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5
:出生晚,难道就占不上便宜了?不行,总得想办法在世界历法上占有一席之地。
后世认为工业革命是分水岭,以此为基点,人类历史发生变化。
那就从这里入手。自己应该看不到那天了,但大明等得到推动工业革命。就让“明前”与“明后”为代称,明朝成为一个新时代的标准点。
不论观影者怎么畅想,水镜都在平稳播放着。
【BP所示的“距今……”,是考古学上的年代标记法,标准年选择了1950年。
理由有两个。
其一,碳十四年代测定法是1949年建立的,1950年起被批量运用。
这就很好理解为什么国际考古学大会一致通过以1950年为标记法元年,就是一种纪念日的感觉。
另一个理由,看似与考古无关却也有关。
碳十四检测年代,主要是测量碳元素C14与C12的比值,那么什么会大规模影响自然界中的碳元素变化?
答,核辐射。1945年,美国成功试爆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
后来,我们都知道的隔壁的小日子吃了两颗。五六十年代,全球性的大规模核试验出现。
受到核辐射影响,碳元素数值波动异常。
1950年被认为考古学上计数标准年,也是在说要排除这样大规模的干扰因素。】
随着这句话落下,只见水镜里切上了几张黑白照片,显示核爆后的场景。
嬴政与朱元璋当即眼神一凝,不由目瞪口呆。这就是后世的军事技术吗!
朱元璋更是心头猛地一沉,为什么是美国先搞出了如此可怖武器。
他越发感觉到了危机在逼近。终是懂了为什么阴阳合历被阳历取代,更窥见了潜藏历法变动在此之下的国家动荡究竟有惨烈。
肩上更是有万斤重。
他更加懂了,明朝站在历史的岔路口,所做出的选择有多重要。不同的选择会带来如何的天壤之别。
水镜:
【收!咱们返回来看岩土中的植物数据。
这组岩土数据能够对应到的时期,分别夏朝、商朝、商末周初、战国末年、明朝的三个年份、清朝与现代。
再看不同的孢粉数据,分别体现出当时的气候干湿程度。
其中有一组孢粉数据很显眼。
木本植物花粉急剧减少。与此同时,藜科等草本植物花粉的迅速增加。它意味着当时气候的异常干旱,到了特大旱灾的程度。
好,来做配对了。
时间线是一份数据,孢粉数值是另一份,它们能组合成一张表格,看出各个朝代的气候情况。
问,哪个年代是老倒霉蛋,遭受了特大干旱?】
水镜前。
嬴政舒了一口气。很好,选项里就没有大秦。
朱元璋忽然迎面中了三箭。
九选一,大明还占了九个年份里的三个。难道真是大明会遭遇特大干旱。不,他不信自己是老倒霉蛋!
作者有话说:
1、《全新世中后期开封西郊黄泛沉积序列的孢粉记录》,《地理学报》,作者:刘德新,马建, 谷蕾,陈彦芳
2、有关开封城摞城,参考文章《北宋都城新郑门遗址与开封”城摞城“》,其中还有不少图片便于更清楚了解城摞城。葛奇峰·著,刊登《大众考古》
3、有关Bp/bc/ad的解释与来历,参考文章:《文物标签上的距今xx年和公元xx年》
第40章 第四十章
◎。◎
水镜:
【孢粉数据对应哪个年代发生特大旱灾, 九选一,现在大家心里有了一个选择。
我知道有些观众急着听到答案,可能立刻、马上、一秒不停就反手度娘, 去查历史上旱灾最严重的年份。
但劝你们不要急, 带着你们选的答案看下去, 很快就能判断是否选对了。】
水镜前, 朱元璋接连三次深呼吸。
不急,他不急。最坏就是大明的某一年发生特大干旱,难不成还能有更坏的情况出现?
水镜里画面一变, 给出了几张新表格。
【之前,我们了解到通孢粉能判断某个时期的植物分布,从而推测气候情况。
在考古历史气候变化时, 当然不仅用到孢粉测量,还能通过冰川冰芯、树木年轮、洞穴堆积物等提取自然证据。
另外, 从文献记载中寻找人文证据。将自然证据与人文证物相结合, 从多方面多角度构建出历史时期气候。
需要在此特别说明,以目前的科学技术, 在重建地球历史温度变化时, 其结果存在不确定性。
考古全球气候演变需要大规模的数据去支撑, 但因可查的自然样本与文献资料分布不均, 导致数据不充分。
因此,现在分析结论存在缺陷, 但愿随着科技的进步它会被不断完善。
即便如此, 仍能看看已有的考古情况。
学者们汇总多方面的研究数据, 对几千年前的气温变化有了估测。
我们已经知道了ka BP, 代表“距今X千年”, 今即1950年的考古学纪年缩写。
从史前时期, 大约8.5ka BP,中国进入了全新世大暖期。
这个大暖期持续了五千五百年,约在3ka BP前后结束。即公元前1050年左右,商末周初结束。
五千五百年的大暖期是总体趋势,并不意味着气温一直保持稳定,有震荡很正常。
在8.5-7.2ka BP时期,升温;7.2-6.0ka BP,气温最稳定最温暖。随后的6.0-5.0ka BP时期,气候不断波动,降温又转干。
接下来的5.0-3.0ka BP,进入气候波动相对缓和的亚稳定暖湿期。
必须注意,这段时间有两千年之久。当我们回望时,不要局限于几年的变化,而是要以几百年来观察。
要记住,两千年的相对暖和之中,过个几百年就会来一波气温振荡很正常。
现在就来具体看看。
4.2ka BP~4ka BP,两百年间出现了显著的全球性降温。
有的地方干旱,比如尼罗河流域与两河流域。
此时,古埃及金字塔建造进入衰弱期,代表其政权的衰弱。苏美尔的阿卡德帝国也走向衰亡。
有的地方暴雨,比如中欧的阿尔卑斯地区山前湖泊水位急剧上升,人们被迫迁徙。
再看华夏。
季风减弱,气温下降,黄河改道。
北边:甘肃民勤盆地的湖泊退变为浅沼泽。
内蒙古凉城的岱海湖,湖面急剧退缩,而后水位再不复从前。
东边:古云梦泽、鄱阳湖、洞庭湖等扩大,长江三峡、汉江等的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