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1
此书来历,“昨夜,儿臣迅速浏览了一番,《存真图》此书倒是有趣。高炽收集了好几篇残卷,将它复原成完整的一本。”
朱柏侧目向望去,想瞅一瞅是什么好书。
“哦?”
朱元璋扬起眉毛,他也没听过这本书,被勾起了几分好。
“听这名字,去伪存真,该是在揭示世情真相。高炽自幼博览群书,必是选了一本好书。这点,你这个当爹也要自愧弗如。高炽性子稳重懂事,只是太过端庄喜静,但愿此去民间考察能让他好动些。”
朱元璋说着随手一翻《存真图》。
下一刻,清晰的心肝脾肺肾赫然窜入眼帘。
字面意思上的把五种器官摆在了面前。这图不能说画得分毫毕现,但也足够栩栩如生。
所谓存真,存的是人体之真。
这是一本解剖书。假如配上红色,妥妥就是杀人分尸现场图。
这年头,一般人真没见过此等画作。
谁家儿子敢给老爹送这种书做临别礼物,必是把老爹刺激到血压飙升,当场将书砸在逆子头上。
昨夜,朱棣收到胖儿子的这份别后“孝敬礼”,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这书献得有错吗?
完全没有错,发展医学正需要解剖学知识。
但若要说小胖子献上这本书绝无其他含义,那也绝不可能。
朱棣确定胖儿子早就誊抄好《存真图》。
他不在京城时送出,反而还让侍卫在入夜之前送来,就是传达一个意思:
「爹,你怎么忍心剥夺儿子安居家中的快乐,那是儿子为数不多的喜好啊!来吧,互相伤害了!儿子特意给爹献上刺激型画册,不用谢。」
朱棣:“此等古籍文献,之前儿臣闻所未闻。诚如父皇所言,高炽博览群书,儿臣甘拜下风。看了这书,儿臣方知此乃北宋时期的旧作。由杨介考订校正成书,是迄今为止医学史上少有的解剖佳作。”
朱元璋面色微僵,脸有一些疼。
刚刚他亲口夸奖小胖子“稳重懂事”、“端庄喜静”,还希望朱高炽在民间转一圈后能够好动一些。
朱棣默默欣赏着父皇被打脸,也不知朱元璋现在是否有“亿”点点忧心了,担忧皇孙微服考察队过于好动?
小胖子今天敢送解剖书刺激他爹,明天就敢在地方上捅破一个大窟窿,后天给他皇爷爷干出一票大的。
朱棣:暗中期待!
作者有话说:
二更延迟到明天【顶锅盖逃亡……】
第62章 第六十二章
◎.◎
随着又一集水镜故事结束, 嬴政望见由化学知识构成的海市蜃楼。新世界恢弘壮丽,对大秦来说却遥不可及。
对此不必遗憾,更不会叹息。
嬴政头脑清醒, 深知一口气吃不成胖子。一脚迈不进科学新世界, 那就先跨出几小步。
荀子曰过:“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如今,秦朝正广发招贤令,以求海纳百川, 融汇诸子百家学说而治国。那就将能够诞生科学的思想火种也撒入其中。
科学学科,除了咕咕细讲的天文、化学之外,还有哪些?
自己能浅谈数术、水文、医理等等内容, 但还有很多知识是他不懂的。归根到底,需要一种理论去催动人们主动探索不同现象的内因关联。
是哪一种理论呢?
嬴政不会仅从水镜故事中获得灵感。
自从求仙长生的心愿被粉碎, 一同被击碎的还有对外物的过度心理依赖。朕不可能依靠仙丹长生。同理, 不会指望水镜提供所有治国良策的灵感来源。
仙镜来得突然,随时做准备着它会突然消失, 不指望它一直做那盏指路明灯。
嬴政开始研读百家书籍, 从中寻找灵感。
百家争鸣, 群星璀璨, 仔细寻觅总能获得一二方法。
比如研讨「名」与「实」概念与关系的公孙龙、惠施等人,研究着思维内在规律。再如墨家的辩学, 以“故”、“法”、“类”的思考方式去分析处理问题。①
这些思辨精神倘若进一步发展, 或能让人形成某种思维习惯, 习惯于从具体现象出发推演出理论概念。
彼时, 比起文字因为有着丰富内涵而容易发生释义混淆, 就会主动发明一些简易符号去阐述理论。
即, 创出类似化学方程式的符号,通过简洁易懂的方法表达概念。
嬴政不是做学问的人,他无法创造一个新学派,也没有精力深入研究符号与发展科学理论的关系。
不过,从水镜展示出的内容,他敏锐抓住需要往哪里发展的方向。
天下之大,人才辈出。只要朕不断招贤纳士,总有一日能寻得合适的人才,将这种养成思维概念的学派创建发展起来。
人才啊人才,还是太少了。
这个时代能读书的人不多。旁的暂且不论,单说制作的书籍速度就很慢。
如今主流的两种书写材料是竹简与丝帛。竹简笨重,不利携带;丝帛极昂贵,制作不易。
假设有某种新的文字书写的载具,同时具有轻便、造价便宜、质量过硬等优点就好了,那对培养更多人才无疑极其有利。
尽管嬴政不知道以什么方式制造出存在于他幻想中的书写材料,但坚信这类物品一定能在将来某个时间段被发明出来。
这种想象力信心是水镜给的。
后世能够发明堪比造物主一般的影像虚拟技术,那么文字载体工具绝不会局限于竹简、丝帛等物。
嬴政计划着给方士们安排创造发明新任务。正值此时,新一期的水镜时隔七天准时播送。
【朋友们,新一期的咕咕闲谈来了。】
本期的主讲者简笔画形象是类似于「鴿」的小篆字体。右侧的鸟形隔几秒扭动一番,恰如鸽子在煽动翅膀。
【不知不觉闲聊历史系列已经讲述了五个主题,今天开始聊一聊第六个。
它是谈论古代历史时必定出现的事物。从今天的开头动画,一定有人猜到了从哪里开始谈起。】
嬴政瞅着镜面上的小篆「鸽」字,心念一动,有了一种猜测。
研究历史必看文献,而最离不开的就是记载过去发生了什么的文字。
既然谈到了文字,会不会聊一聊承载它的器物?
朕是不是真的得天庇佑,应了那句想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这会新一集影像会不会涉及如何制作更便捷更便宜的书写材料?
思及此,嬴政期待地看着镜面,希望自己的猜测正确。
【本次聊一聊《与汉字有关的那些事》。
陈寅恪先生说:“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汉字传承数千载,“是当今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