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
留你了,别浪费大嫂心意,再说我都好久没见过我哥了。留下吃了晌午再走。”姜红梅磨磨蹭蹭,就是不起来。
厨房挂的那个腊肉她都看到了,妈在这,王福花肯定会做些好吃的,她都好久没吃过肉了。
姜红梅咽了咽口水,眼珠子时不时就往厨房飘。
苗翠兰一下就看出她的小算盘,老大虽然在工厂上班,但一大家子人也不富裕。
安宁的病和铁牛的腿花费大,肉是给两人俩补身体的。她这个当长辈的不想着帮衬帮衬,尽想占便宜。
苗翠兰一巴掌拍在姜红梅身后,“你屁股上生疮了,赶紧给我起来。再不起,老娘打断你的腿就不用起来了。”
那声音格外响亮,姜安宁都替她肉疼。
苗老太太从小在地里刨食,就算后来当了城里老太太,手劲儿也没小多少。这一巴掌下去,她二姑后背估计都淤青了。
“妈你也真是的,有话就好好说,动什么手。”姜红梅后辈火辣辣的,不敢逗留,跟在苗翠兰身后离开了。
等苗翠兰走到门口,姜红梅猝不及防返回桌边,薅了一大把瓜子装进了兜里,小跑着跟上去,“妈,你等等我。”
姜安宁嘴角抽了抽,真是开了眼界。
瓜子是上次二姐姜爱敏寄回的副食品票买的,只有半市斤,平日里不拿出来,只有来重要客人才拿出来。这还是王福花怕受潮,放在桌上晾晒后忘了收的。
现在所剩无几,王福花心疼坏了,把掉在地上的捡起来吹干净放回去,回自己屋藏进五斗柜锁起来。
估摸着快到晌午,姜安宁去厨房做午饭。
姜家的屋子和家属院其他人家一样,都是简单的砖房。不过她们家屋子比其他家多了一个房间和几平米的小厨房。
这多亏了她爸姜全根高瞻远瞩。
当年厂里建家属院,规格都是一间堂屋两间屋子,说是房间其实没多少平米。家属院建好后,结了婚的员工可以优先选。
这个时候是福利分房,不要钱,但要按照工龄、职称、家庭人口等等数个条件论资排辈。僧多粥少,每次分房都和打仗一样,也是矛盾激化最严重的时候,各家都使出浑身解数分房。
姜家所在的这块地因为挨着隔壁的棉纺厂家属院,地形不规则,又是末尾巴,建好后多出一间房和一个三角形隔间。按照厂里的制度,多出来的要花钱买。
加起来不是个小数目,再者这里离公共旱厕远,上厕所不方便,反而爆冷门,没人争抢。
姜全根力排众议选了这套。
当时姜家也不富裕,钱不够,姜全根东拼西凑去借。院里其他家都觉得姜全根疯了,等后面不够住了,肠子都悔青了。
她刚走进厨房,就听到家属院牛爱芳婶子的声音。
牛婶子是来找她妈的,两人说了几句,牛婶子就离开了。
王福花一脸喜气进厨房,“你爱芳婶子刚从邮局回来,说有我的包裹和信。你猜是谁寄来的?”
“这还用猜,肯定是大哥大嫂寄来的。”
“是周家,就是你有婚约的那个周家。”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3-02-26 10:58:16~2023-02-27 00:35:3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小可爱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3章
姜安宁没想到竟然是周家。
过去王福花不是没寄过信,准确来说,是每年都会寄信,但所有的信都石沉大海,没有回信。
姜安宁以为这次也一样,没往那方面去想。下意识的就认为是大哥大嫂寄来的。
说起周姜两家的婚约还要追溯到锦城解放前夕。
当初敌特残留势力被压缩在锦城周边,周家老爷子率领的战士与敌特在红星大队的后山翻牛岭发生交战,敌人狡猾狠毒,周老爷子为了救乡亲受伤,是她爸上山打猎路过悬崖救了他。
后来她爸利用自己对翻牛岭的熟悉,和周老爷子配合默契抓到了敌特首领。两人因此成了忘年交,约定两家婚约。
周老爷子离开前,留下了自家住址和一块龙凤玉佩的凤佩作为信物。刚解放那几年发生了不少事,两家一直没有联系,一直到65年,她爸才开始寄信。
姜全根是个执着坚定的人,一直没回信,也没有放弃,还是让她妈每年寄信。
姜家其他人都认为周家是不愿履行婚约才不回信,她爸坚信老大哥不是这种人。
这次信是回了,就是不知道周家对婚约是什么态度。
姜安宁想知道结果,王福花更想知道结果,匆匆交代几句,赶去邮局。
姜安宁接过做菜的重任。
姜家因为有后院,种了不少蔬菜。姜安宁接管后,蔬菜种类多了不少。
早上刚收的圆根萝卜白生生的躺在箩篼里,旁边宝塔模样的儿菜和圆滚滚的莲花白青翠新鲜,都是上好的食材。
姜安宁打算锅里煮白水萝卜,这样上面放蒸笼,可以蒸玉米面饼子、红薯和鸡蛋羹。
铁牛要留下来帮老姑做菜。
正好牛婶子家的狗娃来找他,姜安宁打发他出去玩。铁牛见确实帮不上太大的忙,回屋拿上自己烟盒,带着无线电一厂的小孩去找棉纺织厂家属院的小孩们拍烟盒去了。
做饭得先生火,这时候生煤炉子可是一项技术活。
姜家的煤炉子是铁皮箍的,结实耐用,得打开炉子下面的圆盘,先把早上的煤灰清理干净,用火钳夹些煤球木屑进去,再用火柴点燃废报纸引火。
今天是阴天,快到晌午天还阴沉沉的,似乎要下雨。煤炉子烟大,熏的她眼睛疼。
煤球引燃后,姜安宁往里吹了吹气,等煤球变得红通通才拉下圆盘。这圆盘是控制煤炉子火大小的开关,缝隙大进风多火就大,反之亦然。
生好煤炉,她在锅里烧了水。
因为离水房近,姜家专门买了一口大水缸,每天早上姜全根去厂里前都会先去打好一天用的水,这样她们平时用水就不用去水房挤了。
要知道这个时候正是晌午,家家户户都在做饭,正是用水的高峰期,等着用水的人多,有时候还要排队。这还是扩建后的结果,可想而知没扩建之前用水多难。
姜安宁洗好菜,锅里水也滚开了。
这个季节的萝卜清甜多汁,切成手指粗细的薄片,煮的时候最好是肥肉一起煮,这样煮出来的萝卜带油气味道鲜味,不管是直接吃还是蘸辣椒都很美味。
可惜现在猪肉都要凭票购买,这个月姜家的肉票就剩了半市斤,不等到要过期,王福花是不舍得的用的,
姜安宁只能加点荤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