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7


有御史弹劾柳贺,说商人行商本就微薄小利,柳贺之举分明是与民争利,长此以往,扬州府恐怕会被他搞得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不过张居正及天子都没有受到这些弹劾的干扰,张居正

也未就此事表态,他若是说些什么,御史们还能找到攻讦柳贺的借口,可他偏偏什么也不说,这事就十分微妙了。

总而言之,扬州府中的商税之额着实令人眼红。

靠着收上来的商税,府中这几年的亏空被填补上了,柳贺还能分拨出更多的银钱用于水利、文教等事上,而不必全赖朝廷的拨款。

不过他行事大胆,因而不少人觉得,他在扬州知府任上恐怕也不会长久。

柳贺却不管外界如何评说,仍在做着自己的事情。

新年伊始,他除了例行公事的拜贺外,依旧去了高邮湖、兴化等地的堤坝探访,眼下堤已筑成,却仍需关注是否有需加固之处,也要防止有百姓在堤内开荒种田。

柳贺巡过各处河堤,去年夏天雨水不少,不过因黄淮分流、河道清过淤的缘故,河床并未进一步升高,有些地方被水冲过,但并未导致水患。

柳贺道:“仍要叮嘱各地官吏,将这堤维护好。”

到了宝应县时,柳贺等人已在堤上了,护堤的官吏却不见人,门关着,柳贺命人将门打开,人果然不在里面。

宝应知县这时才姗姗来迟,阴沉沉的天,他却满面红光,闻着也是一身酒气。

柳贺皱眉道:“本官再三叮嘱,官员当以身作则,你这满身的酒气,若是此时有一桩事,你便这般去见百姓,见上官?”

“本府三州四县本官都已巡过,为何独你宝应县堤上无人看守,人都到哪里去了?”

柳贺道:“本官今日就在这边等着,人何时来,本官何时走。”

过了一会儿,那看守的人到了,他见了这一众官员自是吓得屁滚尿流,眼下是新春,旁人都在家老婆孩子热炕头,唯有他守着这堤一整晚,今日他媳妇回家照顾老娘去了,官府也没人巡视,他便溜回家一趟。

柳贺训斥了宝应知县一番,又将看守之人一顿责罚,春节正是人人都松懈之时,但越是松懈,就越容易有事发生。

第148章 柳贺劝架

春节过后,天气渐渐晴朗了起来,扬州府中近日没什么大事,二月未至,秋粮已是纳齐,正要进户仓送往南京户部。

柳贺也度过了他在扬州知府任上难得的清闲时光。

沈鲤所说之言柳贺记在心上,但对自己能不能在扬州知府任上继续干下去,柳贺的心态倒是很平和。

他并不恋权,如今不过是遇上一个问题就解决一个问题罢了,扬州府中依然有许多问题,可惜柳贺能力有限,只是尽自己所能去做一些事罢了。

作为一府主官,柳贺平日在衙门中办公其实不多,他要么去视察河工,要么在田埂上奔波,在衙门中,柳贺通常会看上级文书或案卷,只有在无事可做的时候,柳贺才会拿文章出来读一读。

这和他年少时的生活完全不同。

不过柳贺如今倒不需要自己掏钱买书了,市面上若是有出彩的文章集册,书吏们会早早呈给柳贺,平日柳贺与好友们通信,他们在信中也会夹上一卷京城最新出的文集。

罗万化、黄凤翔几人常建议柳贺多出文章,去年他一篇《治河论》引得京城纸贵,若是再添几篇出成书,柳贺仅靠卖书也能成为京中大富。

柳贺此时穿着常服在院中读书。

这几日日光极好,太阳晒在身上暖洋洋的,没有一丝风,柳贺手捧着一本《宋史新编》读得津津有味,这是福建人柯维骐所著,柯维骐是嘉靖二年癸未科进士,与徐阶是同年,此人授官后并未任职,而是专心在家修史。

柳贺读着他这本《宋史新编》,只觉内容翔实有据,有明一代并无官修宋史,因而明人热衷于自修宋史,柯维骐这本《宋史新编》足足有一百八十万字,是他家居三十年而写出的大作,此书范式仿《史记》,有本纪、志、表、列传等分类,将宋、辽、金三史编在一书之上。

当然,柯维骐之所以声名大噪并非因《宋史新编》这一书。

——柯维骐十分敬佩太史公写成《史记》,因而在写这本《宋史新编》时,他也挥刀自宫,将全副身心投入到了《宋史新编》的创作上。

柳贺并不知晓此事是真是假,毕竟他不能亲自去验证,但传闻都这般说,柳贺觉得,这事真实的可能性很高。

柯维骐无疑是个狠人,考中进士本就是光耀门楣之事,这人却能放着到手的官不做,在家修了三十年书,这种毅力非常人所有。

在柳贺看来,这般有毅力的人,做出什么事都不令人奇怪。

柳贺将《宋史新编》中本纪十四卷读完,揉揉眼睛休息了片刻,滚团在他脚边懒洋洋晒着太阳,柳贺薅了薅猫毛,将手边的书放下,进而去看最近收到的几封文书。

文书上说的大多还是柳贺在扬州府征商税一事。

柳贺幽幽一叹,磨好墨,略一思索,在纸上写下“论商”两个大字。

他当年在殿试上论礼,可惜当官之后论礼法的实践却并不多,此时朝中关于商税的议论纷纷,除了抨击柳贺盘剥民利外,居然还隐含了柳贺重商抑农的指责,这一点柳贺是绝对不肯认的。

若非自邸报上看到,柳贺还不知朝中争论已到了如此声势。

唉,果然人红是非多。

要写文章与人争辩,最重要的是将自己摆在道德最高点,先祭出太/祖朱元璋,这样他天生立于不败之地。

柳贺先写,商税征收乃是太/祖所定,祖宗法度,谁也无权更改。

接下来,他便将洪武朝以来扬州府及各地商税的收缴情况一一道明,摆事实,讲道理,这一块柳贺向来擅长,洋洋洒洒写了数百字。

在这之后,柳贺才真正开始写自己对商之一事的看法。

到了万

历朝时,已有不少文人认为应当农商并重,可惜这种想法并不是主流。

柳贺结合如今大明朝的商事,再将未来商业的一些理论加进其中,为官之后,他写文章不求文辞精美,而是要让读文章之人理解他的观点,或者坦白一点,他希望如今的内阁执政者与天子能够明白他的想法。

这篇《论商》,柳贺写得比《治河策》更为认真,在大明朝,祖宗法度常被官员们挂在嘴边,然而官员追逐利益时往往以利益为先,一旦利益受到妨碍,他们立刻将祖宗法度摆出来。

官员们真的都认为必须抑商吗?

比如开海运一事,实则是为了加强大明与外界的货物往来,然而朝臣之中反对者众多,张四维受高拱提携时支持开海,高拱倒台,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