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


明军队护送陈天平返回安南。

护送队伍的人数已经说明了问题。朱棣对胡家父子已然不信任,认为陈天平的生命安全会受到威胁。

然而,一件彻底超出大明君臣预料的事发生了。

胡家父子没有等陈天平回到安南王宫再搞小动作,他们胆大包天,在半途就以数万人伏击了明军。数万对五千,敌我兵力悬殊,明军不幸溃败。陈天平被杀,不少明军俘虏到安南做苦力。

安南国的这一波操作是一点都不遮掩了,哐哐哐往朱棣的脑袋甩巴掌。

胡家父子就差叉腰狂笑,他们就是耍人玩,把大明骗得团团转。哪有什么恭顺臣服于宗主国,从头到尾都是骗人的。

黎季犛父子,前后反复,内里藏奸,欺君罔上,所图甚大。不仅仅是颠覆陈姓王朝,更是公然踢翻了大明制定的朝贡秩序。

对此,朱棣该怎么做呢?】

朱元璋看到此处,没忍住,拍案而起。

“当然是打它啊!用最猛的兵力打,把它打到死透了才行,让它没活着喘气的可能性。”

什么?

他亲手定下的《不征之国》国策要怎么说?有人敢用祖宗之法不可变去说嘴?

那是什么东西,当放屁好了,不必搭理。

说得文明点,做皇帝就是要懂得变通才行,不可以是只听老爹话的乖孩子。

朱元璋激动过后,下意识左瞧瞧右瞅瞅。

书房内别无旁人,不可能有人看到他突然的失态,更不可能有人知道他几乎把自己给骂进去了。

怪谁?

怪就怪黎季犛,那贼子小人反复无常,罪恶滔天,属实当诛。

【永乐四年,朱棣发布诏令调集各路兵马至云南。永乐五年,号令八十万将士出征。

据后来学者考证,推测实际出征人数不满八十万。这不是关键,关键是大明出兵后,势如破竹,前后不到半年时间就深入安南大获全胜,擒获黎季犛父子入京。

这次的胜利无疑有着非凡的时代意义。

安南之地,自秦朝嬴政开始就将其划入中原王朝的领土。直到唐朝灭亡,安南脱离中原王朝统治,历经宋、元两朝都未能将其收服。

朱棣的这一战,是时隔四百多年的一次大胜。安南之地,也就此重归中原王朝的版图。】

朱元璋见此,终于松了一口气。

坐回了椅子上,抄起茶杯,灌了一口茶。

拿下安南就好!

尽管不想夸奖,但他下意识觉得永乐帝不会让他失望。

深吸一口气,又恢复平静。

他才没有很激动地看水镜讲故事。

刚刚只是一段小插曲,后面的内容一定可以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淡定,他一定能很淡定。

第12章 第十二章

◎。◎

朱元璋又摆出了悠闲姿态,但看到水镜中的话锋一转。

【令人遗憾,大明实现了时隔四百多年将安南之地重新收归中原王朝,可对它的直接统治没能维持太久。

短短二十年,永乐帝的孙子朱瞻基终是下令将明军撤出,安南回到了藩属国的位置上。表面上有现成的理由,朱八八金口玉言,定下的不征之国国策摆在那里。】

朱元璋:划拉到自家地盘上的土地居然又退了回去?

这时候就想起来他说的不征策略了?可他听到这个消息无法不心疼,非常舍不得,从没得到与得而复失有着很大差别。

【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方方面面。简单概括,安南之地脱离中原王朝已久,要将其彻底收服颇有难度。

永乐五年,明军势如破竹般获胜,但此后多年安南民间的反对势力络绎不断地涌现,造成兵祸不停。哪怕朝廷在安南推广儒学,意图从文化根源上使其心想向大明,但收效不明显。

朝廷考虑到投入与收支的不平衡,当时也没有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拿下这块土地的理由,没有在安南发现潜藏的巨大利益,终究选择了放弃直接统治,只将它收做藩属国就行。】

朱元璋叹了一口气,他定下不征之国,其实也是出于这种考量。

开疆辟土固然振奋人心,但是要好好地经营一方不是容易的事。可惜归可惜,心疼还是心疼,可放弃安南之地也是理智的选择了吧?

【如今回望,想来不少人会感到遗憾。假设安南之地一直归属中华,就问一点,国家对于南海海域的主动权与掌控力会有什么变化?】

朱元璋刚刚想放下安南一事,哪想到会看到这个问题,偏偏水镜没有再继续说。

【扯远了,咱们是回顾明朝旧事,不是假设平行时空的存在。说回正经主线,郑和下西洋。】

朱元璋:不!

朕,我,咱可以听一听那些不正经的支线。

水镜的画面不以任何人的意志转移。

【从安南国胡家父子的出尔反尔,不难看出藩属国的忠诚不会天长地久。大明有必要派出强大使团在南洋巡视,遇到问题能以武力有效解决,方能震慑四海。

正如我们所知,尊严与和平永远在剑锋之上。不征的前提是拥有征服天下的实力。

下一次西洋不够,那就七次下西洋。让大明的威慑力不再局限于陆地,随着强大水师出航远行,继而震慑东南亚。】

此时,水镜画面突然一变。

秃顶没鼻子手持荷花的小人不见了,取而代之是从高空万丈急速俯冲向下的镜头。

霎时后,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出现在视野里。

瞬时间,朱元璋的耳畔充斥怒海惊涛声,被眼前场景震惊住了。

茫茫大海,浩浩荡荡的船队由远及近驶来。

烈烈风中,数百「明」字的旗帜迎风飘扬。

晴空万里,波光粼粼。

声势浩大的出使船队,还原出一段如梦似幻的明朝海船舰队景象。

这一幕过于逼真。

观影者仿佛伸手就能触摸到这庞大船队。

当镜头拉近,精准还原出海船的外观构造,就连木头纹理都清晰可见。

【特别感谢“请咕咕在码头吃大餐”制作郑和船队出洋的模拟影像。配合这段视频,能更好解读史料。】

朱元璋定了定神,不得不承认他被震惊了。

去年水镜出现,除去底部文字,他看到的不是傻站着一动不动的丑小人,就是过于简洁的器物静态示意图。

此时此刻,神乎其神的影像扑面而来,一支近乎真实的庞大海上舰队迎面袭来。

这代表了什么?

不只看到史上郑和船队的庞大,更是以管窥天,窥见了一个令他倍感茫然的后世世界。

朱元璋眼底透出一丝迷茫。

他站在洪武二十六年的时间点,不难假想一千六百多年前的秦朝恢弘气象,但无法想象再过多少年竟然能发展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