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3


婆,邻居要是一旦发现打老婆,举报有奖。

对于这个结果,苏姚不太满意,但没办法,也只能这样了,让那个男同志不能打也不敢打老婆。

陈香梅又不是真的受虐狂,她只是不想离婚,又不是真的护着丈夫,苏姚最后的这个办法在她看来挺好的。虽然被丈夫家暴这么丢人的事情,还是上上下下都知道了,不过毕竟丈夫以后可不敢再打她了。

自从唐湘没有每天在陈香梅耳朵边念叨着离婚,她对唐湘的态度渐渐恢复像以往,但是这次可把唐湘给气坏了,即便她过来卖好,唐湘的态度依旧不冷不热的。

光是处理这件事,就花了接近半个月的时间,苏姚种在院子里的菜都冒出了头。

秋风起,团里这时候忙着收玉米,人手实在是不够,就连周言安都天天早出晚归去帮忙,早上出门的时候还干干净净一小伙,晚上太阳快下山了回家,就变成了变成灰头土脸那男的。

隔壁美兰嫂子最近去了农场当小工,还有家属院几个没有工作的嫂子,为了补贴家用都去了农场,每天按照工作的天数发工资,每天的工资不少,同时每天的工作任务相当重。

要赶在天冷之前,把玉米收回农场。

他们家的男人也都在地里帮着干活,家里实在没人照看孩子。

孩子放学回家以后没人带,也不能不管,美兰嫂子觉得跟苏姚还算是熟悉,这不是她不用去地里忙吗,就把孩子托付给苏姚了。

其他人看见美兰嫂子的举动,也让苏姚帮着带几天孩子。

于是到傍晚,除了苏姚自己在家,现在还多了十多个孩子。

其实孩子几乎不用看管,说是托付,其实是帮着糊弄一下孩子的晚饭。

但凡孩子少一点,苏姚做饭还能精细着来,于是每天晚上主食就是玉米面的饼子,菜嘛做上一锅的茄子炖土豆就行了。

即便是再糊弄,十个人的饭,那都要花上许多时间。

实在是不愿意动弹的时候,苏姚就带着这些孩子去食堂吃。

周言安晚上回家以后,打开家门,看见家里一堆孩子,他媳妇正坐在煤油灯前发呆。

倒不至于对着这场景生出什么老婆孩子热炕头的错觉,主要是看见浑身脏兮兮的小孩很难有代入感。

这些小孩显然十分害怕周言安,看见他就知道爸爸这时候回家了,于是在周言安打开门的同时,屋里的孩子一拥而散。

农忙只有一阵时间,那些孩子的家长知道给苏姚添麻烦了,也不是那不讲理的人家,都在事后给她送上了点家里产出的菜,表示感谢。

这些菜对于她们来说或许不甚在意,而对于苏姚来说,那简直就是雪中送炭。她种在院子里的菜,只有小白菜能吃了,煮个汤或者是炒青菜都成。

那也不能天天吃白菜,怎么说都得换着花样地吃。

于是,就为这么点菜,苏姚能高兴好几天。

眼看着秋天了,得为过冬做准备。

北方过冬三件套,土豆白菜萝卜。冬天到来之前需要买好存着,等到这一个冬天,几乎只吃这三种菜。

不过也没有什么好挑拣的,能吃饱饭就已经很不错了。

苏姚八月过来这边的,这时候无论是种土豆白菜还是萝卜都已经来不及了,只能看看谁家种的菜有多余的,匀上一些。

也不只是苏姚家需要买菜,不少家里都得悄悄出去买。

不过在买菜之前,得干一件事,先挖个地窖出来,用来储藏粮食和蔬菜。

地窖冬暖夏凉,冬天把菜放进去,就可以不受冻。

周言安那之前也是个少爷,虽然父母对他要求严格,不至于养尊处优,但是却也不是个十项全能的干活好手。

无论是之前的安玻璃,还是刷墙,都是通过简单描述学的。

地窖这玩意吧,没人手把手教光听描述,你只能挖出个坑,挖不出来地窖。

苏姚后来请了周围的邻居指导并帮忙,在干完以后请人吃了一顿比较丰盛的饭菜,这就算是把菜窖这茬给忙完了。

剩下的就只有,买菜和粮食,以及把买好的菜和粮食搬进地窖里。

这是几百年来留下的习惯了,秋天或者是初冬囤够一冬天吃的粮食,就可以猫在家里不出门了。

也不光是苏姚一个人这样做,周围的邻居呀,还有团里的食堂都囤菜。

不囤菜不行,顺城冬天时不时下上一场大雪,大雪封山,雪厚路滑不方便出去买菜怎么办,硬逼司机出去买菜,还是让全团的人跟着一起饿肚子?

那就只有提前预备好粮和菜,等到这日子谁也不用出门。

不过囤粮也囤不了太多,每个人都有固定的粮食配额,每个月拿着粮本过去只能兑换出固定量的。

不过菜倒是不像是粮食那样只能买固定数量的,周围就有村子,每家每户谁还不在菜地里种上一院子的菜,全家吃是完全吃不完的,这时候就可以偷偷地拿出去跟这边的知青和团里家属换点钱,或者是其他的紧俏票证。

唐湘对附近村里比较熟悉,听说苏姚想买冬储菜,就自告奋勇带她过去了。

苏姚不仅买了一车的过冬三件套回来,看见那家还有不少的红薯,就又买了两大袋子的红薯,红薯冬天烤一烤那简直太好吃了。

那位老乡的邻居听说有人来买菜,看见苏姚已经买了白菜土豆,于是就问自家还种了南瓜和冬瓜,问苏姚要不要。

南瓜和冬瓜都是可以储存很久的,苏姚怎么会不要。

于是苏姚又在他家买了两个大南瓜和两个冬瓜,离开的时候看见他们家院墙上的藤上挂着一串东西,长得很像葫芦,但她没见过,就问,“这是葫芦吗?”

“是葫芦。”对于苏姚这种一看就是城里娃的,人家解释这葫芦有什么用,等长大以后抛开挖掉中间的种子晒干,就是可以装水的瓢。

她还真是第一次见到。

虽然苏姚在他们家买的东西不多,人家还是热情地给了苏姚一个葫芦还有一个瓢。

这下轮到苏姚不好意思了,最不习惯占人家的便宜了,说当做是我买的,人家还不要钱。

她没办法就问,“大娘,你家还有什么别的菜吗,我再买点。”

别的青菜肯定是还有,刚从地里刨出来不少的东西,你看看要什么。

苏姚有些惊喜地看见还有红枣,这是大娘家院子里的枣树上结出来的,味道肯定不能跟上辈子吃的和田大枣相比,但是现在也只有这个条件,苏姚没有挑拣直接买了。

至于买了多少,计数单位是一瓢。

大娘家里没有称,很随意地给苏姚报了一个价格。刚才买的土豆白菜也是这样,就是随便喊价,能接受就买,觉得贵就拉倒。

不过老乡们都是比较淳朴的,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info