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4
了你保证,健甫兄你也要早日行事。”柳贺与刘中立笑道,“来京之前,恩师再三嘱咐我,治河定要谨之又谨,若是遇上难事,几位同年都是可托付之人。”
听得柳贺此言,刘中立心中默默无语。
谁人不知你柳泽远已将恩师得罪尽了,如今却仍大言不惭地将恩师抬了出来。
不过眼下柳贺官位仍高过他,且对方毕竟是当过帝王师的,柳贺日后如何还真说不准。
张江陵当年不也曾脱离官场数载,若是看嘉靖年时的情形,谁能料到张
江陵如今的风光?
因而柳贺这个面子刘中立还是要给的,若是府台问起来,自是有柳贺在前头挡着。
刘中立觉得,自己这位同年大概是年岁太轻了,急着办成事,好叫世人看看他这状元郎的厉害。
……
柳贺见了吴桂芳,将事与他细说了一番,河道下拨的银子本就专管河道事,至于是用来疏渠还是用来筑堤,那都是各地自由支配。
张居正将治河事交托吴桂芳,治河的银两当然是给的充足的。
“泽远莫要过于心忧,这水不是停了一日吗?”
柳贺巡视过高邮湖之后,到了晚上归衙,雨势倒是渐渐停了,但柳贺心中却没有那么乐观,第二日时,高邮、宝应二地已是派人前去将堤坝加固,风仍旧很大,天阴阴沉沉的,不知何时雨又会落下来。
顾为懂一些天象,他预估这几日恐怕还有雨,不过同知衙署内众人倒是乐观,似是觉得柳贺在没事找事。
有人将此事汇报给了扬州知府,扬州知府笑道:“柳三元初来乍到,本官也不能全不给面子,总要叫他做成一两桩事,这样他日后撞了南墙才不会埋怨。”
扬州知府这话说得倒是轻易,但是干事的高邮、宝应二地可就不乐意了。
“这堤坝春夏里加固倒也罢了,秋冬里也来加固,这不是折腾我等吗?”
“书生只知写文章,哪里懂得我等筑堤的辛苦?”
柳贺对高邮州、宝应县的要求都是尽快,因而河堤上这两日都是一派热闹景象,尤其在清水潭一处,柳贺更是格外重视。
管河的官员大多经验丰富,秋冬时节淮河发生水灾的情形很少,即便有,灾情也是小打小闹,不会殃及民生。
“上面一张嘴,底下跑断腿,这雨若是不下下来,岂不是辜负了我等日夜守河的辛劳?”
宝应县管河官员才抱怨了一句,只听风声又在作响,这一刻的风势比方才大了许多,随着风在河岸呼啸着,豆大的雨点忽然自头顶降落。
这堤坝经过几日的加固倒是更结实了一些,也有河工运了些石料过来,堆在堤坝外。
雨势越来越大,竟比那日柳贺巡查高邮湖时还要猛烈一些,刚下时扬州府上下还很平静,但这雨一连下了整整三日。
雨不仅下在扬州一地,淮安、徐州、泰州等地也都有水情。
……
漕督衙门中,吴桂芳听得左右来报,说淮河在高家堰一带决口,吴桂芳是彻底坐不住了。
高家堰是淮河堤防,在淮河中所处的位置可谓极其重要,淮安府本地有民谣称“倒了高家堰,淮扬不见面”,高家堰若是决口了,淮、扬等地的河流湖泊都必受影响。
淮河连着京杭大运河,两岸城镇众多,一旦爆发水灾,后果不堪设想。
黄河夺淮后,涌入南方的水形成了洪泽湖、高邮湖等大湖,二者原先都是南直隶境内的小湖,因黄河所携泥沙多,洪泽湖湖床一日高过一日,湖水一高,湖堤便修得比地面要高,最终让洪泽湖恍若悬湖一般。
但遇上水灾之年,湖堤挡不住水势,大堤溃败,百姓生计便极易出现问题。
吴桂芳任这漕运总督便是为了解决水患的问题,然而他计划还未实施,淮河便决了口,淮扬州县恐怕都要被淹。
更重要的是,眼下淮河不仅是一条普通河流,它也是南北漕运的关键路段,淮河决口往往会使黄河水倒灌洪泽湖,进而引发淤塞,漕运恐怕也会不通畅。
这一日,吴桂芳听得淮安、泰州、徐州各地来报,反倒是离漕督驻地最近的扬州府听不到什么声音。
吴桂芳一边安排人前往各地救灾,也不忘问手下:“柳同知可在扬州城中?”
水情
如此紧急,若是柳贺对此置之不理的话,他对这位张居正门生的评价必然要大打折扣。
“柳同知早已在清水潭守着了。”
“水情之前,柳同知命人加固了高邮湖两岸堤坝,对清水潭、丁志等湖口严加看守,目前高邮、宝应两地水情未危。”手下道,“方才柳同知发来书信,请淮安知府开菊花潭泄洪。”
“便依所请。”
高邮、宝应两地此时尚能自救,吴桂芳心中松了一口气,然而他人还未坐稳,就听门外又一书吏来报,说徐州、邳州等地相继被淹,水势一路不停,几乎已经逼近凤阳府、泗州城。
纵是吴桂芳这样任过封疆大吏的官员,此时也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凤阳府是何地?众所周知,朱元璋的老家,老朱家的龙脉所在地。
泗州城看似默默无闻,在地图上也并不是一块如何繁盛的地方,但这却是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及祖父的安葬地,也就是老朱家的祖坟所在,若是泗州城被淹了,宫中会何等震怒?
若是泗州城真被淹了,吴桂芳一个凤阳巡抚是扛不住的,就算加上淮、徐等地知府的项上人头,天子的怒火恐怕也无法平息。
自隆庆年以来,淮河便时常决口,因高邮湖、洪泽湖等地地势升高的缘故,这些大湖蓄不住淮河水势,淮安、高邮、宝应、盐城等地因此常遭大水浸泡,京杭大运河的漕运也常受影响,吴桂芳原计划缓缓图之,但按眼下的形势看,开通草湾河势在必行。
“漕台大人,雨停了。”
这一场雨下得又猛又急,以至黄河在崔镇决口,进而导致淮水向南,引发南直隶北方四府州的水患,吴桂芳案头全是各处报来的灾情状况。
他当即打算修书一封给张居正,提议恢复老黄河的故道,同时将草湾河开通。
信写了一半,吴桂芳忽然道:“派人去请柳同知来一趟。”
第125章 柳贺论河
柳贺一直在清水潭守着,高邮湖两岸堤坝虽做了加固,但究竟能否守住,柳贺心中也并无底气。
高邮湖毕竟是淮河入江的通道,换句话说,它并非第一波直面淮河洪水的,水势到了高邮湖时已有所延缓,可尽管如此,大水仍不断冲刷着堤坝,宝应高邮两地的河工们冒着雨在河岸边继续加固,若是水势再高一些,仅靠防恐怕是防不住的。
好在雨到第四天时就已经停了。
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