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68


做生意可不是想做就能做的, 我就没这儿的运道和能力。为官?就我家这般, 谁会用我?我有鸿鹄志, 却无高才,又不愿奴颜婢膝。曹家本就不剩下什么了,我要是做了这样的事情,才真真将曹家最后仅剩的一点门楣都丢光了。”

他的确一事无成。

能够让人称赞的,大概也就这经过世情打磨的脾气还不错了。

如果为了所谓的“好”,去谄媚逢迎,变成自己最不喜欢的人。

曹雪芹觉得,这才是人间大悲哀。

姜烟一时无言。

曹雪芹说的也没错。

曹寅亏空虽然导致了曹家的败落,可曹寅在文人之中名气却是极大的。

如今曹家败落本就令祖上蒙羞,再没了骨气,那是就真的为人不齿了。

再说,他也的确不是做生意的料,眼下还能过上安稳的日子,已然不错。

只是偶尔想起自己这一事无成的大半辈子,曹雪芹说一点不觉得苦闷也是不可能的。

就在姜烟要点头的时候,曹雪芹话锋又一转:“不过,我也是这般迂腐的人才会如此想了。换做真正钟灵毓秀的人,他们是不会如此的。”

“恩?”姜烟不懂了。

刚才曹雪芹说的不是对的吗?怎么现在又自己推翻了自己?

曹雪芹干脆起身坐在炭盆旁,用钳子稍稍拨弄了一下烧得有些不均匀的炭,低着头,面容在升起的一点炭烟里变得朦胧起来。

“我少时见过几个人,她们也曾欢快天真,衣食无忧。大难临头之际,我浑浑噩噩,她们却能含着泪咬着牙走下去。只是雨打浮萍,这世上有太多事情无可奈何。”

“我想,若是她们还有机会到如今,想来过得会比我好。”

姜烟听到这话,脑海里不自觉的就想起了小时候看怀旧剧场里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孔。

他在幻境里从未提起过那本书,可他所经历的这一切,又何曾不是另外一本红楼呢?

曹雪芹只在炭火后沉默不语,屋子里只偶尔能听见煤炭燃烧后的爆裂噼啪声。

好似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

姜烟坐在他对面,却一点也感受不到炭火的温暖。

而后,姜烟看到曹雪芹沉默的坐在桌边,哪怕有炭火也不得不在北京的冬天里披着一床被子才能取暖。

炕桌上都是写满了字的纸,有几张甚至随着不知从哪处窗缝里吹进来的凛冽寒风飘落在地上。

姜烟走上前,捡起其中一张。

还没来得及多看,眼前的曹雪芹却在慢慢老去。

他偶尔会抬起头,浑浊的眼底满是茫然,也会露出乞求的神色。

只是,世间没有拯救他的神,只能与一个个墨字相伴。

“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姜烟低头看手里的纸,上面是硕大的几个字写成的一句话。

每一个字端正,却又在最后收笔的时候展现出一点锋芒和愤然。

姜烟只站在屋子中央,觉得脚都快被冻得没有知觉了。

北京的冬天真的很冷。

曹雪芹的每一个字,也都流淌着血泪。

姜烟觉得自己从未走近过曹雪芹的扬州残梦,也未曾走近过他的北京寒冬。

就在姜烟想要走近的时候,那些纸张里却传出一阵阵娇俏的笑声。

犹如她初入幻境的时候,花窗下的笑。

一个个巧笑嫣然的女子走出画纸。

她们像是被金色的线勾勒出来的仕女,却依然能看出双眼的灵动和坚毅。

这些女孩子,在这个冰冷的屋子里欢快的赏花看雪,写诗作对。她们各有心思,却又透着独有的灵气。

这里不是曹雪芹梦中的西园,也不是书里的大观园。

可这些女孩子,被曹雪芹赋予了鲜活的灵魂,守在冰冷的房子里,陪伴着他走过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

姜烟捧着那张纸,上面的字却怎么也不敢忘。

或许,曹雪芹从未想过自己能写出一本惊世之作,让几百年后的人依然在为他骄傲着。

也没有写什么批判之语。

只是将“真”娓娓道来。

其他的,就留后世评说吧。

姜烟把那张纸轻轻放回炕桌上,看着眼前这个满是皱纹,沉醉在自己世界里的男人。

他的脸上找不出一丝一毫从前的影子。

那个戴着璎珞喝六安瓜片的少年,仿佛也成为了姜烟的一场梦。

随着那些灵动的女孩子骤然崩散,一个个定格在最美好的时候,曹雪芹的幻境也渐渐崩塌。

姜烟没有留恋,深吸了一口气,转身走入下一场幻境。

——

甫一进来,姜烟就差点被竹子给埋了。

知道郑燮爱竹,但是没想到这么喜欢。

拨开面前的竹子,姜烟一抬头就看到一个小屁孩儿拿着一根竹子站在她面前。

还奇怪这是不是巧合,就听小孩歪着头说:“姜姑娘也如此喜竹?竟要与竹共卧?”

作者有话说:

其实原本的大纲里是想要把红楼也套进来写的。(我考虑过不写跟红楼有关的人或者事。跟政治有关的不能写太多,可是清朝的文学实在是避不开红楼,我就还是加进来了。)

但是,控制不住。(我个人的问题。)

首先不说书的本真,红楼本身就是非常优秀的群像,而群像也一直都是我写不好的地方。其次,我最多算是红楼读者,对于那些真心喜欢红楼的人来说,我对红楼的了解浅显得可以,我不觉得我能在解读红楼这件事情上能写出什么很精彩的内容。所以就把重点放在了曹雪芹的身上。

至于“曹雪芹”究竟是什么人,我这边还是按照现在一般认为的作者来写。至于其他人的猜测和证明,这毕竟还没有得到官方普遍的认可,所以暂时就先不考虑了。

我一直都认同的一件事情就是,当一个作品有了二创,那它就从灵魂到拥有了骨肉。

红楼、聊斋这类书都是作者赋予了它们灵魂,后来人填补了血肉,而衍生创新则给了许多遗憾一个圆满!

第232章

◎*“平生所负恩,不独一乳母。长恨富贵迟,遂令惭恧久。”◎

姜烟只觉得满头黑线, 挣扎着从一堆乱竹中爬了出来。

起身后才注意到,刚才那堆竹子被自己踢歪了不少。

再看旁边的郑燮, 姜烟想到他爱竹的习惯, 有些不好意思了。

谁知,郑燮却摇着头笑,轻轻挥动手里的竹子:“我爱竹这不错, 可姑娘方才是为了起身, 不得已才如此。我喜欢的是竹子的气节, 又不妨碍我用竹椅,用竹篮。若是我将竹子看得比人还重要,那不是爱竹,那是恨透了这东西才会有如此做法。”

竹子比人还重要的话,那是本末倒置。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