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7
两人所说的一半,在吴桂芳看来,他也是一位勤恳干事的正人君子了。
“东翁,学生看了河流图,草湾新河开通后,形势恐怕正如柳泽远所说。”瘦师爷细细指着河流上柳贺疏中所指之处,“东翁请看,此处两条河流是嘉靖年间所开挖,这两河通了之后,淮水在淮安府便只走新河,而不走正德以前开通的旧河。”
瘦师爷于水利上十分精通,而胖师爷虽与瘦师爷意见相左,但在瘦师爷点出问题后,他也在一旁不断补充,而吴桂芳聘请的其他幕客也在治水一事上纷纷提出自己的对策。
如吴桂芳这样封疆大吏级别的干臣,聘请的幕客往往不止一位,他漕运总督的官职虽不逊于巡抚、布政使等,但因漕运只管河漕的缘故,手底下得用的人才反倒不如巡抚等。
对于同一事,两位最受他倚重的师爷常常持相反意见,倒不是两人刻意对着干或者有私仇,而是这般做才能让吴桂芳从多个角度吸纳意见,进而做出最准确的判断。
吴桂芳与幕客们商量了整整一日,他将柳贺写的治水策仔仔细细看了一遍又一遍,再细枝末节的地方也被他注意到了。
除了筑何堤实践不足之外,其余如何冲刷黄河泥沙、如何正水位……柳贺都并非凭空捏造,俱在其后附了典籍依据,如《河防通议》、《至正河防记》,以及历朝史书上所讲的治河之策,连地方府志、县志中所涉的治河内容也被柳贺一一搜来。
且柳贺被发配治河才几月而已,从他的策论看,他对江北水系的了解丝毫不逊于各府的河道官员,甚至比一部分官员更加精通。
吴桂芳此前并不知晓柳贺已做到了这种程度,看过之后更是震惊。
他这下明白,为何柳贺明明因会试一事得罪了张居正,张居正却仍将人送到了他这里。
吴桂芳问胖师爷:“柳泽远给潘时良去信了,可有此事?”
潘时良即潘季驯,潘季驯嘉靖四十四年时治河,但因与朱衡在治河一事上意见不合而回了老家,之后隆庆四年潘季驯又被起用,却又遭给事中雒遵弹劾,如今仍在乌程老家待着。
但世人皆知,潘季驯是治水的能臣,朝廷官员中,他属于对河事了解透彻,又有一套专门的治河之策的。
“这……似有此事。”
吴桂芳笑道:“老夫并非对柳泽远不满,老夫当年治黄时,也是向治河的干臣请教过数回的,要想将河治好,必得听取各方想法。”
“老夫倒觉得咱们柳三元分外有本事,既能屈能伸,又不耻下问,日后前途必然远大。”
吴桂芳轻轻叹了口气:“被柳泽远道明了开草湾新河的祸处后,老夫一夜未眠。”
“东翁为河道事殚精竭虑,实乃百姓之福。”
“东翁也当爱惜自己身体才是。”
“老夫平生爱惜名声,自为官那一日起便立志要当个好官。”吴桂芳道
,“然而无论如何,要当好官就必须将百姓性命放在眼底,若这草湾新河开通后,黄河只自新河灌入,淮、扬、泰等地的情景恐怕要比这一回凄惨数倍,到时百姓该如何看我?”
“一思及此处,我便寝食难安。”
吴桂芳这话并非谎言,在正式上任之前,他已与张居正通过信,在信中,他简要地说明了自己开通草湾新河的设想。
他任官已有三十年,这一任漕运总督干满后,运气若好还能在京中任工部尚书一职,若是不能,这漕运总督恐怕就是他为官的最后一任。
换句话说,吴桂芳要带着建树退休。
草湾新河便是他想要创下的政绩。
但眼下,他这政绩极有可能变成祸害,这却是吴桂芳不想看到的。
他虽听取胖瘦师爷和其他幕客的意见,但他心中其实已经有些偏向柳贺了。
柳贺所献之策,条条框框道理分明,并非无凭无据之言,且柳贺在此次水患中力保高邮、宝应二地安宁,吴桂芳已向朝廷奏明柳贺的功劳。
……
过了一日,吴桂芳便着手写给张居正的书信,他这一封信写得极长,将自己治河以来所遭遇的困境及解决策略悉数写上,在书信的最后,他再附上了一份治水之策,正是柳贺此前交予他的那一份。
在信中,吴桂芳毫无保留地将柳贺夸了一顿,并告知张居正,若是想治河得力,他身边必须要有柳贺这般敢于直言、敢于任事的官员。
……
书信快马加鞭到达了张居正手中。
展开信后,张居正抚须一笑:“真有说的那般好?”
之后他便细读起了吴桂芳写的这封书信,读到最后,张居正也看到吴桂芳所附的那份治水策。
读完之后,张居正眉毛微微一皱。
第127章 治河策
张居正倒并非觉得柳贺献出的治河之策太过莽撞,而是在思索吴桂芳新提的治水之策。
吴桂芳此去任漕督兼凤阳巡抚,是他鼎力支持的结果,朝中自然有不赞同之声,但吴桂芳开通草湾新河的决定是他同意的,他允了吴桂芳放手施为。
草湾河开通一事原本就惹来朝中议论纷纷,此时吴桂芳上任不过几月,又改弦易辙了,此事恐怕会招来更多的麻烦。
张居正的性子非同一般的强势,即使是朝臣们不赞同占多数的,他也能够排除一切压力,让官员去做自己所能做到之事,但眼下吴桂芳更改太快,倒是给张居正出了个难题。
当然,若怕麻烦的话,张居正就不是张居正了。
张居正派人将工部尚书郭朝宾请来,朱衡致仕后,工部尚书一职便由郭朝宾任,此人是嘉靖十四年的进士,资历也十分之老,且任官历经户部、兵备、陕西、浙江,为官经验十足,且为人正直清廉。
治河一事上,此前有朝臣提出开通胶莱河以治理黄河水患,也是郭朝宾认为时机未到。
柳贺与郭朝宾宾也有一点交情,他考中状元那年,郭朝宾正任顺天府尹,便是他牵马让柳贺御街夸官。
“尚甫兄怎么看?”
郭朝宾思虑许久,道:“下官于草湾新河开通之事不甚了解,但此前下官之所以不赞同开通胶莱河,也是有这般顾虑在。”
“自嘉靖年来,工部有记载的开河记录便有数条,耗费可谓甚巨,然而效果十分不足,恐怕正如这信中所说,是新河开通致旧河淤塞。”
作为工部尚书,郭朝宾倒是不必算经济账,但眼下官员每逢治河便想到开渠,工部也派出官员在各地河道驻守,但黄河仍是连年溃堤,开河的效果绝非想象中那般有用。
即便是有,恐怕也不过是短短几年的效用,和开河所斥巨资相比根本不算什么。
张居正随后见了户部尚书王国光。
王国光对吴桂芳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