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0
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实现的几率太过渺茫。
“我并不觉得老师的想法可笑。”祝凌非常郑重地回答他,“在我看来,女子与男子并没有什么不同,能者居之,本是正道。用人不计出身,不论性别,那才是真正的明主。”
“女子可以选择居于后宅,相夫教子,也可以选择读书习字,一展抱负,女子可以嫁人生子,也可以选择终身不婚,她们的人生本就应该掌控在自己手里,她们首先得是自己,然后才是其他的身份。以改变女子的意志,束缚她们的心性来巩固自己的权利,来将未来有可能发生的灾祸消弭,这般气量狭小的作为,哪会出现什么明君?”
宋兰亭看出来了,祝凌不是在说假话,也不是为了讨好他而刻意奉迎,而是发自内心的这般认为,发自内心地赞同他的观念。
“子虚啊子虚———”他低低地笑了,“我总算是知道,我为什么第一眼见你时,便动了收徒的念头……”
他的徒弟与他一样,都是想法不容于世的异类,也是他在这世间三十余载,唯一一个能完全理解他想法的人。
何其有幸,何其有幸啊!
祝凌也笑了:“老师若想让我去看看燕王室有无明主,那我便去看看,若是真有明主,老师也不用如此痛苦了。”
师徒两人其实心知肚明,有明主的可能性可以小到以奇迹发生来概论。
“不必勉强———”宋兰亭说,“我收你为徒,确实存了别的心思,但这并不代表我会罔顾你的意愿。”
他本就打算与祝凌讲明利害,让她自己做出选择,从没打算强制干预她的意愿。
“老师不愿意勉强我,可其他人未必这么想———”祝凌说,“应天书院从名扬天下开始,就不能独善其身了。”
……
还未到明日,燕王室便作出了反应———因永宁城就在燕国国都隔壁,他们派了一位内侍快马加鞭,星夜而至,传了一道诏令。
“燕国士子乌子虚,寻英雅集之魁首,天资聪颖,有百龙之智,望其才清志高,不矜己任智,偶变投隙。若勤学苦读,有利民生之举,善民生之行,庙堂之间,必不会辜负英才。今赐金千两,以示厚望。”
那宣读召令的内侍读完后,一点身边的箱子,抬头看向祝凌:
“陛下可是极其看好您的,得了消息后,便让我星夜前来了。”
他笑眯眯地:“望您莫要辜负陛下苦心啊!”
祝凌气笑了。
确实是苦心,看看这召令写的———
我知道你乌子虚得了寻英雅集的魁首,是个才能出众,非常聪明的人,希望你以后不仅聪明有才华,还要有高远的志向,万不能四处炫耀自己的才干,用聪明占小便宜。如果你在书院勤学苦读,能做出什么对民生有利的行为和大事,我必然会在朝堂之上给你留个位置,让你做官。
合着是她把燕国五皇子气吐血了,所以在这儿暗搓搓地敲打她呢。还百龙之智,她登山日故意将名家批判地一无是处,用这夸她,在恶心谁?
这诏令明面上来看确实挑不出什么错来,可以说是对她寄予厚望,只要她能做出成绩,便能入朝为官。
但她若未入仕便能有一番作为,不管去哪个国家都能被奉为座上宾,都是被抢着要的人才,凭什么认为她一定会入燕国?
就因为她明面上是寒门学子,就笃定她在召令之下、赏赐之中,一定会感激涕零吗?
假设她真是一个有天赋的寒门学子,即使成了掌院弟子,恐怕也对王室仍有期待。
先用召令告诫你,然后又给予丰厚的赏赐说对你给予厚望,打一棒子给捧枣……燕王要生是在现代,当之无愧的PUA大师。
宣读诏令的内侍在交接完毕后,已经连夜离开了。
宋兰亭陪着祝凌接了召令:
“在笑什么?”
“我在笑,燕王欲学燕昭王千金买骨,却是气量狭小,目光短浅,只学了个表面功夫,画虎不成反类犬。”祝凌道,“我猜只待明日,这‘千金买骨’的事便会传得沸沸扬扬。夸耀燕王的诗赋,便是一篇接一篇,说不定还会‘燕都纸贵’?”
她很平静地说:“身为被买的‘千金骨’,我不是很高兴。”
不就是操控舆论吗?现代人玩得可溜了。
那些常年沉浸在瓜田里的猹们,统统可以为这作证。
第57章 庭有枇杷
◎难怪庭有枇杷,归类在心有灵犀一点通。◎
“可需要我帮助?”宋兰亭问,他知道祝凌有分寸,行事有自己的尺度和底线,常人很难在她手里占到便宜,但这也并不妨碍他担心自己的小徒弟吃亏。
祝凌想了想,道:“确实需要借老师人手一用。我今晚会写几篇词赋。若是他们不将今日之事大肆宣扬,这词赋便只当我没写过,若是他们宣扬,那便将这些词赋一起,在茶楼酒肆之间传扬开吧。”
祝凌并不打算写燕王召令背后的狭小气量以及无容人之心的君王气度,相反,她会借着燕王召令将其大夸特夸,将他夸成比燕昭王还要厉害的再世明君,燕国百年不出世的圣人,有天下无可比拟的贤明。
等这歌功颂德的气氛炒起来了,再来一波拉踩,风格类似于现代的通稿,大致内容翻译如下———
“惊!天下最贤明的君主竟是燕王!”
“燕王求贤若渴,对人才不惜千金鼓励!”
“燕王惜才,乱世仁君之相,萧国暴君,严刑峻法,无王之气度,失道寡助!”
“韩国君主年幼,摄政王狼子野心,燕国国君虽年迈,却大权独揽,幼时便有惊世之能!”
“楚国国师曾见燕王一面后心悦诚服,言‘天下有德之君,非燕王王莫属’。”
……
她就不相信,天下文人忍得住他们的国家人物被这般诋毁还默不作声,要知道这些文章可是把天下间所有的杰出人物全拉踩了个遍,就算一个国家的文人忍得住,也不代表所有国家的文人都能忍得住。
更何况,寻英雅集的争魁比试今日才结束,永宁城还有不少他国文人没走,怕是文章一传出去,便会开启一场纸上骂战。
天下各国英才频出,燕王老迈昏聩,说他是位好君主都有些过于抬高了,更别说和其他国家的帝王比。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文人笔似刀,杀人不见血,虽不至于把燕王直接打入尘埃,但也能骂得他短时间抬不起头来。
系统感受到了祝凌心里的想法,数据一麻:
【这明褒暗贬的词赋发下去,燕王怕是要被骂得狗血淋头!】
和那些能人比,燕王简直就是登月碰瓷了好吗!
宋兰亭道:“只需要我借你些人手?”
“对。”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