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8


中甚至在圣上面前,尚且能说上几句话。”

老王妃拳拳爱护之心,顾婵漪铭感五内。

她缓了缓神,语气坚毅,“阿媛知晓,老王妃安心。”

目送顾婵漪下马车,缓步踏进郑国公府的大门,老王妃长叹一声,面露担忧。

“十六岁的小姑娘,孤苦伶仃在这京中,却要独自面对包藏祸心的亲眷,真是让人放心不下。”

周嬷嬷放下车帘,轻声劝解,“老王妃无需担心,小主子早早地便遣人进了国公府,定然能保三姑娘安然无虞。”

老王妃闻言,眼睛明亮,眉间忧愁一扫而光,“真的?”

周嬷嬷笑着点点头,主动解释。

“小主子行事谨慎,且事关女子闺誉,更是周密慎重,老奴也是意外得知。”

还在崇莲寺时,虽隔着小竹林,但周嬷嬷时常往顾婵漪的小院送些吃食。

那日途径小竹林,却见竹林无风自动,周嬷嬷便停了片刻,却闻到了府中侍卫身上的熏香。

极淡,且混在在竹叶清香中。

若不是周嬷嬷天生鼻子比寻常人的灵敏,不然也察觉不出这抹香。

小主子身边的侍卫,却悄悄躲藏在这竹林中,不是躲在他们院落的那边,却是藏在这侧。

府中侍卫皆有数,带上山的只有寥寥数人,偏偏让其中一个在这林子里。

既不是老王妃的吩咐,那便只能是小主子派下的差事。

周嬷嬷当即便留了心,在七月初,却发现山上的侍卫少了一个,周嬷嬷原以为那侍卫下山办事去了。

但刚刚郑国公府的小厮开门,使人进内宅请老夫人,那被派去请人的小厮,身形模样与府中不见的侍卫极其相似。

如此,周嬷嬷当即想通了其中关窍,哪里还会不明白。

想来小主子在六月底的时候,便知道顾三姑娘想要回府了,怕三姑娘孤身在国公府被人欺负,便遣人乔装进府,暗中保护三姑娘。

老王妃听完前因后果,顿时喜上眉梢。

“阿媛刚刚过十六岁的生辰,我家子攀年初及冠,年龄合适。

阿媛性子温婉随和,却不懦弱怕事,子攀面冷心热,谋略在胸,两人性子也相配。”

老王妃拧眉,“只是阿媛年幼失恃,老国公也早早地走了,那阿媛的婚事该找何人相谈。”

“郑国公?”老王妃思量片刻,摇了摇,“他自己还是个未婚小子呢,且远在北疆,如何与他商谈阿媛的婚事。”

周嬷嬷见老王妃这般愁眉,不禁出声提醒。

“老王妃莫是忘了,三姑娘的母亲乃鸿胪寺少卿盛淮的幼女,三姑娘的外祖虽不在了,但她还有两位舅舅和一位姨母。”

老王妃拧眉想了片刻,终于想起了盛淮是何人,她拍拍自己的额头,欢笑不已。

“我确实是忘了,万幸你还记得,回府后让人去查查,看看阿媛的舅舅和姨母如今在何处。”

顾婵漪全然不知老王妃在盘算着给她的长辈们送信,试探他们的口风,欲定下她与沈嵘的婚事。

她只知面前这位吊梢眉三角眼的老太太,不是个好对付的硬茬。

郑国公府主院后侧的兰馨院,主屋正厅摆放两盆冰块,打扮齐整的婢子站在盆边,轻轻打扇,送来清爽凉风。

上首红木椅上,坐着位身穿棕红绣牡丹褙子的老妇人,与王蕴如出一辙的吊梢眉三角眼。

顾婵漪身前摆放蒲团,然而,她并未跪下,而是微微屈膝,行普通福礼。

“阿媛见过祖母,给祖母请安。”

王氏抬眸瞥了一眼,并未作声,而是端起面前茶盅,慢条斯理地喝了一口。

顾婵漪屈膝蹲了一会,腿上便传来阵阵酸麻,然而,她不能轻易落人口实,只得乖乖蹲好。

过了半盏茶的功夫,顾婵漪的额际已有细汗流出,王氏这才出声,“起来吧。”

顾婵漪直起身子,在绣鞋中,微不可察地动了动腿脚。

“听下面的人说,是礼亲王府的老王妃送你回来的,可是真的?”

王氏眼睛锐利,直直地看过来。

顾婵漪颔首,轻描淡写地开口。

“回祖母的话,确有此事。

二姐姐在崇莲寺中扭伤了腿脚,府中马车不大,恰巧老王妃让我为她讲解经文,我便坐了老王妃的马车。”

第二十一章

偌大的兰馨院寂静无声,随侍的奴仆静立两侧。

王氏闻言,眉头一皱,面露不虞,“娇姐儿既然受了伤,为何不让她坐老王妃的马车?”

顾婵漪抿唇,怀疑这位老人家到了岁数,耳目已经开始退化了。

她扬唇浅笑,歪头看向上首之人,目光单纯无辜。

“可是,二姐姐看不懂经书呀,老王妃要的是能给她讲解经文的人,二姐姐能讲解明白嘛?”

王氏一噎,过了好一会,才懦懦道:“左右你已经回来了,得空教教娇姐儿。”

顾婵漪很是大方地点点头,意味深长,“佛经上皆是劝人向善之语,二姐姐若是想学,自是好事。”

王氏默然,抬了抬眼皮,将下面站着的人,从头看到脚,细细地打量了一圈。

几年未见,她怎么觉得大房这丫头,口齿伶俐了许多,说话夹枪带棒的,明明上山之前,还是三棍子打不出个屁的闷葫芦。

王氏嫌她在面前碍眼,挥了挥手,面露不耐。

“既然回来了,便好好待在自个的屋里,别乱跑惹事,下去吧。”

顾婵漪蹲身行礼,转身大步离开。

走出兰馨院,沿着长廊往前走,便是郑国公府的主院,松鹤堂。

顾婵漪站在长廊拐角,定定地看向不远处院门紧锁的小院落。

院墙上是探出头来的石榴树,橙红的果子挂在枝头,很是喜庆。

这间宅院是祖父年轻时置办下的家业,松鹤堂位于整个宅子的正中心,一直是祖父住着。

后来大房二房分了家,祖父和王氏搬到了后面的兰馨院。

松鹤堂便成为了父亲与母亲住的院落。

祖父此举,即是明明白白地告诉王氏与二房,日后当家做主的是大房。

在顾婵漪出生前,祖父便已然驾鹤西归,她只能从旁人的只言片语中认识祖父。

她想,祖父是个明事理的人,奈何偏偏娶了王氏这个继室。

顾婵漪的母亲去得早,且他们大房只有她与兄长,她更是年幼,是以父亲便让她与阿兄住在松鹤堂。

自她有记忆以来,盛嬷嬷和小荷贴身照顾她的饮食起居,每日晨起,她便跟着阿兄一道在小院子里扎马步。

古人言,男女七岁不同席。

她六岁那年,父亲命人收拾松鹤堂东西两侧的院子。

东侧的竹猗院,是阿兄的院子;西侧的听荷轩,则是她的住处。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