对自家夫君十分有信心。但凡她想要做成的事情,对着他多磨个几次,一来二去的他也就反对不起来了。

看到四福晋那自信满满的样子,胤禛犹豫着轻轻点头:“那就日后再想哪家儿郎合适吧。”

他总觉得四福晋这副模样好似是在计划着什么,而且很可能这个计划还和他有关系。

然而他没证据。

第197章

就在雍亲王开始陪伴皇上进出御书房开始, 朝臣们又开始有了新动向。

许多大臣依然觉得八阿哥是最为机敏的皇子,做事做人都十分可靠,依然在为八阿哥进言。

毕竟在他们的眼里, 那位八爷温文尔雅礼贤下士, 是个不可多得的儒雅之人。他们为了自己往后有个这样温和的皇上,而努力在皇上面前夸赞他们的八爷。

康熙帝大怒。

他自然知道八阿哥私底下是个怎么样的人,也知道八阿哥平时多么虚伪。

但是八阿哥露出那些马脚的时候,基本上都牵扯到了一些皇家私密的事情。康熙帝不能让这些私密的事情被外人知晓, 便也无法将牵扯进去的八阿哥的真实秉性告诉外人。

一来二去的,那些臣子们见皇上没能说出八阿哥“哪里不好”来,反而次次被他们给逼问得哑口无言, 他们就愈发笃定八阿哥并没有做出来什么罪大恶极的事情。

最起码, 在他们看来,八阿哥只是被皇上误解了。等父子俩消除了隔夜仇, 他们的八爷就还有机会问鼎那太子宝座。

其中以康熙帝所信任的重臣李光地最为活跃。

李光地如今七十多岁已经年纪大了, 早些年数次向皇上递了辞呈皇上都没准, 后来看他确实已经年老体弱, 这才准了他回到故土。

今年李光地重新返京,康熙帝本以为这个老臣是来和他叙旧的, 高兴不已。谁知事情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李光地居然是为了八阿哥胤禩而来。

康熙帝当着所有朝臣的面,强压着不满没有当众斥责李光地。回到了御书房,他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气, 把手中奏折“啪”地下摔到了桌子上,怒不可遏:“那李光地简直是恃宠而骄!恃宠而骄!看朕待他不薄,他就一次次试探朕的底线!居然还要为胤禩求情!”

康熙帝遥遥指着八阿哥府邸的方向,怒不可遏:“胤禩那种人,也配当太子?他们怎么想的?李光地又是怎么想的!他居然想要朕立一个不忠不孝之人做太子!妄想!”

皇上本也年纪大了, 且这些年疾病接连不断,这番怒气下来便气喘吁吁,整个人呼吸都不太顺畅了。

胤禛赶忙扶了康熙帝坐下,又给他抚着脊背顺着气:“皇阿玛无需和那些人计较。他们要为八弟争取,由着他们去。皇阿玛只管赞八弟好就是。他们不过是些老眼昏花的迂腐大臣而已,您和他们计较,倒是降低了您的身份。”

“对。老眼昏花,迂腐!李光地就是老眼昏花了看不清人!”康熙帝又气又怒:“枉费朕对他一番心意,他竟是如此糟蹋着!”

胤禛顺着他的意思说:“是的。他就是个有眼无珠的。”

“对!有眼无珠!”康熙帝愤愤然道。

他年纪大了,有些事儿就喜欢翻来覆去地说。

胤禛并不觉得自家父亲这样来来回回地讲有什么不好,他耐心地陪着康熙帝,一遍遍和康熙帝在那边“痛斥”李光地。

虽说李光地人不在现场,可康熙帝接连说了好多次后,到底是将心底的郁气给发泄出来了,心里头好受了许多。

“还得是你,知道朕的心思。”康熙帝怒气稍稍平息后,倒是对李光地的怨言少了一些:“朕明白他是个忠臣,也知道他是想为了朕好、为了江山社稷好。但他,实在是不知道那其中的许多情由。”

说的便是李光地。

康熙帝年纪大了,看着周围伴着他一起成长的臣子们也一个个老去,他的心里对这些老臣们多了一份怜惜之情。

他扪心自问,自己都有点“老眼昏花”的症状了,更何况那些还不如他的老臣?罢了,不予他们计较便是。

康熙帝到底是没有追究李光地在朝堂上“大放厥词”的过错,转而随便找了个由头打发了李光地他们。

这些臣子们也见好就收。

虽说他们非常希望皇上早早立储,可太后刚刚故去不到一年,他们略和皇上提议一下还行,逼迫太紧的话倒是显得他们不顾国丧之仪了。

但是,经过这么一出后,康熙帝愈发笃定,孩子们里头数老四最体谅他最懂得他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