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26
黄老的无?为而?治感兴趣呢?
张良见状,难免有些黯然,侍立在侧听完了所有,最后待到梅石公讲学结束,终于迎上前去:“不肖弟子张子房拜见梅石公。”
梅石公不意在这里见到他,脸上显露出惊喜的样子来:“子房什么?时候也到了周地?”
又抚须笑道:“早知?你?在此,该让你?来讲的,也叫别家学派知?道,黄老后继有人。”
张良毕竟年轻,搀扶着?上了年纪的梅石公离开,又叹息道:“周国的土壤,是无?法让黄老之学生存的,您千里奔波至此,只?怕不能如愿了……”
梅石公听到此处,脸上的表情随之严肃起来:“子房,难道你?觉得我所讲授的内容,都是无?用的东西?吗?”
张良忙正色道:“弟子岂敢有这样的想法?”
又说:“只?是周帝崇尚法家,厉兵秣马,极力鼓动农耕,当前所求之物同黄老相悖,您想在周地宣扬黄老家的学说,就像是在沙漠寻求鲜鱼一样,恐怕只?能无?功而?返了。”
梅石公的神色略微柔和几分?,却问他道:“你?觉得黄老之说对?于治国,没有用处吗?”
张良摇头道:“怎么?会?只?是相较您所倡导的,并不适合此时的周国,也只?有大战之后,百姓凋敝,民生困顿,黄老之学才真正会有适合的土壤。”
梅石公于是叹息着?说:“我难道不明白这样的道理吗?周国武库里的矛和弓箭像崤山里的树木一样多,周帝的进取之心像金石一样顽固。他们现在厉兵秣马,改革图强,不就是在为了统一天下做准备吗?大战结束之后,会有多少年迈之人失去他们的孩子,多少稚童失去他们的父亲?而?天下之大,又会有多少土地荒废,多少流民沦为盗贼?”
“我正是看到了这样的以后,所以才更加要到周地来宣扬黄老之说啊!”
“法家固然可以强国,但苛刻过甚,同样会招致亡国的祸患,如若周帝能够听到我的学说,将其记在心里,诸国乱战之后休养生息,与民休息,哪怕只?是一丝一毫,也足矣安慰我了。”
张良肃然道:“弟子受教了。”
梅石公虽然上了年纪,但精神却很矍铄,就着?先前那个话题,继续道:“我知?道黄老之学与此时的周国国势不符,可是以后,总是会用到的。”
又看向自己身边这个年轻的后起之秀,语重心长道:“如果我不作声?,不往周地来,任由儒家与法家坐大,一起独占鳌头,知?道和修习黄老的人越来越少,百年之后,这样的道理,还会有谁明白呢?”
张良若有所思。
……
年轻的张良在周国的六皇子身上看见了希望,而?嬴政自己,又何尝没有所得?
一连数日?往来于弘文馆,除去阅读典籍之外?,嬴政也在观人。
每日?勤耕不辍、早来晚归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游走其中,希望结交权贵,仕途如愿的,不一而?足。
因为张良的提及,也因为那日?的短暂一语,他甚至于多分?了几分?心思在英侯家的公子身上,此后与之有过几次交谈,惊觉那也是个极为出众的可造之材。
英侯家的公子有个颇有意思的名字,唤作严肃,但是依从?嬴政来看,此人行事却并不严肃刻板,反倒是张弛有度,恰到好处。
该沉默的时候,他足够沉默,该言谈的时候,又能侃侃而?谈,面对?不同身份的人,他有着?不同的应对?方法,不动声?色的弹压那些因英侯而?来的有心之人,既不堕英侯门楣,也不会让人轻蔑英侯府上少教。
更令嬴政见猎心喜的是,严肃此人,分?外?勤勉。
每日?他到弘文馆时,严肃便已经到了,等?他走时,严肃仍旧留于此地,其治学之勤奋,令人瞠目。
多少人一见祖上得了功勋,便理所应当的躺下安享荣华富贵?
可此人却能从?荣华当中挣脱出来,专心找寻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堪称是难能可贵了。
有了张良的教训,嬴政接连观察了几日?之后,才慎而?重之的将严肃的名字写在了屏风上。
而?与此同时,六皇子近日?流连于弘文馆的事情,也难免的传到了有心人的耳朵里。
“六皇子吗,”首相江茂琰百忙之中听下属言说此事,眉头微动:“就是昔年全妃诞下的那位皇子?”
下属应声?道:“正是那位。”
江茂琰又问:“这位六殿下,素日?里性情如何?”
下属道:“孤僻少言,天资聪颖。”
江茂琰心思浮了一下:“仿佛不曾听皇子师提起过他……”
下属道:“不然怎么?说这位殿下天资聪颖?”
江茂琰会意,不禁微笑起来,捻着?胡须沉吟了几瞬,复又摇头:“这件事与我们没有关系,不必再去打?探,只?当做不知?道便也是了。”
“先生!”
先前在弘文馆与儒家论战的石濛急了:“倘若六皇子有意,那您或许……”
江茂琰闻言不过一笑置之:“向来能够青史留名的法家门徒,有几个能够得到善终?而?主持变法的朝臣,又有几个能够得享天寿!既入此门,难道连这点觉悟都没有吗?”
向来诸国变法,从?来没有不流血的,不然既不足以改变旧俗,更不能够震慑权贵与百姓。
为了变法,周帝下令处死了公然破坏新法的宗室,而?大皇子的两位老师也因为违背了律令而?被处斩。
天地君亲师,虽然此时儒学还没有成为社会思想的主流,但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羁绊,却也是天地之间仅逊色于父母之恩的一种情感了。
大皇子的两位老师被收监之后,大皇子第一时间派人前去说情。
江茂琰坚持依法论罪,将人遣回。
大皇子闻讯虽怒,却也知?道父亲看重此人,遂亲自登门,以后辈礼节拜见江茂琰,希望能够保全两位老师的性命。
江茂琰闻讯之后避而?不见,从?后门脱身,入宫请到皇帝的旨意,马上将那二人明正典刑。
百官为之悚然,继而?变法之事畅通无?阻。
皇后闻听此事,马上下令厚赐江茂琰,称赞他乃是无?双国士,不为外?势所折腰,又为皇帝得此贤臣称贺,国家之兴盛指日?可待,处事堪称滴水不露,面面俱到。
相较之下,大皇子的反应就要逊色的多。
闻听两位老师的死讯之后,便有怨囿之语传出,此后虽然得了皇后提点,勉强与江茂琰维持着?情面上的平和,但梁子到底是结下了。
周帝膝下虽然有七位皇子,但除去皇长子之外?,剩下的要不就是资质不堪造就,要不就是不敢与皇长子争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