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2
考生自备,稿纸也是一样,到了后来,由于科场舞弊屡禁不止,就由官府发放考卷,发放试卷时写明号舍,考生对号入座即可。
考棚一如他想象的那般破旧,考桌也上了年头,柳贺先将桌案擦了一遍,在将考卷用镇纸压上,待知县发表了一番宣讲过后,考试这才正式开始。
县试通常考五场,一日一场,第一场为正场,通过的士子便无需参加此后的复试,当然,第一场便能通过的士子毕竟是少数,因县试一过士子就自动获
得参加府诗的资格。
对这第一场,士子们自是谨慎又谨慎。
考棚之内针落可闻,今日日光极好,天亮之后就无需点烛了。
第一道题为“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这句话出自《孟子》,看到题目的一瞬,柳贺稍稍安下心来,幸亏不是截搭题。
丹徒知县姓黎,是嘉靖三十五年的进士,那一年会试由李本主考,李本算是严党的骨干成员之一,青词同样写得漂亮,柳贺便忧心这位县尊喜奇险文章。
所幸他担忧的事情并未发生。
第一道四书题的意思是,学习别人的优点来提升自己的品德,就是在帮助别人提升品德,因而君子最好品质的便是帮助他人提升品德。
柳贺将题目抄下,之后便静静闭眼沉思。
考场之中,诸生头脑灵活的已在稿纸上作答,也有如柳贺一般闭目思索的,公堂之上,黎县令目光环视一周,见众人俱是一片严肃神情,便轻轻抿了一口茶。
眼下正是会试举行的时日,镇江一府不知有几人得中,上一科黄榜无名,府尊大人再三严令,县试须取有真才实学之人,若县试中榜者通过府诗的几率太低,府尊大人严惩不贷。
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既然知府下了令,黎知县也不敢轻忽,不由打起十分精神来。
他之所以出了四平八稳的一道题,就是抱着测试考生真才实学的念头。
若是这数千学子中能有一位名登黄榜,自也是他在文教一事的功绩。
黎县令高坐台上,放在平时,柳贺必然是要关注一下的,好歹是一县主官,是他穿越大明之后见过的最大人物了。
可眼下柳贺的注意力却全不在这上面,考场中时间缓缓流逝,他皱起的眉头也慢慢舒展开来,腹中已是有了一篇文章。
第31章 考完
柳贺蘸了墨,思绪也如这墨一般在稿纸上化开,这方墨砚乃孙夫子所赠,柳贺平日用得极为爱惜,只在练字时才用。
此刻稿纸头一页,柳贺已写下“惟圣人取善有以助于人,此君子之善所以为大也”一句,之后他笔尖稍稍停顿,吸了一口气之后又写第二句,“盖善者天下之公理,圣人于取人为善之中……”
破题之句他所费时间最久,但题目一破,之后思绪便如流水一般源源不绝,承题、起讲之句皆不在话下,思绪翻转间,尧舜事迹、圣人品德都写在纸上,从“与人为善”进而得出以德治国的结论。
初入考场时,柳贺多少受到考场氛围的影响,思维有些发紧,大脑有种舒展不开的感觉。
但他考前一月的放松此刻恰好起了作用,看到考题时,柳贺便在脑中构建了一个框架,这道题该如何作答,文章的中心是什么,中心一旦确定,文章该如何写他心中自然有了计较。
柳贺在稿纸上写完这题,便将文章抄到考卷上,一字一句慢慢誊完,柳贺抄的速度不慢,专注力也在这一刻达到最高,因而很快就抄写完了,待得墨迹干了,他又将文章检查一遍,并未发现任何问题。
日头渐渐上来,柳贺头顶虽有考棚遮挡,但依然有一丝光线照在他考卷上,看久了便容易花眼。
柳贺看了眼天色,再看一眼漏刻,距离未时还差一刻。
一道四书题写起来的时间虽然不长,可思考的时间却不短,考到现在,有一部分考生累了,便拿起干粮等吃了起来,诸考生多数带的馒头,也有带鸡蛋的,柳贺的干粮吃起来虽然不味美,可他框里却有纪娘子做的韭菜盒子,韭菜放得少,怕在考场上串味,放了些粉条与鸡蛋,就算凉了味道也依旧不错。
第一场只考一天,不必过夜,所以柳贺带的都是方便的吃食,若是乡试和会试的考场,一考考几天,那锅碗瓢盆是必然都要带上的。
吃完饭,柳贺喝了些水,便沉下心来继续看第二道题。
第二道仍是四书题,出自《中庸》,为“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一句。
这是孔子自评,说君子之道有四个方面,我一个也未做到,子事父,臣事君,弟事兄,友应尽之事,这是孔子认为自己没能做到的四点,即孝、悌、忠、信。
若仅从字面意义上答自然不够,还是得加以拔高。
柳贺停顿了一段时间,他换了一张稿纸,思索的时间也很久,但稿纸上许久仍是空白一片。
他觉得这道题比刚刚那道要难不少。
因为这道题的重点在四个方面,要在几百字内将孝悌忠信四点全部展开讲,那比“与人为善”一点要难上太多了。
柳贺余光扫向四周,果然,众考生此刻也是被难住了。
“君子之道四”这一句是出自《中庸》,可若是四书读得不通的士子,恐怕会将这句与孔子评价子产一句混淆,“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可《论语》中子产的君子之道与《中庸》中的四点是完全不同的。
柳贺尝试下笔先写破题一句,却觉得归纳还不够精炼。
他稍稍放松心神,又将视线投向题目,考场中此刻的静谧正适合思考,柳贺将篇章原句默背了一遍,再下笔时,思绪又流畅了一些。
考试结束还有一段时间,倒是不必太过焦虑。
柳贺觉得,他现在之所以纠结,是因为他有强迫症,若是以刚刚所想的破题句去写,他未必不能写出一篇文辞流畅的文章,可他偏偏觉得破题一句缺了些什么。
那便继续想。
约莫又一刻钟过去,柳贺又提起笔,此刻他脑中所想又比刚刚更宽广了一些,他仿佛回到了在学堂练破题
的一个个下午,纵然一时半刻想不出合适的答案,但他只需耐心去思索,将所学理顺,答案便会自动显现。
柳贺终于在稿纸上写了一行字。
仅这破题两句,他便好似耗尽了千钧之力,可这两句出现在纸上的一刻,柳贺便如同迷宫探险一般,他找到了通关的诀窍,此后即便迷宫设置得多么眼花缭乱,题眼在此,就再难不倒他。
在这之后,柳贺下笔如有神助,速度越来越快,语句也越来越流畅,且各句之间的逻辑堪称严丝合缝。
写完!
这一瞬,柳贺才长长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